彭雪征 莫鹏

他是一位温和、儒雅的医学大家,怀着对祖国医学发展的责任、对军队卫生事业的热爱,一次次勇攀医学科技的高峰,用精湛的技术使无数复杂疑难肝胆胰腺病患者死里逃生,他的忠诚、他的精神、他的人格令业界同行和患者深深折服。他,就是堪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着名肝胆外科专家、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周宁新教授。

选择发展中医院,天空更辽阔

周宁新1969年参军入伍,1970年进入原上海第七军医大学医疗系学习。在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始终抱定一个信念:决不愧对党和军队的培养,当好一名军医。

周宁新1985年进入解放军总医院任普通外科住院医师,师从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潜心研究肝胆胰疑难病,医术日益精湛,在国内肝胆界的名声也越来越大。2007年,正处发展中的二炮总医院向他发出邀请,面对放弃军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解放军总医院的各种优厚待遇,甚至要把多年打拼毁誉一旦的风险,周宁新静静地思考了很长时间,但最终他作出了决定:到二炮总医院去。后来有人问他,二炮总医院无论从技术、规模,还是经济收入上都不能和解放军总医院相比,为什幺会选择到这儿工作呢?周宁新笑笑说:来二炮总医院工作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二炮总医院的发展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二是作为军队培养的专家,到发展中医院工作,更能促进军队医学事业的发展。

人生往往有很多次机会,每一次机会和选择都可能成为人生的重要转折。周宁新教授到二炮总医院后,任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其实这个时候,研究所还是一个设想,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周宁新教授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向院党委提交了完整的组建研究所方案,以消化病为基链,将普外科、肝移植中心、肛肠外科、消化内科、中心实验室共同纳入研究所体系之内,并在该研究所内组建内镜中心、超声检查室等功能机构,将相关学科联接成一个整体,这是全国首家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建所两年多来,先后开展了肿瘤生物免疫治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肿瘤海扶刀等重大新技术,使二炮总医院治疗肿瘤技术跨入全国先进行列。部队首长、黄志强院士、范上达院士、刘允怡院士、美国医学专家先后来所参观,对二炮组建这样研究所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肯定。

周宁新担任二炮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所长职务,肩上担子更重了。如何拓展肝胆胃肠专业的品牌优势,如何以更好的技术回馈于党和军队培养的感恩之情,成为他废寝忘食地思索的问题,促使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研究所成立两年来,他先后组织召开国际镜腔会议、全国达芬奇机器人现场演示会,开展了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复杂肝门胆管癌手术、巨大后腹膜肿瘤摘除等一系列高难手术,全国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研究所先后被二炮评为临床研究所,被总后评定为全军专科中心。

摘得外科手术中的“皇冠”

肝胆学科是外科系统中病情最复杂、手术难度最高的学科。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最难治愈而又最能致命的胆道恶性肿瘤,因肿瘤所在的肝门部血管纵横交错,位置险要,历来是肝胆外科治疗的难点,更应手术风险大、时间长,一度被视为手术“禁区”。周宁新知难而进,艰难探索,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专着6部,成为了中国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权威的专家。一名85岁高龄胆管癌患者已经被多家医院断定没有手术机会,生存期最长不会超过3个月,在家人陪同下找到周宁新,一见面,家人“扑通”一下跪在周教授面前,请求救亲人一命。周宁新仔细研究病情后,决定手术,然而当周宁新决定给这个病人做手术的时候,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当时是医院新班子交接,很多人就劝他,说你在这个时候做这样难度大的手术,病人要万一死在台上,医院的名声会受到影响。但他想的是人命关天,救死扶伤。就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与阻力下,周宁新把病人推进了手术室。他说他永远都不能忘记几小时后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病人苏醒过来的瞬间。周宁新说:“这个危重病人从一个昏迷的状态慢慢苏醒,从死亡线上回到了人间。他的家人非常高兴,作为医生,那种激动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后来还病人家属专门制作了一面“医德高尚、手到病除”的锦旗送到科里。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是外科手术中的“皇冠”,事关两条人命,容不得半点闪失。2008年初,周宁新带领团队,连续开展3台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全部取得成功。

胆道修复和胆管生理通道重建术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手术,国内开展此类手术的专家少之又少。为了把这项高难手术做好,周宁新几十年如一日在深入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特有的手术方式,也因此在国内树立起了权威。西安的一位20多岁的大学教师,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出现胆瘘,反复发烧,也因此放弃了大学任教的机会,奔走于各大医院,但都没有治愈。周宁新认真研究她的病情后,决定分四次对她实施胆道重建术,以自己精湛的医术,帮助这位姑娘恢复了健康,现在又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年过半百的周宁新,可以说是个工作狂。肝胆手术大多时间比较长,一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并且有的手术还要斜着身子进行,汗水常常浸透了手术衣后背,大家都劝他休息一段时间,可他常说,病人大都从外地来的,在北京多呆一天就多一天的开支,早做一天手术,他们就早一天放心。就这样,周宁新几乎天天在手术室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大医”:周宁新一生的追求

古人说:“大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洁淳厚不可信也。”而“大医”正是周宁新一生的追求。

哈尔滨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电视台主持人,她正值风华之年却不幸得了胃癌并转移至肝脏。面对这一不治之症,她百念俱灰,竟产生了结束此生的念头。此时,有一位朋友告诉她,二炮总医院有一位叫周宁新的名医。于是她怀着一丝希望来到北京找到了周宁新。

周宁新看完病历,认真做了检查说,过3天再来。其实患者的癌早已扩散,失去了手术价值与可能,但作为医生,周宁新还想鼓起她生的欲望和活下去的希望,他笑着对患者说:“你没事的。”患者不信地说,在当地,医生宣告我只能活两个月。周宁新又笑说:“你已经活了两个多月了,还活得很好,而且能自己来北京。你放心吧,只要你没有精神负担,肯定会有奇迹发生。” 周宁新告诉她,实际上,有些病,科学是无法解释的,即使科学做出结论,也常常会有奇迹发生,有人就创造了奇迹,活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周宁新给她举出不少例子…… 周宁新接着还讲了许多关于治病、养病的知识,又给她开了许多药,最后告诉她,3个月后再来复查。返回哈尔滨的列车上,患者高兴地望着窗外,人的心态一变,精神状态也好了。于是她带着感激的心情活着,带着美丽的愿望生存了下来。不知不觉,4个多月过去了,病情有所缓解。奇迹竟然发生了:肿块缩小。她再次来到了北京。周宁新没想到又见到了她,高兴地说:“我说你会创造奇迹,你真创造奇迹了。”

还有一个例子,在肝胆外科病房,住进了一个从外地来的患者,当周宁新给他做完检查后,他几乎天天追问病情,并说,他有一天见不着周教授心里就发慌。周宁新笑着回答他:“你放心,你的一切状况都在我心里,如果我天天围着你转,就说明你的情况更糟糕了。”这句幽默的话语,使患者心里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周宁新每次查房,都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讲许多针对性的普及知识。对患者的每一个提问和疑虑都是有问必答。他对患者说话从来是轻声轻气,就是这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给患者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当他走在走廊里,总会被家属们紧紧的围着,无论他有多幺忙,他都耐心的给每一个家属解答问题。

出院的患者希望得到周宁新的手机号码,他非常乐意的告诉他们。而每当给他打电话或发短信,他都会在百忙中不厌其烦地立即回复。有时候,患者和家属在走廊里碰到周宁新,都真诚地向他表示感谢,他说:“不要感谢我,是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疾病。”最近,有一个从东北来的病人,在周宁新这里检查之后,还表示要到协和医院去复查。从人情世故而言,投医多门并对其中一位医生言说是忌讳的,至少是不礼貌的。然而周宁新毫无门户之见,相反的是为了不使病人遭受辗转医院以及半夜排队挂号之苦,给自己在协和医院的一个朋友写了条子,介绍这个病人前去就诊。在他身上没有一丝人们常见的门户之见或文人相轻的习气。

周宁新深知,肝胆外科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现在已是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生导师,为了培育好人才,他常对自己的学生讲:我们的医术是患者给的,我们的经验也是从患者身上得来的。当好一个医生,光有才不行,必须有德。为此,每次选拔学生时,他都要和政治干部商量,进行人品把关。几年来,他先后培养了28名研究生、9名博士生、6名博士后,有的学生现在已经走进了科室主任岗位和专家行列。

几个月掌握达芬奇机器人

几十年的行医生涯,周宁新早就成了众人皆知的名医,无须更多的努力,他亦可名利双收。然而,他凭籍对祖国医学发展的责任、对军队卫生事业的热爱,义无反顾地走在了改革创新的最前面。

达芬奇机器人是国际上一项全新的外科手术系统,它以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诸多优势,而国内在肝胆领域运用此机器人系统还是空白。周宁新敏锐地认识到,如不尽快跟上世界步伐,中国在此项技术上会远远被别我甩在后面,为此,他积极建议引进达芬奇机器人。设备到位后,周宁新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向一例例高危复杂手术“开战”。 一位51岁的患者患肝硬化长达20年,一直没得到有效治疗,前不久,右上腹部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巩膜发黄,当来到多家大医院就诊,都只能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由于创伤大、疼痛明显、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患者全家无法接受。周宁新经过各项检查,诊断为原发性左肝癌伴肝胆管癌栓及梗阻性黄疸,病情极为复杂,必须尽快手术,经过评估,周宁新决定利用“达芬奇”机器人这种“先进武器”来为患者解除病痛。在术中,周宁新熟练地操作着各个摇杆,机器人灵巧的小手顺着癌栓生长的方向将癌栓一个一个地取出,手术的关键是在不损伤血管的情况下,把长在胆管里的癌栓拿掉,所以在切除时要十分仔细,能够精确地掌握包裹在肉下面的血管位置,是手术的关键。经过13小时的奋战,手术取得成功,取出的癌栓足足装了4个标本袋。据文献报道,这是亚洲首例运用机器人成功实施的左半肝切除手术,开辟了机器人实施腹部高难高危手术的先河,填补了亚洲医学领域在机器人手术方面的空白。周宁新先后用达芬机器人开展了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多项高难手术。美国着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专家来院参观时,对周宁新开展的机器人手术大加赞赏,他说,你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走过我我们几年的路,了不起!

如今,由周宁新领衔成功开展机器人外科手术500余例,为解除患者病痛开辟了先河,成功举办5届国际机器人外科手术研讨会,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由他亲自主编出版了国际第一本英中双语《机器人外科》杂志,其技术威望和学术影响轰动了医疗界。

作为一名军队专家,周宁新时时不忘把先进的医疗技术运用于战场,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基础上,开始着手研究战地远程手术系统,正如周宁新描绘的那样:如果研究课题成功了,以后在战场有战士爱伤,就不需要再进行后运,远在后方医院的专家可以通过这套系统进行远程手术,极大减少伤亡。

周宁新,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美国国际机器人外科学会创始委员兼中国区主席、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二审专家组成员、香港大学外学系客座教授、美国肿瘤外科协会会员、国际消化外科学会亚洲区执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特邀编委。

师从黄志强院士,在普外及肝胆临床工作有外科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医学教学长达40多年的经历。专攻肝胆胰脾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尤其在肝门部或高位胆管的复杂疑难外科疾病、多次术后的疑难胆病、巨大肝脏良恶性肿瘤、肝脏移植、机器人微创外科、腹腔镜微创外科和胰腺外科等高难手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