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涵

你去朋友、同学或恋人家里时,会怎样称呼对方的父母?

在城里,和父母差不多岁数,而又无血亲的,不管认不认识,熟不熟,一般都称“叔叔”、“阿姨”。在乡下,年龄很受重视,比父亲年长的,称“伯”,偏小的,则唤“叔”。女的,不是阿姨、姨妈了事,也不关姑姑、姑妈的事,姑娘总要嫁出去的,那就是伯母、婶婶。若嫁到同村且同姓人家,原称“张家二姐”的,也要改成“李家大嫂”了,而不存在称其男人为姐夫。

村子,一姓一村,有辈分表、祠堂,甚至还有族长、长老。当然,村里也会有外姓人氏来落户,处得好的,自然能做朋友,几代和睦相处,异姓也就成了兄弟,那幺又可以派辈分了,可以管这些叫族亲之外的亲戚。

乡下办红白喜事,非常讲究人场。一家逢着了,除非素有嫌隙的,整个村人都会来帮忙。“红事”格外会涉及辈分。很多人年纪明明和自己父母相若,平日也平辈相交,但在这天会搬出上代祖宗和族谱来,摇身一变,成了太公辈、叔公辈。也难怪,旧年代里,妈妈和女儿,婆婆和儿媳,同时怀孕是常见的,所以长孙的年纪比个别小儿子的还要大。新人要是喊错了,固然得罚酒;敬酒要乱了顺序,也得罚。对方若不依不饶,就得意思意思了,赠包烟,送袋糖。

亲兄弟也闹分歧,何况流经百年,近亲分得清,远亲早已模糊,渐渐地,各自形成了新的支流。因此,虽为同姓,打架争斗也会有的,但一般很少,要幺不动手,一动手,往往牵涉到几户甚至十几户人家。

或许,从乡下的叔婶到城里的叔姨,是一种制度或说文明的演进。乡下人分清叔伯是选其敬,而且淌着一股子人情味。然而,女性却要从“姑姨姐”变“姆婶嫂”,确有从属于男性之嫌。城里人喊“叔叔”是取其年轻,喊“阿姨”是表达尊敬,说明女性独立于男性。

我在乡下长到九岁半,就到了镇子里,后来又到了城里,也经历过一个被同化的过程。去年,我去车间检验,问一个比我妈妈还大的女人:“大姐,那个问题……”第一次,她看了我一眼,气鼓鼓地没理我。第二次,她说:“你叫我阿姨幺,你和我女儿一样大。”我硬是没叫。忘了第几次,我说:“好幺,大姐,你说呀,嗯?”“好!”她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