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展

近年来,进口牛奶的风潮愈演愈烈,不光超市货架上进口牛奶的品牌种类越来越多,线上销售渠道也常常主打进口牌。那幺为什幺这幺多人要追求购买进口牛奶呢?笔者网上搜索了一下,消费者无非是冲这几点来的:国外牧场环境好,牛奶营养价值更高;进口产品质量放心;保质期长,说明生产水平更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进口牛奶是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好。

进口奶营养更丰富吗?

通常我们喝牛奶,除了满足口腹之欲,最看重的就是“有营养”。大家都知道,牛奶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理想来源,所以牛奶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如果追求醇厚的口感,还要看乳脂含量。那幺,进口牛奶的这几种成分更丰富吗?下面我们对照几个常见进口牛奶品牌(全脂纯牛奶)的营养标签,让数据来说话:

事实证明,国产牛奶营养价值并不弱,对比平均值,蛋白质含量持平,钙含量略低,脂肪含量胜出。

结论显而易见:进口牛奶的营养价值与国产牛奶类似,并没有想象的那幺出色。甚至从乳脂含量数据来推测,进口牛奶口感会更寡淡一些。

此外,韩国进口的延世牧场牛奶广告中傲娇地表明“我们有自己的营养标准”。事实上,他们的产品在牛奶中额外添加了维生素D,属于 “调制乳”,而不是“鲜牛奶”。而且营养标签中仅是多了一项维生素D,却反而少了钙的数值,也并未见到有多高明。

进口奶一定是“放心奶”吗?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广大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敬而远之,使得我国乳制品行业元气大伤,几年都未平复。虽然其后我国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严厉整顿,但牛奶的国家标准相对较低,这也让各进口厂商纷纷打着“高品质放心奶”的招牌来“抢滩登陆”。那幺这些产品质量果真如宣传的那幺好吗?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

据统计,近4年来,我国进口牛奶历次抽检共有50批次检出不合格,涉及质量问题的有46批次,包括过期23批次、卫生指标菌超标18批次、品质不合格4批次、违规添加色素1批次。如此看来,进口牛奶并非百分百的放心奶,也会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特别是需要低温保存的巴氏奶,在冷链运输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牛奶变质。

当然,随着我国进口牛奶量逐年增加,相关监管政策一定会更加严格。只要加大管理力度,为了争夺中国市场这块香饽饽,相信这些国外企业都会更加注意乳制品质量,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进口奶的保质期较长,说明生产工艺更加先进?

懂得生活品质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都会注意看包装上的标签。那幺一定有人注意了,进口的常温牛奶,保质期通常都是1年,而国产的常温奶,通常保质期为50天,最长不超过6个月。那幺进口牛奶这超长的保质期,真的说明他们生产工艺更先进吗?

常温牛奶需要经过超高温(UHT)灭菌处理,即在130℃-140℃下,进行4-15秒的加热灭菌,完全杀灭牛奶中的微生物和芽孢,并在无菌状态下灌装。这是我国常温牛奶的常规灭菌工艺,通常能够满足货架期需求。而进口牛奶经过生产、运输、入关、检疫、上架销售等流程,势必需要更长的保质期。然而在牛奶加工中,并没有什幺更加先进的灭菌技术。超长的保质期,需要更高的温度或更长的加热时间来灭菌。而在这种工艺条件下,牛奶中对热敏感的营养因素,比如B族维生素,会遭到更多破坏。此外,存放时间过长的牛奶,可能会产生乳脂分层的现象,会破坏牛奶的口感。

为了保证牛奶的品质和口感,世界上绝大多数液态奶都是保质期较短的巴氏奶,即采用巴氏灭菌技术生产的牛奶。巴氏灭菌,是指将鲜奶保持在较低的加热温度一段时间,杀死致病微生物,非无菌灌装,其细菌含量在保质期内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巴氏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鲜牛奶的口感,属于高品质奶。近来,越来越多进口牛奶开始抢占巴氏奶市场。前面说过,进口牛奶受销售流程所限,需要更长的保质期,眼尖的消费者一定注意到,国产巴氏奶保质期通常为3-7天,而进口巴氏奶保质期长达15-21天。同样是巴氏灭菌技术,为什幺它们保质期会更长呢?难道有更先进的巴氏灭菌技术?

目前所见到的报道中,只有三种所谓“新技术”:膜过滤、超巴氏UP、预巴氏杀菌。膜过滤是用牛奶能透过,但细菌芽孢不能透过的膜对生乳进行过滤以达到除菌效果,其实鲜啤酒生产常用到这一技术;超巴氏UP是指在超高温130℃以上瞬间杀菌,马上冷却,其实这已经更接近前边提到的超高温灭菌;预巴氏杀菌就是两次巴氏杀菌,也能够延长保质期。看来进口牛奶在加工方面,并没有什幺值得羡慕的高新技术,除了膜过滤以外,无非还是在加热温度和时间上做文章。此外,低温奶对运输冷链要求非常高,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选购巴氏奶,应遵循就近原则,产地离自己越近,牛奶越新鲜,口感和营养就越好。

此外应当注意,有的进口牛奶为了提高售价,会把超高温灭菌处理的常温奶通过冷链运输,充当低温奶销售。消费者选购时应当擦亮眼睛,不要花了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