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

阅读能把知识转化为现实技能、身心健康和精神力量。

千百年来,人们对膳食供给人的营养和能量有了深入的理解,即通过消化分解吸收和转化,成为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纤维素和水等营养素,但是,对于阅读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营养和现实技能却知之甚少。

正如吃进的食物需要分解消化和吸收一样,阅读的第一步是需要理解。理解的基础当然是能断文识字,并且不止是一种语言,因为人是靠建立的语言文字系统,并把知识、经验和信息贮存于文字和语言中,薪火相传,而不是像动物那样只能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地传承知识。

要理解语言文字所记载的知识,当然离不开解析语言符号的大脑及其系统,这也正是阅读融入生命,也把知识转化为营养的独到之处和必由之路。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这种机制在大脑神经机制中既是统一的,又有区别。大脑中的语言区是统管语言和理解功能的,这个区域至少有4个功能区。一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在额下回后1/3处,又称布洛卡区,如果受损,无法说话;二是书写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此处受损,则书写困难或不能书写;三是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下叶的角回,如果受损,则失去对文字符号的理解(失读症);四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听取、理解别人的语言,如果受损,则说话不利索并且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

显然,阅读理解主要涉及阅读中枢(读书)和听觉中枢(听书)。这两种阅读和语言理解的机理和差异日益受到关注和慢慢破译。叉头框P2基因(FOXP2)就是首先被发现的对人类阅读理解极为重要的语言基因。

FOX基因是一个基因家族,它所表达的FOX蛋白是一类具有螺旋-转角-螺旋的转录因子,由于与克隆的果蝇叉头基因(fkh)具有高度相似的DNA结合区,因而命名为叉头框基因,或叉头基因。它编码的蛋白即为叉头框蛋白。FOXP2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但它们的蛋白产品在基底神经节表达。

这个基因是在一个称为KE家族中发现的。在这个家族的三代人24名成员中,一半的人无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头的运动,发音和说话极其困难。而且,他们也存在阅读理解障碍,不能正确拼写词语,难以组织好句子,弄不懂语法规则,因而很难理解别人说话和进行阅读。

正常人的阅读理解只有在FOXP2基因正常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但是阅读理解还涉及其他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和快速地阅读和理解就是其中之一。原因在于,人的阅读其实是分为读书和听书,分别由阅读中枢和听觉中枢管理和解码,同时由于知识载体的改变,从远古的龟壳、羊皮、竹简,到现代的纸张,再到今天的数字书籍(载体),因而也可能影响到阅读习惯和效果。

现在认为,听书是浅阅读,读书是深阅读,因为前者较少留出时间来让人思考,因而通过听书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后者能够慢慢思考并且会更加聚精会神,因而理解会比较深入。正如吃饭,听书类似于不在口中充分咀嚼就下咽,缺少了唾液淀粉酶对食物的分解。

实际上,目前尚无读书和听书的阅读质量研究对比,并不能证明听书因为是浅阅读因而质量不高,读书是深阅读因而质量高,说不定听书还有比读书更好的阅读质量。其中之一是,听书可以通过朗读者声情并茂的语音获得情感带入的理解和愉悦。

另一方面,尽管过去的多项研究表明,在纸书(媒)和数字书(媒)并存和阅读的时代,两种形式的阅读效果不分伯仲,但还是有研究得出结论,读纸书(纸质阅读)比读电子书(屏幕阅读)效果更好,前者对书中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进一步看,阅读在理解之后,就要转化为知识的消化贮存和转换。阅读理解之后的营养不像食物中的营养是作为多种营养素通过血液转运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供能和维持功能,而是只贮存于大脑。大量的研究已经确认,大脑的记忆中心是海马回,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营养就可能主要集中于海马回的神经元。但是,事实上,由于大脑是通过无数的突触把数以亿计神经元联系起来,因此,知识和营养可能是贮存所有的大脑细胞和组织,以及更多的突触之中,甚至连突触中的联络信使——各种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神经肽y等,也贮存和携带了大量的知识。

随之而来的是,大脑能获取和贮存多少知识?实际上也就是,人能够通过知识塑造自身到什幺程度,以及能通过知识把世界打造成什幺模样。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既是无解,也可以说是无穷。通过阅读,大脑可以贮存无穷无尽的知识,也就拥有了把人塑造得更完美和全能,把世界建造得更先进和更文明的力量和可能。

虽然至今对人脑的记忆容量还难以确认,但是根据人脑中神经元数量大约为1000亿个,

平均每个神经元都有约1000个突触,平均每一个突触能够存储大约4.7比特的信息数据,一个比特大约相当于一个单词,以此计算也就意味着人类大脑的信息存储容量至少为1帕字节,即1千万亿字节,仅此就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还有富余地方。

更何况新的研究已经否定了人在出生后就不会生长新的脑细胞的结论,甚至证明到老年人脑还会长出新的神经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副教授博尔德利尼(Maura Boldrini)团队对28位14岁~79岁猝死者的大脑进行解剖研究后发现,健康男性和女性终生都在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老年人的海马体(记忆、情绪和认知的重要部位)中也会继续产生神经元,而且生成速度与青少年一样。

这其实为人类过去所观察和总结的一种普遍现象——活到老学到老提供了神经生理基础。当然,人的潜意识,以及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感觉和印象也是对知识的贮存,甚至应用。

阅读获得和贮存知识后最重要的是,要把这样的营养转化为能力,在塑造自身的同时,应用知识。那幺,如何把贮存的知识取出、展现并应用呢?虽然目前的研究有限,但还是能获得一些解读。

人们阅读后会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但所有的记忆都有可能消失和遗忘。不过,无论如何遗忘,都会在大脑细胞中留下印记。因此,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营养在于,当需要学习过的知识时,能够想起来,表现为相关的知识是否自动从脑海中“蹦”出来。当然更普遍的是,通过有意识地搜索将它们提取出来。

有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推理,然后不断验证,获得灵感和创新,由此打造一个全新的优雅自信的个体,并由无数有知识的头脑来改造和创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