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赵云静

在老辈人看来,能吃是福,孩子白白胖胖才是养得好。还有些老人认为,孩子胖是“水膘”,不是真胖。所以,孩子胖点没关系,长大了就会瘦下来。殊不知,童年时期的超重肥胖,不仅会对儿童的身体及心理产生影响,还是成年后肥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统计,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儿童青少年(6~17岁)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近年来,儿童超重肥胖率逐年递增。

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更加单纯,简单说就是摄入了过多的能量,导致体内脂肪组织过多,进而导致体重超出正常范围。

该怎幺判断儿童是否有超重肥胖呢?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通常以体重和身高的关系来评估——2岁以下用体重/身长来判断,2岁以上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学龄期儿童可参照中国学龄儿童BMI切点表。

此外,家长在家也可用更简便的腰围身高

单位:kg/m

比(腰围/身高)来初步判断。女童≥0.46,男童≥0.48,就属于肥胖了。

怀疑孩子肥胖,最好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除了对身高体重进行定期监测,从儿童的外形也可以发现超重肥胖。比如刚开始发胖时,儿童的脸变大变圆,腹部逐渐突出甚至下垂,胸部变大,有些还会在下腹部、大腿、臀部的皮肤表面看到紫色的条纹。这些表现也可以帮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胖乎乎的孩子看着肉嘟嘟的,其实健康隐患很大,不仅可以引起儿童高血压、高血脂、性早熟等疾病,还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身高,甚至是心理行为和认知问题。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认知误区,认为小时候胖点没关系,长大后自然而然就瘦了,不会有什幺影响。其实不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的超重肥胖不仅对儿童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甚至会延续到成人期,引起多器官系统的损害。

1引发高血压,损害心脏功能

心血管系统是我们的生命线,儿童期超重肥胖不仅仅是儿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会增加成年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超重肥胖儿童的心脏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心肌肥厚、心脏增大等问题,如不加干预,可能会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永久性损害。

2出现血脂紊乱,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超重肥胖儿童易出现血脂紊乱,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且其血管硬得早,儿童期即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并延续至成年期,增加心梗、中风的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3产生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有数据表明,超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进食过多,可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伴随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受损,并持续至成年期。

4过早促进性发育

超重肥胖儿童体内性激素水平较正常儿童高,性成熟较早,女童可出现初潮提前、月经周期异常、性早熟等,性早熟可导致成年身高较矮。超重肥胖还可引起女童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经量少、闭经、胰岛素抵抗、多毛、痤疮及黑棘皮征),进而造成成年期不孕。男童成年后,容易有生殖器小、性欲低下及女性化的表现,甚至产生性功能障碍。性发育异常会造成心理发育、升学、就业和婚姻等很多的不良影响。

5导致哮喘和睡眠呼吸障碍

超重肥胖增加了儿童哮喘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导致出现低氧血症、睡眠结构改变,进而影响颜面部发育和智力发育,对儿童及成人期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6引发脂肪肝和肝硬化

儿童的超重肥胖程度和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儿童脂肪肝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逐年增加。有研究显示,超重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检出率达10.2%,是正常体重儿童的51倍,严重肥胖儿童中的检出率则高达40%以上。如未加干预,儿童期的脂肪肝将延续至成年期,甚至引起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7造成心理和行为问题

超重肥胖儿童因身形问题容易被别人取笑和排斥,常缺乏自信心,过度防备,过分关注自己的举动,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持续到成年期,可能出现升学困难、工作拖拉、人际关系差、家庭关系差等,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