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辅助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日常膳食,《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提出了成人高血压患者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2.45亿。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过量饮酒等。与膳食密切相关的超重和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关系更为密切。膳食干预是国内外公认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对血压改善极为重要。

食养五条原则和建议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五条原则和建议。

1.减钠增钾,饮食清淡。

2.合理膳食,科学食养。

3.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4.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5.监测血压,自我管理。

保护血压控制钠盐、脂肪摄入量

钠盐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血压风险。我国居民膳食中75%以上的钠来自于家庭烹调盐,其次为高盐调味品。随着膳食模式的改变,加工食品也成为重要的钠盐摄入途径。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来源于各类食物的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逐步降至5克以下,增加富钾食物的摄入。清淡饮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升高血脂和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限制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少吃加工红肉制品,如培根、香肠、腊肠等。

合理膳食多吃富含钾、钙、镁的食物

增加膳食中钾的摄入量,可降低血压。建议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的摄入量。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高钾低钠盐。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包括药物)来降低血压。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应咨询医生。

适当选择富含钙、镁的食物。膳食钙摄入不足是我国居民膳食中的普遍问题,建议高血压患者适当增加钙的摄入。镁可以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以对抗高钠的升压作用。

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合理膳食原则,丰富食物品种,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推荐高血压患者多吃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蔬果,且深色蔬菜要占到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摄入适量的谷类、薯类,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1/4~1/2。适当补充蛋白质,可多选择奶类、鱼类、大豆及其制品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降低血压),除日常活动外,每周应有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强烈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过量饮酒会显着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饮酒者尽量戒酒。

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进行压力管理,可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如有必要可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避免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波动。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数值及达标状态,遵照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长期治疗,进行自我管理。

三种有助改善血压的膳食模式

1.得舒饮食(DASH)。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和坚果以及全谷物,限制含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水平,食物中富含钾、镁、钙等矿物质,以及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2.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居民高血压、脑卒中的患病风险较低,期望寿命也较高。东南沿海一带的代表性膳食被统称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蔬菜水果充足,鱼虾等水产品丰富,奶类、豆类丰富,并且居民都有较高的身体活动量。

3.中国心脏健康膳食(CHH-Diet)。与中国城市人群的普通膳食相比,心脏健康膳食模式减少了钠的摄入,同时减少了脂肪摄入,增加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钾、镁、钙和膳食纤维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