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伟

6 月底,一则“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引发争议。7 月14 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下称“联合专家委员会”)就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影响发布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2B 类),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40 毫克。

那幺,什幺是阿斯巴甜?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正确看待这种非糖甜味剂呢?

阿斯巴甜为何惹争议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多用于无糖饮料、口香糖、酸奶等。它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在1965 年化学家研制溃疡药物时被发现,甜度是普通蔗糖的200 倍左右,这意味着在饮料中添加一点点就会很甜。同时,阿斯巴甜的能量几乎为零,1 克的能量是4 卡路里,每升零度可乐里面添加的阿斯巴甜只有0.5 克左右,所以一罐零度可乐里面的能量可以忽略不计,多呼吸几下就消耗了。而且,阿斯巴甜没有糖精那样的苦味,因此被食品工业视为代替蔗糖的甜味剂。迄今,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使用已在英国、法国、新西兰等近100 个国家获得许可。

之所以说阿斯巴甜存有争议,是因为它在人体内水解之后,会生成氨基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甲醇的危害众所周知,能致盲和致癌,严重者还致死。另外,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也被证明摄入过量会导致抑郁,并刺激、伤害神经系统。

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对于参与新陈代谢的以上有害物质而言,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阿斯巴甜于1974 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作甜味剂以及多种食品的添加剂。1981 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一致认为阿斯巴甜在特定的使用量内是安全的,即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40 毫克以内。事实上,阿斯巴甜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代糖之一,也就是说,只要不摄入过量的阿斯巴甜,问题不大。

此次,世界卫生组织把阿斯巴甜列入五个致癌物等级中的2B 类,也就是“人体致癌证据有限,动物实验证据并不充分”的等级。和它在同一个等级的可能致癌物还有手机辐射、腌制蔬菜等。2A 类是“人体致癌证据有限,但动物实验证据充分”,包括红肉(猪牛羊肉)、65 摄氏度以上的热水等。而烟酒、槟榔、中式咸鱼等属于1 类致癌物,即“确认对人体致癌”。这份致癌物等级列表探讨的只是对某种物质致癌的可能性目前掌握的证据程度,它是脱离剂量的,也就是并没有真正在说他们的危害大小。

那幺,此次更新后的阿斯巴甜安全剂量是多少呢?联合专家委员会称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千克体重0 ~ 40 毫克这一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委员会重申,人们可在此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例如,一罐节食饮料中含有200 毫克或300 毫克阿斯巴甜,那幺,在没有摄入其他来源食物的情况下,一位体重70 千克的成年人每天要饮用至少9 ~ 14 罐该饮料,才可能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正确看待非糖甜味剂

世界卫生组织这次发布的报告是它对非糖甜味剂长期持怀疑态度的结果。今年5 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等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同时对现有证据的系统性回顾表明,使用非糖甜味剂在降低成人或儿童体脂方面没有任何长期益处,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可能存在潜在的不良影响。这次对阿斯巴甜的警告似乎也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希望引起公众注意,然后推动进一步的研究。

所以,消费者要关心的,并不是无糖产品“致癌”,而是“致癌的风险”,需要对“风险”这个概念有个正确的认识。不存在无风险的生活,癌症风险也不可能清零。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对各种风险进行平衡,从而选择风险更低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不能因为阿斯巴甜有致癌风险,就在避免摄入阿斯巴甜的同时放开蔗糖的摄入。毕竟相关研究也表明,过量摄入蔗糖同样有致癌的风险。摄入无糖饮料比较多的人士,确实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不过,如果您的阿斯巴甜摄入量不多,甚至只是偶尔食用了阿斯巴甜,就不必为此担心,不必为可能的致癌风险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