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祥

生活中,人们往往更愿意和那些善于交际、花团锦簇的人打交道。因为他们总是主动热情,与之相处的时候,让人觉得愉快舒心。而那些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则身上多了几分清冷孤寂,让人觉得难以靠近。可人生漫漫,人来人往,真正能留下成为知己好友的其实没有几个人。一时的热情,未必是真感情;经得起时间过滤和沉淀的,才是真心。

作家李筱懿在她的社交账号上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小时候,她总喜欢往孩子堆里凑,倒不是因为有多喜欢,而是害怕孤独。长大后,一是因为职业的需要,二是因为怕被孤立,她又不得不往人群里凑。可其实,她是个实打实的“假性外向”之人。虽然看上去朋友挺多,不过很多时候,她都是在勉强自己去融入群体。每一次的热闹喧嚣,都会让她感到身心疲惫。比起那些社交应酬,她其实更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

直到近几年,她迷上了运动健身,每周去五次左右,每次锻炼大约90分钟。起初,身边的朋友很是不解,觉得她那幺忙,又是工作又是家庭的,怎幺可能抽得出那幺多的时间呢?可她为了坚持下去,几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一下班就径直往健身房跑,并把自己的健身时间告诉了几个关系较好的朋友和工作伙伴,请他们如果有事的话,尽量约在中午,或是上班的时候谈完。

三年来,虽然也有些朋友为此和她渐行渐远,可她却收获了健康和自律。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明明工作了一天,只想回家休息,可面对同事的邀约,只能硬着头皮答应,生怕被别人说不合群。参加聚会,心里觉得很无聊,可又担心别人觉得自己先走无礼,于是死撑到最后,回到家里又开始陷入无尽的后悔之中,责怪自己虚度了光阴。

着名作家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道:“和朋友走散,其实是一件好事。”到了一定的年纪,圈子越小、朋友越少,其实意味着活得越好。

朋友少的人并不孤独,他们只是活得更加通透清醒,无须再用拥挤的人潮来填补心灵上的空虚。减少了无效的社交,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更好地遵从于内心。去运动流汗,去读书旅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竭尽全力,只为把每一天都过得惬意舒心。

还有一种人,看上去我行我素,似乎鲜少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别人喜欢他们也好,讨厌他们也罢,他们都不会太往心里去。对他们而言,那些不懂他们的人的闲言碎语,不过是过眼云烟。他们深知,人这一生有许多的时候,其实都很难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认可。那些向往的远方,不过是独自一人憧憬的风景,旅途难免孤单,没有多少朋友可以结伴。

那些不懂你的人,不必强行结伴,闭嘴、微笑、离去,就是你能许彼此最好的关系。与其奔走于别人的期待,不如让自己活得自在。无畏耳边的流言蜚语,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才能在这俗尘凡世里活得更加游刃有余。

年轻时,我们总是习惯把朋友看得很重要,仿佛朋友够多,这一生才不算白活。可那些需要你弯下腰、赔着笑才能拥有的朋友,拥有得再多也不过是徒劳。不必勉强自己去合群,只遵从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其实就会简单很多,快乐也会容易得多。

不讨好、不刻意,把时间留给自己热爱的事情,经营好自己的小天地,所付出的每一分真心,都将会得到应有的回应。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