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鑫

中药具有很多的种类,据《中华本草》记载,我国中药有8900多种。如此繁多的种类,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别,这也是中药房的工作内容之一。许多患者看到中药房许许多多装药的“小盒子”,都会感到很神奇。今天,我们就走进中药房,了解中药小知识。

中药房的作用

中药房是医院为了开展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药品的科室。药师会根据药品的药性、类别、作用等将中药放置在不同的药柜内,然后依据医嘱,为患者提供一定重量的中药。此外,个别中药房还为患者提供中药加工、中药咨询、中药鉴别等服务,其工作宗旨就是为患者提供中药相关的医疗服务。

中药的小知识

很多人认为,中药都是苦的,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不同的药物会有不同的滋味:有酸有甜;有苦有咸;有辛辣有涩口;有的淡而无味,有的则五味杂陈。中药房归纳为“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不同滋味的中药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将为大家逐一介绍:

辛味药物   这类中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功效。临床常见的辛味药物包括麻黄、桂枝、紫苏、细辛、生姜、陈皮、厚朴、防风等。此类药物往往含有挥发油,适用于外感风寒、气机阻滞等病证。

甘味药物   这类中药具有补益滋养、缓解血虚、生津养血等功效。临床常见的甘味药物包括人参、党参、黄芪、大枣、麦冬、阿胶、肉桂、杜仲等。其中,人参、党参、黄芪具有补益调和功效。大枣、麦冬、阿胶具有缓解血虚、阴虚的功效。这类中药往往含有淀粉、多糖及蛋白质等,多适用于体虚多汗、脾虚久泻等病证。

酸味药物   这类中药具有补津液、收敛、固涩等功效。临床常见的酸味中药包括覆盆子、乌梅、五味子、酸枣仁、苦参等。其中,覆盆子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乌梅具有敛肺止咳的功效,五味子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这类中药往往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多适用于体虚多汗、脾虚久泻等病证。

苦味药物   这类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泻下、利水渗湿等功效。临床常见的包括蒲公英、黄连、黄芩、龙胆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其中,黄连、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当归、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这类中药往往含有生物碱、苷类等,多适用于焦湿热淋证、湿热黄疸等病证。

咸味药物   这类中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功效。临床常见的包括芒硝、大青叶、玄参、白薇、知母、黄柏、杜仲等。其中,芒硝具有泻热通便的功效,大青叶、玄参具有补肾益气的功效。这类中药往往含有盐类,多适用于肝阳上亢证、肾阳虚衰等病证。

煎药的大学问

很多人都煎过中药,认为自己会煎中药。然而,在煎中药过程中,大部分人把药材往锅里一放,加水炖煮成黑黑的汤就以为成功了。其实,煎中药有很多学问,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的药性和特点,如果煎药的方式不对,就无法完全发挥药物的药效。下面将为大家讲解煎药的有关事项。

浸泡时间   大部分中药在煎煮前都需要进行浸泡。一般情况下,药物放入盆中,加入冷水漫过药面,浸泡30分钟即可。但花、草、叶类药物,只需要浸泡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类药物则需要浸泡50分钟左右。总之,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浸泡时间,这须以医嘱为准。

用具选择   中药的煎制需要选用适合的容器。据记载,“银为上,磁次之”,不主张用铁、锡等材质的容器进行煎煮。这是因为,许多药物遇到铁、锡等金属,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目前,多建议采用陶瓷、瓦罐等容器。

火候选择   煎药有“文火”和“武火”之分,其中“文火”即指小火慢煎,“武火”即指急火煎。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煎药过程中,都采取先武后文的方式,即开始用大火,待水沸腾后再改用小火。不同的药材对煎煮的时间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治疗外感表证的中药,煎煮时间以短为宜,而治疗内感虚症的滋补中药,煎煮时间以长为宜。

用药常识

并不是药物煎好后就可以服用,不同的药物,煎好后会有不同的服用要求,比如服药时间,分饭前、饭后、睡前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药物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遵照医嘱服用。例如,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适宜在饭后服用,滋补类的药物则宜空腹服用,安神类药物宜睡前服用,治慢性疾病的药物则须定时服用。一般情况下,一剂药物分2~3次服用,1日1剂。通常在服用时,以温热为宜,医嘱有特殊要求除外,比如,有时医嘱凉服。

老百姓常说“是药三分毒”,中医也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不能盲目服用偏方、秘方,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中药房遵医嘱拿药,避免因错误用药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