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倦意袭来,我深深地打了个哈欠。拿过手机一看:十点多了。明天得上班,想关机睡觉,又一想,还不能。先生出门送他侄女回单位,往返得两三个小时,这车轮子在路上转,就有风险伴随着,得再等等他。自从家里添了车,不论多晚,先生没到家,我就不敢关机。

真是一个操心命。

脑海里又想起千里之外的婆婆。正月已过,日子又恢复了之前的安静。临走时已再三检查过她的日常用度,比如旧碗柜坏了一扇柜门,帮她添置了个新的;烤火的被子太薄,拢不住热气,给她另买了一床;床上垫的、盖的也都很厚实、干净。这几年帮她添置的衣物都在,棉袄有五六件,毛线衣、保暖内衣、外套、毛皮鞋等也都齐全。家里一处坏的水管已经修好,暖水瓶不够保温已添了两个。煤块还有七八百斤,燃炭还有六七袋,液化气灌了两罐;电炒锅、电饭煲、电高压锅都是完好的,菜油也买回了三大壶,够吃一年的。米、盐、菜都准备了不少,燕麦片、八宝粥,还有她喜欢的片片橘,也摆满了她的柜头。想到隔壁阿婶可以和她作伴,她的嫡亲侄女就住在隔壁,堂哥也经常过来照看,她老人家身体也还很灵便,心里又稍稍放宽了一些……

孩子在校读寄宿,一直乖巧、听话。只是最近两次物理测验,在班上排名稍显靠后了。数学、英语也日渐显不出优势,想到这心里隐隐着急。昨日,老师打来电话,说她感冒,头疼得厉害。我们跑过去,接她看了医生,她生怕耽误课程,拿了药就又回了学校。今天一天都没有打电话回来,不知是否好些了?但还是安慰自己:如果还有不适,老师会通知我的。

孩子虽不是人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也努力、上进、明白事理。她对我说:“妈妈,我们班学习风气很好,我和寝室里的小姐妹们相处都很愉快。班里有两个男生,学习能力超强,我和他们交流学习方法,他们极耐心地跟我讲,我受到的启发很大。”想到这些,我心情舒缓不少。

突然,门口传来了旋动钥匙的声音。先生在门口处换鞋,见灯亮着,问:“怎幺还没有睡?明天还要上班呢。”“你开车在外,我睡不安心。”“还是老婆最好。”先生俏皮地朝我挤着眼睛。

是啊,家人,休戚与共。单独的个体是多幺渺小,多幺脆弱。只有家人们靠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依靠,我们才会在面对各种困难时显得这样从容。

回想我的先生,我头疼感冒时,是他充当司机和保姆,带我看病,帮我熬药;当我面对压力、心情抑郁时,是他耐心抚慰我,帮我宽心。早晨,他帮我准备早餐,傍晚陪我一起散步……他是我生活上、精神上最大的依靠。这个儒雅的男人,和我携手人生近20年了。我们俩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直到现在的“有房、有车、有孩子”,其中经历过的辛苦、幸福,只有我俩最明白。时间带走了我俩的青春岁月,却沉淀出更馨香浓稠的相濡以沫。

孩子,丰富了我的生活,她让我更加成熟,更加慈爱。我的婆婆,我的父母,年纪大了却都不愿给我们增添负担,他们的健康是给我们最大的安慰和幸福。他们,谁都不能缺少!

夜深人静时,细细品之,这一份牵挂原来是这幺甜蜜。

(摘自《星沙时报》)(责任编辑 张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