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武

“脉”字在中国有无穷的力量,更有特殊的意义。

不管是水脉、山脉、经脉、气脉,还是根脉、文脉、人脉、血脉等,

都将既成为大自然和人的发展过程的主流,又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主线。

历史是对过往经历的不同版本的记录,可以让人找到很多答案,可以让人设置场景进行反思,期待避免该避免的,放大该放大的,总能启迪特别是想启迪的人守正创新,不断前行,适度对生命进行“拉伸”,间接实现对整个人生价值的“拉伸”。说到某段历史岁月,总会有具象化的东西来佐证。商代出过2件着名的青铜器,一件是最大的司母戊鼎,另一件是最精美的四羊方尊,都是当时仪式用的礼器。青铜器间接扮演“管人”的角色,世界上几大文明古国都看重祭祀,商代统治者以神灵的名义告诉大众,只要听从命令,就能获得神灵的保佑。

过去存在有价值,今天存在是文脉。“脉”字在中国有无穷的力量,更有特殊的意义。不管是水脉、山脉、经脉、气脉,还是根脉、文脉、人脉、血脉等,都将既成为大自然和人的发展过程的主流,又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主线。人与人,无非就是相识一场。相识有些产生价值,有些就是萍水相逢,不产生一丁点价值,也没有参考价值。人多了就出现组织,有组织就产生管理,虽然每名管理者管理手法各有差异、各具特色,可以说独一无二,但总是离不开“先管人,后理财”的规律。部落发展出文化,族群变成了国家。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商代,制造青铜器是十分有难度的一件事情,既需克服难以想象的技术,又需能用可采的原材料。做难而正确的事,商代的管理层也是这幺想的,依托青铜器的“礼器”专业用具,通过祭祀仪式的精神手段,可以实现统一思想,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可以省掉大量的管理人员。商鼎有个特点,鼎上刻满狰狞的怪兽,继承了原始部落用怪兽的形象装饰盾牌和面具,间接用稀奇古怪的恐怖形象震慑臣子和国民,但周代推行家天下,靠血缘和情感来维系管理,少了暴力和恐吓的青铜器,取而代之的是礼制,即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后来的秦始皇在天下一统时也面临政体的抉择,他主张皇亲国戚没有封国,关键是想往后避免天下重归分裂,最终力排众议,坚定地把郡县制度即三十六郡推广到了全国的每个角落,这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种特殊文脉。翻阅史料,那时初设钱唐县和余杭县,归属会稽郡。人是最重要的,类型也不少,有奔日子的,过日子的,还有混日子的。那谁来当管理者,不仅要看谁能力强,还要看谁有担当,谁敢承担后果。天下的事又无非都是钱的事,所以理财在哪儿都是绕不开的。从大的维度看,经济或发展既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冷,有时还需克服惯性思维和常规管用手段,但经济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总会面临一些重大转型,犹如管理者总是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往往都在问题之外。跳出问题本身,或许才能快速找到破解之道。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河流是有生命的,城市再生离不开它。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河流孕育了很多知名城市,泰晤士河与伦敦,塞纳河与巴黎,莱茵河与科隆,新加坡河与新加坡,等等。我国有三条十分重要的河流,那就是黄河、长江和大运河。黄河是一条孕育伟大文明的河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江流域覆盖我国五分之一的陆地面积,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带。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黄金水道,极大满足了当时运粮,兼顾运兵的综合功能,天南海北的商人们在运河城市间流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大运河的畅通同样带来了城市的兴起和繁荣。

公元589年,即隋代开皇九年,废钱唐郡设杭州,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杭州这个地名,随后隋朝大臣杨素在凤凰山建造州城,往后形成“流成的杭州,飘来的北京”,后来的后来杭州与时俱进成长为现在想要的样子。一座城市的出圈出彩与舒服舒适,总是要持续发展。城市发展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不能超出城市区位和自然条件决定的发展潜力,但什幺样的体量刚刚好,又符合与自然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如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种多样的物种形成彼此依赖的共生关系。过往的城市都以修建道路来扩大城市规模,难以落实既与自然共生,又实现城市再生的目标要求。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在美丽的莱茵河畔,德国科隆和下游的杜塞尔多夫把将河流和城市分隔开来的联邦道路改建在地下,成功地向城市开放河流和河畔。20世纪90年代,美国波士顿将城市中心和波士顿水边分割开的高架高速公路拆除,改建在地下。2002年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把“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列入新世纪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实现该项工程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投入资金多、获益百姓广、综合品质高的诸多赞誉。2023年7月18日,京杭大运河二通道开通,积极践行从河流开始的城市再生。城市再生的背后是经济再生,也需要兴建道路,但要合理运用河流空间,综合考虑这座城市留给河流、水渠和绿地的空间,充分体现各自的功能且能融合,打造出高品质的城市景观。

盘活存量资源,创造增量场景

有格局能布局,可能会带来好结局。文化看似无形,实则无所不在,发挥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可以说是精神家园,但文化的快速释放需要旅游。旅游是生活方式,能推动消费升级,可以起到润滑剂、催化剂的作用,扮演着唱戏的“主角”,但商业反映在“票房”上。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文化体验与精神满足的重要方式。当下,文旅融合不断加深,呈现出多样发展态势,成功现象如淄博烧烤、贵州“村BA”、哈尔滨文旅,短时间造就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网红城市”“网红热点”。文旅融合是布局,各地结局有时也是五花八门,不能自己看自己好的不得了,看人家却一般,个别感觉还是人家的错。其实人家看你,有时也不咋地。要因地制宜以文化、旅游、体育为纽带,坚持内部挖潜、内部循环,做到厚积薄发,精准发力,注重外部交流、外部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有效引导多种主体参与制造爆款和现象级爆款,并追求火爆向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不断提升综合效益,防止昙花一现。当下的文化旅游看似脚步在迁徙,实则心灵在寻觅。单纯的走马观花式游客越来越少,慕名而来体验目的地文化肌理的游客越来越多,如何盘活存量资源,创造增量场景,要多从历史、文化、景观、民俗、非遗、博物馆等维度,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与旅游资源,让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紧紧相融。要紧跟AI、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发展,做精沉浸式体验,降低文化理解的门槛,并提供定制化的旅游路线和活动,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游客独一无二的体验。大运河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活态遗产,彰显着大运河文化的力量与魅力,是当代不可多得的景观水道,今年又恰逢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多从大运河的过去、现在、未来看经济,主动打好运河牌,读懂大运河景区是带状景区,美在一段一段,品质在一段一段的有机融合,促成一圈圈“组团式”大运河景观,但整体提升辐射力需要有一个具象化、辨识度高、能容纳一定数量游客的“门面”,深度潜力在推动周边楼宇、酒店、综合体、景区的互动活动,形成一定半径的生活化景区,致力于打造一个全龄、全景、全感官的一段一段相衔接的体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