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皓

从罗澜潇往上数,家中连续三代人从教。父亲那一代最多,父亲母亲是,姑姑、姑父也是。每年教师节总是很热闹,许多曾经的学生,都会在那一天来到家里拜访。因为三代同住,学生扎堆涌入,一声声“罗老师”响起,常会一时分不清是叫哪位。罗澜潇喜欢这样的感觉,在小时候,这种感觉是源于哥哥姐姐们带来的糖果而激起的喜悦,长大些,这种感觉是对父辈们与学生的互动中流露出的成就感、幸福感的体会和向往。

一家人从事同一行业,交流便格外方便容易。有时,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请教问题,在旁听见的,都会来帮忙解惑支招——工作从学校迁移到生活,每个人都甘之如饴。

身处教育世家,教书育人绝非一份工作,而是用尽毕生追求和完善的事业。纵使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年代和所处的教育环境也都不同,但罗家人相信,教育的内核从未改变——培养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罗发跃(祖父,第一代)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柳滩小学退休教师。“虽然你不能成为天上那颗太阳,但是你可以去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因为蓝天梦想破碎时老师的一句安慰,立志要“保家卫国”的热血少年罗发跃选择成为一名教师,由此扎根农村教育四十余年,获教育部、人社部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三十年”荣誉证书。如今,早已退休的罗发跃最幸福的事,就是实现了“经济自由”——可以用退休金同时订好几份报纸,每天通过文字,了解到祖国的繁荣与富强。

罗敏(父亲,第二代)

成长于中师时代,响应于国家的号召与需要,作为同时期的最优秀初中毕业生代表而进入中师。师范科班毕业,颇具想法,年轻时立足一线讲台的他,语文课总是上得别开生面,坚信好教育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完备的罗敏,成长速度飞跃,现任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实验小学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充市人民政府督学,蓬安县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先后被授予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第二届中国“好校长”、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南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充市教育宣传先进个人、蓬安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其科研成果获省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市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主编的县域地方教材供全县使用,主编的校本教材获南充市一等奖2项。

罗澜潇(女儿,第三代)

“95后”,官方名称“罗老师”。不过由于年纪小,与一张可爱减龄的娃娃脸,许多学生更爱直呼“老罗”,这是“00后”、“10后”们对属于“姐姐型”教师的亲切称呼,当然,可爱的外号也不在少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级、国家级奖学金,获2020届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曾在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小学工作,期间获武侯区教师技能大赛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二等奖,武侯区心理健康优质课说课大赛二等奖。成长中虽有过“犹豫”,但发现从教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与热爱,现任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校园的心理健康学科建设与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帮助每一位学生挖掘和收获属于他们的人生幸福。

不忘初心,才能选择正确的答案

关键词 教育初心

罗家三代人,走上讲台这条路,各有各的“原因”,但时间证明,热爱是最好的选择,初心是最正确的答案。

对祖父罗发跃来说,从教是一个“理想折中”下的选择。身体素质较好的他,当年本已通过原成都军区飞行员选拔的初试,却因为家中贫困,权衡之下,懂事的他主动放弃。

作为一个拥有“保家卫国”梦的少年郎,罗发跃始终谨记着国家的栽培,感恩所受的教育,一心想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国家做点什么。蓝天梦碎之际,罗发跃陷入了短暂的迷茫,直到老师的一句话再次点亮了他:“虽然你不能成为天上那颗太阳,但是你可以去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美好的人。”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人们也都相信,“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罗发跃被老师的话瞬间击中内心,毅然决然选择成为一名老师。如今,即使四十余年过去,回看当时的选择,罗发跃依然认为,教师这一理想,浪漫又美好。

到了儿子罗敏身上,从教是一个“时代号召”下的选择。他读书时,恰值国家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大力建设中等师范教育。那个时候,要相当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才能进入中师念书,罗敏成绩优秀,再加之一直受父亲的影响,对教师行业也充满兴趣。此外,国家对中师生有补助补贴,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是,罗敏和两个妹妹,最终都选择了考中师,由此走上教书育人之路。

如果说,罗飞跃和罗敏的选择,在家国情怀、梦想、时代之下,还有出于缓解家庭压力的经济因素考量,那么到了孙女、女儿罗澜潇的身上,则是一种完全纯粹的、自发主动的选择。

从罗澜潇记事起,她就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教学楼里长大的,每天早上的早操铃和晚上的熄灯铃,几乎伴随了她整个童年。家里几乎所有的长辈都是教师,爸爸妈妈是,爷爷是,姑姑姑父也是。童年时,父母在教室里当老师,小罗澜潇就在教师宿舍楼的小院子里给更小的朋友们当老师。她说,她的身体里就流淌着教师的“血液”。

坦诚地说,罗澜潇的选择中有过“犹豫”。读书时,在尚未成年的她看来,爸爸妈妈有了学生,就忘了她这个女儿——上课的时候要求她“陪读”,下课批改作业的时候要她“陪改”,这对一个好动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有些痛苦。最伤心的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耐心,对她却总是轻而易举地就能“暴躁”起来。饶是成长中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有过因为父母对学生的爱似乎超过女儿而感到“不公”的时候,面临就业选择时,罗澜潇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

两位长辈,从未后悔过自己的职业选择。被问及“如果不当教师,最想从事的职业或工作”时,即将进入耄耋之年的罗发跃发自肺腑地说:“不会选择其他职业的,教师非常好,这一生我都要感激教师这个职业,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我依然会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祖父和父亲的坚定,给初为人师的罗澜潇注入了勇气、力量和信心。她的人生刚刚开始,但教育世家的故事还将继续。

Q&A

走上讲台以来,您的教育理想追求是什么?

“罗发跃:我一直都在跟学生们说,希望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要以同样的热情,甚至是更高的热情去报效国家,去回馈社会。”

“罗敏: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以前只是一名老师的时候,会觉得我把这门课教好,把这个班带好就足够了。但当后面慢慢站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理想有些单薄,所以会去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属于如今这个时代的教育追求。在学校里,我和我的领导班子一起策划了很多的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数都是从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很贴近老师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感受,所以很容易地就让他们觉得快乐,可能这就是接地气的教育。很多人会觉得教师只是一份工作,但当你在这份工作中感受到快乐的时候,这份工作就会变成你的事业,所以我希望“教师乐教”。而如今面对很多学生厌学的情况,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了,学生如何能够“乐学”也是我们教育者需要长期去思考去探索的话题。”

“罗澜潇: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去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希望大家提及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能够坦然和大方,希望大家能够收获生活的幸福与美好,而教育事业不就是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发展吗?这恰恰与我的梦想相契合。刚好在2017年的时候,国家开启了心理健康的教师资格证审核,在那个时候我就坚定地明白,我要成为一名教师,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老师。

因为我的学科和其他学科其实不太一样,所以如果说教育理想的话,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挖掘和收获到自己人生中的幸福。我认为其实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这些都是我们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感的一种途径和一些载体。相比于学习成绩和工作成就,寻找到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