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庆

昔日五马出天庭,眷人世繁华,踞岭南胜景,托山成形,名曰五山。广州五山区是一片具有传说色彩的沃土,如今这片沃土上文化高地和科技硅谷共生,各种新思维在这里碰撞,各种新思想在这里产生。在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的五山文化群落,有一所担负着“衔接高校,激扬生命”使命的学校——广州中学(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2017年,在整合原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目标创办的广州中学在万众瞩目中诞生。五年过去,广州中学硕果累累,老牌名校在新时代依然保持着高速发展。回望来时路,从四十七中到广州中学,这其中有怎样的教育密码呢?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每一个生命都是重要的,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成长,既要唤醒生命,又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张扬个性生命。”校长彭建平在广州中学工作了近十年,从曾经的四十七中到如今的广州中学,他与学校的师生们一起绘就了“激扬生命教育”的蓝图。

让每一个生命“卓尔不凡”的课程体系

今天,全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教育。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伴生了无数家庭层出不穷的教育焦虑,功利化的教育、过重的学习负担成为当前众多学校和学生的真实写照。而在广州中学的办学实践中,一直有个不曾忘却的使命,就是回归到教育的原点,坚持“生命激扬生命,三年影响一生”的核心理念,大力实践“激扬生命教育”的育人模式,引导师生全面规划自己的人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勇于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和独特价值。

“在当今的中学教育中,激扬生命教育不仅要着眼学生当下,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质量负责,更着眼于未来,‘成全’学生的生命。”校长彭建平介绍,学校紧紧围绕课程总目标,研制建构了“生命激扬,卓尔不凡”的特色课程体系,其中“二类三系列九模块”的科学布局更是体现了“让每一个生命激扬,卓尔不凡”的课程理念。

据介绍,课程结构中的“二类”指普修类和专修类。系列之一是“唤醒自主生命”普修类课程,面向高一和九年级开设,设有“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等三大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和守护生命,发现自我潜能,探索生命意义,对人生进行自我规划。如“生命教育”课程模块中,开设“死亡与生命”“野外生存”等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发现自己的独特性,从而建立自尊与自信,引导学生厘清自己的人生方向,探索生命意义。

系列之二是“提升价值生命”普(专)修类课程,面向高一、高二开设,设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社会交往与责任”等三大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品质、社会责任等,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敢担当、求真向善的价值生命主体。如在“社会交往与责任”课程模块中,开设“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沟通技能,提升社会交往的能力;通过“社团课程”“服务课程”等体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的公民。

系列之三是 “张扬个性生命”专修类课程,面向高二、高三开设,设有“创新人格与领导力”“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和“创新实践与发展力”等三大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执着的创新精神和自主的研究能力的创新人才。如在“创新实践与发展力”课程模块中,开设“大学先修实验室”和“科技前沿体验课程”,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此外,学校开设的各类高水平项目研究,采用了“导师+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的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在大学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前沿课题的研究,从而培养出色的研究能力。

除了常规时间内的课程内容,广州中学还有一项特色的“第三学期”课程。“第三学期”课程是相对于正常的学期(第一、第二两学期)课程而言的,因开设时间在寒暑假(或周末),故而称之为“第三学期”课程。它是学校选修课程的一部分。“第三学期”课程分为专项课程和综合课程两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人文、科学等多方面实际问题,注重生存与生活技能的锻炼,人文素养的培养,寒暑假期间一共有30~50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跨校区、跨级、跨班选修上课。

学生关关选修了《野外生存与救护》的课程,她在完成了“溪头村大环26公里登高徒步”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感触:“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正是用双脚踏出一条青春之路,用人的精神征服了一座座山。”彭建平介绍道:“第三学期”课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潜能和优势,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开阔视野,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发展教师是学校的“头号工程”

“教育需要信仰,有信仰的教师才会对教育和每一个生命成长保持敬畏之心。当我们对自己的教育信仰有着万般的虔诚,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时,我们才不会被各种压力、考验、诱惑所击倒。”彭建平在专着《校长治校方略》中写道,“我们拥有了最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

广州中学历来重视教师的发展,并将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头号工程”。“激扬生命教育”的全称便是“以生命激扬生命”,意为“以教师的生命激扬学生的生命,彼此共同成就,共同发展”。“激扬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更强调“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教师要把教育作为一种境界加以追求,在教育中实现生命的意义。为此,学校培养了一支生命不息、发展不止的“生命型”教师队伍。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能够逐步走上专业化自主发展的道路。”彭建平介绍,学校通过开设高端培训,高层阅读,“高人”指导,专业自主等方式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根据不同年龄层教师的发展阶段,制定了一套独特的教师进阶发展机制。例如,新教师每年要完成“九个一”,每学期要读一本专着,分析一个单元教材,写一份详细教案,上一节研讨课,写一篇教学反思,点评一节课,出一份试卷,上一次班会公开课,写一篇教学论文。中年教师要开展“三个三”活动,年龄较大的教师也要做好“五学习”。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双优”工程、“项目”领导、“团队”交往、“关键”事件等方式发现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潜能。广州中学有位号称“江爷”的语文教师,实际是个年轻教师。几年前他还只是中教一级的职称,学校便把创新班交给了这个既有天分又十分努力的青年教师,虽然起初家长不满,但学校领导给了他充分信任,鼓励他施展才华,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打破常规的方式教学。同时,校长彭建平还尽量给他创造机会提升自己,如假期游学、学生剧团等都让他筹划、担纲。后来,他在广州市“第四届青年语文教师十佳评选大赛”中,力压群雄,荣获“十佳教师”之首。2015年夏天,他还代表广东省参加了两年一次的全国高中语文青年教师现场教学大赛,并一举夺冠。至今,一届又一届学生“粉丝”总以能听到他的课为荣。

不仅如此,学校开设“五山大讲台”、开展特色评价、关注跨界成就、举行自颁奖励……激扬了教师的生命内力。2015年8月,学校为了适应高中教育新发展,加强学生发展的指导,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当时学校并没有专业教师来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中年政治教师李青接受了这一任务。她省内、省外主动求教,积极探索研究,不仅顺利开出了“生涯第一课”。短短两年,广州中学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已经成为对外的窗口、成为学生心目中“学校里最温暖的地方”,成为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学生发展指导场所。

在激扬生命的理念下重新认识学生

“在长期的教育摸索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管理经验,我们可以管住学生、管出效益、管出规范,但管不出教育的智慧,更管不出师生的幸福。”彭建平说道,广州中学一直秉承“激扬生命教育”的理念,在重新认识了学生之后,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校设计了学生“五自”发展模式,即自主管理、自我锻炼、自主研究、自创社团和自我发展。

学校所倡导的自主管理特别重视把学生作为管理主体来看待,相信学生能够自我教育和管理好自己,也相信他们能够管理好团队。例如,手机如何使用和管理,是由“学生代表大会”决定的,学生通过征求意见、讨论、修订、表决,形成了手机使用规定,还出台了配套的违反规定处理办法。学校还创立了“模拟联合国社”举办了海岛生存体验、职业体验、学农、艺术节等活动,学生在各项自主锻炼的活动中得到磨练,思维能力在组织活动中得到培养,人也变得更加成熟。

彭建平还记得曾经有两位学生走进办公室说:“彭校长,我们想研究一下濒危植物观光木传粉,非常盼望得到华南植物园的专家给我们一点指导,不知道彭校长能不能帮我们联系一下呢?”这件事给了他醍醐灌顶的感觉:对于一般的小科研小发明,学生们也许可以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研究,学校和学校老师可能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了。因此,学校利用邻近广东众多优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优势,在学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开展了一系列自主研究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大学、科研院所实验室、企业、山林海滩开展调查研究和实验,体验研究探索的乐趣。

一位高二学生在学校开设选修课,这是发生在广州中学七年前的一条新闻。故事的主人公杨一诺有过十几年的学画经历,为了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传授能力,她将一份《西方艺术史》选修课程的上万字的课程计划方案呈给了校长,从课程名称、课时计划、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到评价方式等都做了非常细致的、严格的设计,这成为学校乃至广东省高中生开授校本课程的先例,这也是广州中学学生自主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在这种开放、自由的氛围中,学校后续有很多学生陆续申请开设了校本课程,并担任起了教师。

“我特别希望从一个人开始,从一个点开始,从一个视角开始,大家从广州中学走出去的学生身上,看到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精彩,而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激扬。”彭建平说,一所好的学校不会规定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道路,但会让教师和学生自主生成梦想并实现梦想。学校会努力创造适宜生命自由呼吸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启发学生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展现独特的生命价值。

在广州中学,我们采访到了三位来自不同学科的老师,他们都是在广州中学工作了多年的老师,“激扬生命教育”在他们的具体工作中究竟又是如何开展的呢?在这个校园工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以下是与他们的对话。

本刊记者:请您描述一下在广州中学的工作体验。

刘敏(英语教师):我是2012年来广州中学的,在龙口校区工作了6年,主要负责带初一的学生,在这个岗位上遭遇了不少挑战,尤其是在做好家校沟通这个方面,自己也得到了极大锻炼。带新生意味着每年都要与新家长打交道,与学生家长建立第一重信任至关重要。具体来说,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获得家长的信任。所以我们在教师的培训这一块做得非常扎实,除了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能够向家长们传达出“激扬生命教育”的育人理念,形成教育共识。另一方面,我们开设有家长课程,不仅仅是做讲座交流,还敞开门来办学,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一些活动中,比如体育节的活动筹备、中午陪餐等等。

郑文富(语文教师):我是2017年转到广州中学的,当时正是学校改名广州中学的时候。来之前,我就在网上看到彭校长描述“这是一所田园牧歌式的学校,老师在这里年复一年、春夏秋冬、无怨无悔地耕耘,只为拥有足够多的养分,去滋养每一个生命”,这也正是我期待和向往中的学校。来到这里之后,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激扬生命教育”,是一种不拘泥于学科、不拘泥于课堂的教育。学校始终希望老师能够创造新的课堂,甚至鼓励老师去突破学科的限制,去创造自己理想境界中的教育教学。

邓欢欢(道德与法治教师):我是2012年从白云区调入广州中学的,至今在广州中学工作了9年,带了三届学生。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广州中学不会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充分满足。学校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且把这些活动常规化,如我们每年都有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每个环节里面都包含了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本刊记者:您在学科教学中是如何激扬学生生命的?

刘敏(英语教师):英语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就工具性来说的话,学生肯定要掌握这门语言的技能,能够听说读写,能够表达。人文性的话,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这样一种外国文化,然后来进行这种跨文化的交际,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比如我们有一篇课文讲家规,我就结合自己分管德育工作的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风,去寻找家族史上的一些背景和历史。当时有一个小孩就找了很多孔子有关的历史材料,增加了自己关于家风认识。所以我觉得英语学科不仅仅是教学生说英语而是学好了英文,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

郑文富(语文教师):我记得是在2020年疫情线上教学过后,学生开始返校复学。我们当时既要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更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回来恰逢要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学习苏辙的《黄州快斋亭记》时,我将学生们带出教室,到学校的亭子去游玩、放松,闭眼感受一下文章的意境。后面接连学了《与朱元思书》《三峡》《答谢中书书》等等,我又从网上找了很多大江大海的优美素材、山水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山水自然带来的乐趣,把居家几个月以来封闭的内心打开,在自然之美的洗涤中忘掉隐藏在内心的伤痛。整个过程大概经历了四周时间。第一周,我让学生们写一封信《我的忧乐观》,将内心隐秘的情绪宣泄出来。第二周,就仿写文言文教学中学到的手法,写一写自己见过的山水。第三周,再将写的这些景物讲给父母听。第四周的时候,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粉色的纸,然后请他们把自己这几周的经历、思想的转变写出来,同时也通知家长,要手写一封回信给孩子。一些家长最开始觉得孩子在家几个月并没有什么伤痛,直到看见孩子写的信,读到孩子心里隐秘的情绪,忍不住哭了很久。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山水自然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内心隐秘的伤痛经过这4周的调节之后全部宣泄掉了,整个孩子变得非常单纯、非常清澈。我们提倡的这种开放式的、学科融合式的、创意式的教育,它会引导教师去思考不单单是在课堂上完成语文教学,而是怎么样通过语文去完成教育,去激扬学生的生命,而这是我们教学的一种常态。

邓欢欢(道德与法治教师):2021年是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学年的教学,我特别注重活用百年党史讲好道德与法治课。如在讲九年级上册“踏上强国之路”时,利用农村改革的事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我还试过在课堂上用共和国元帅聂荣臻与中共着名军事家叶挺的事例:聂荣臻与叶挺都为中国革命军队的创建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领导和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1946年,叶挺将军不幸遇难,聂荣臻闻信后极其悲痛,无微不至地关心叶挺将军的子女。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把叶挺的子女都接到了自己的家中生活。在聂荣臻的精心抚养和亲切关怀下,他们都成了国家有用之才。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和美好,告诉同学们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