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鉴于此,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注重学生德育,通过明理导行和体验活动使学生趋善向上,形成积极思维品质的课程。作为一名以德育为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

例如,一年级上册《拉拉手,交朋友》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友善交往的技巧及正确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适应小学新生活。由于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有了结交朋友的经验,课堂上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小恩举着手站起来大声喊道:“我,我,我!”她的这种方式引起了笔者的“特殊注意”。第一次,笔者没有让她回答问题。第二次,笔者也没有让她回答问题。第三次,笔者依然不给她回答问题的机会。第四次,她没有了喊叫声,只是把手放到桌子上举着。笔者观察到她失落的表情,于是点了她的名字,并走到她的座位旁,亲切地说:“小恩同学来说一说。”小恩很是激动,由于急躁反而回答得不是很流畅。这时,笔者拍了拍她的肩膀,说:“老师期待你下一次流利的回答。”笔者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学生明白:自己怎样做才会让教师真正关注到自己,以此引导学生对道德行为有正确的认知。课后,笔者与小恩进行了单独谈话,并利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她再次讲解了谦让、分享与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帮助她强化道德认知。现在的小恩,课上遵守纪律、守规则,课后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懂礼貌、知谦让,笔者甚是欣慰。

二、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程度等。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有着密切联系,父母、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中,笔者设置了“照镜子,变整洁”活动。第一步,同桌两人轮流照镜子,检查自己的穿戴是否整齐,外表是否干净,并及时修正。第二步,同桌两人互相当对方的“镜子”,帮助同桌寻找不整洁之处,并及时修正。第三步,学生再次照镜子。随后,笔者让学生分组交流:镜子中的自己整洁吗?通过镜子修正后的自己有什么内心体验?描述一下变整洁后的自己。活动结束后,全班展开交流,学生梳理保持整洁的方法,体会和表达整洁这一良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影响,以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最后通过描述自我进一步促进评价能力的提升。

三、增加与同伴间的交往

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间的交往,即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非常重要的途径。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有助于学生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了解同伴的性格特点,学会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中,笔者设置了“交流碰撞,竞选金点子”活动。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装扮教室的好创意,然后把想好的设计方案写在任务单上,投进讲桌旁的建议箱内。5分钟后,全班就这些任务单展开交流和讨论,评出“金点子”设计方案,并为“金点子”小组颁发小奖状。最后,在下一节课上,全班学生按照分工齐动手来装扮教室。此次活动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互评和小组间、小组内的分工,到最后的践行,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学生学会了合作和解决问题,增进了与同伴间的了解,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小组和全班同学中的形象和地位。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教师也要全面解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济宁高新区冠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