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井丰+刘向光

一、基本情况

青冈县共组建农机合作社20个,其中农业开发投资1个,场县共建1个,地方投资组建18个。总投资28亿元,农机装备投资24亿元,场、库、棚建设投资4000万元。建设资金中省财政投资156亿元,自筹124亿元。

全县20个农机合作社共购置大型拖拉机167台,玉米收获机267台,配套农机具414台,其他机械81台。

二、发挥作用情况

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扭转了青冈县大型农业机械长期短缺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显着。2013年,大型农机具作业量达到200万标准亩,平均单车作业量4600亩,总作业收入达到60802万元,纯利润达到10761万元。提取农机装备折旧费2480万元,提取公积金323万元,公益金216万元,参加分红资金10222万元。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我县建立了农机标准化作业百公里示范带,每个乡镇都落实了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主管领导和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区,2013年大垄双行整地面积达到32万亩。在农机标准化科技示范区内,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到运输,全程使用大型农机具进行标准化作业,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标准化作业,平均亩增产15%以上。三是促进了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大型农机具科技含量高,多项作业一次成形,大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在有效时间内可以多耕作土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全县农机合作社采取农民土地收益权入社、租赁、委托经营和代耕等方式,促进了农民土地流转,2013年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84万亩。

三、存在问题

在农机合作社运行工作中,青冈县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个别农机合作社经营机制不完善。问题的焦点是个别合作社没有按股份制操作模式组建,没有量化股份,明晰产权,折股到户,农民、集体和养机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导致大机械发挥作用差,监管难度大。二是个别合作社组织机构发挥作用不明显。合作社组建后,按运行程序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有的乡镇组织机构是虚设的,没有专人负责,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影响和制约了合作社发展。三是部分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合作社组建后,农机总站组织技术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本县也多次举办各种培训班,由于参加培训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时间较短,而合作社购进大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又是比较先进的农机装备,致使部分从业人员很难掌握技术和管理工作。

四、意见建议

1.加强合作社领导工作,成立农机合作社管理组织

为加强合作社领导,将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政府行为,县里成立了合作社领导小组的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研究,并落实专人负责管理。

2.制定合作社管理办法,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和完善合作社体制建设。我们首先要从健全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抓起,量化股份、明晰产权、折股到户。合作社盈余按土地入社面积(交易量)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出资人分配最多不超过可分配盈余的40%,或者实行土地保底分红,具体分红办法由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决定;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资金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每年量化一次,产生的效益平均分配。二是要进一步抓好合作社运行管理机制。对发挥作用好的乡镇进一步完善提高,对不能发挥作用的农机合作社,按程序调整优化组合合作社机构,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确定理事长、总经理等管理人员。三是要强化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在人员管理方面,实行准入制度,管理人员、驾驶人员、操作技术人员需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在生产管理上,实行“五统一”的管理办法,即统一管理和作业指挥、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标准,统一农机作业收费标准,统一保养和维护检验标准,统一停放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成本核算制度,合作社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按省里要求统一使用农委制发的合作财务帐目表,由乡镇经管站指导规范建帐立卡。在拖拉机管理上,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建立技术档案,由驾驶员负责按规定内容在保养维修、检修后填写,由专人保管;由乡镇政府和农机部门严格外出作业审批手续,对不能按时返回的按外流处理。

3.要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合作社整体效益

一是在规模连片整地上搞突破。合作社大型机械连片整地达到规模,并实现整地、播种、中耕、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二是在土地经营规模上搞突破。各乡镇政府要在推动土地流转方面,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进行流转;依托种田能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进行流转;依托龙头企业、租赁经营或发展特色产业进行流转。合作社中心区农民土地收益权入社面积不少于1万亩,辐射4万亩的作业区。三是在落实责任上搞突破。乡镇政府要将工作纳入日程,将任务落实到村,将责任落实到人。农委、农机部门要监督管理到位、检查指导到位、跟踪服务到位,并制定详细、准确、操作性强的检查验收方案,进行检查验收。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