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补旺 陈景瑞 赵素霞 杨润平 刘水平

摘 要: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水产养殖的品种越来越多,放养密度越来越大,水产养殖的病害种类也相应增多,病害爆发也越来越频繁,水产养殖的成本也相应增加,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的养殖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笔者就重点针对我国北方流行的常见几种病害提出几点分析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北方;水产养殖;常见病害;防治

一、病害种类

我国北方水产养殖的病害比较多,随着高产降本增效的生产模式的推广,广大养殖户相对的增加了一定的经营效益,但也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投入的成本,如饵料、肥料、药品等,长此以往,水体污染加剧,病害频发。例如:鲤鱼普遍流行的烂鳃病、出血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草鱼赤皮病、肠炎病等。水体环境污染造成的氨氮、亚硝酸盐中毒等。

二、病害特点

1.耐药性。很多养殖户由于养殖病毒害频发,在生产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控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病害只能依靠加大用药量,延长用药时间来治疗,因此出现了“药害”。

2.流行快、范围广。由于土地和水资源有限,养殖户为了减少资本投入,进排水系统 不分,池水循环使用,这给病害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导致病害流行范围广,治疗难度大。许多病害由过去的季节性流行转化为多季节甚至常年流行,而且爆发期越来越短,危害越来越重。

三、常见病害的类型

1.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称呼有所不同,其发病原因是由于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沙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浸入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症有: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等。

2.烂鳃病。一般分为细菌性烂鳃病和鲤春病毒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在北方地区重点流行表现多以鳃部寄生虫损伤鳃丝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为主,其病理是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寄生鳃部,损伤鳃组织,导致水体有害细菌浸入鳃丝腐烂,病灶肉眼可见白色,腮部粘液增加,而水体粘度大是寄生虫附着鳃丝的基础条件。

鲤春病毒又名鲤状病毒,传染源为病鱼、死鱼,途经为水体传播,病毒传播路经为鳃和肠道,亦可寄生或机械传播,病害适宜水温22℃以下。主要表现症状为:体色发黑、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胀腹、突眼、肛门红肿、皮肤和鳃出血,严重时鳃部溃烂,呈黑褐色,腹腔内有浆液或血色腹水。

3.亚硝酸盐中毒症。病理是通过鳃呼吸,水体亚硝酸盐经鳃丝进入血液,降低了鱼体血液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减弱了血液载氧能力。使鱼呼吸受阻,摄食量减少,水表慢游,如若浮头,出现组织性缺氧,致使鳃组织出现病变,使鱼体失去平衡能力,此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黑紫色,甚至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渗透压增强,造成鱼体出血,其症状也与出血病相似。

4.氨氮中毒症。水体中的游离氮和离子铵全称为氨氮,其来源主要是残饵、肥料、鱼类排泄物。当水体氨氨≥0.5mg/l时就会引起中毒,且与水体PH值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即PH值越高,毒性超强。其主要危害是:氨氮增高,抑制了鱼的自身排氨能力,使血液和组织中的氨的浓度升高,降低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另一方面,氨氮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引起鱼类中毒,使鱼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器官衰竭死亡。

四、病害防治措施

全力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实现生态平衡,节能环保。

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烂鳃病、出血病、赤皮病、肠炎及细菌性败血症,致病因子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体环境恶化,池塘底部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被打破,使得有害菌大量繁殖,在适宜的温度下,这些有害菌通过鱼类鳃呼吸经血液循环进入鱼体内部,生成病灶。因此,适时调控水质,定期泼洒有益菌,分解水体过剩有机物,使之转化为水体生物碳源,净化水质。此外,调节好温度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菌性鱼病的发生。

2.病毒性病害。此类病害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养殖产品致病后往往发病率高、传播快、死亡率高。如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鱼类鳃春病。防治方法:清塘后,用二氧化氯或三氯异氰尿酸洒入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同时搅动底泥,大约5天左右投放鱼种,加水至0.8-1米,用碘制剂再进行一次水体消毒,将水体及底泥中的病菌彻底杀灭,7天后施肥,肥料选用微生物制剂为好。为了保证投放鱼种的成活率,可适量投喂内服药,如Vc+肝胆宁+氟苯尼考+三黄粉。(Vc100g+肝胆宁100g+三黄粉200g氟本尼考100g)/40KG料,每日2顿,连服3日,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此法同时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3.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措施。通过近几年的研究、试验,鱼类鳃部寄生虫病的发病原理一是早春和深秋季节寄生虫如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处于虫卵胞子的休眠期,一般都寄藏于底泥中,因此,杀灭胞子尤为重要,应抓住时机施药,如孢虫净,底虫清全池泼洒,同时,搅动底泥,使药物渗透到底泥当中,将孢子杀灭。当鳃部有寄生虫时,应当考虑池水清洁,应当施用水质清洁济如鱼虾舒乐,使寄生虫从鳃部脱落,再用杀虫药将寄生虫杀死,2天后全池扬洒粒粒碘,避免鳃部寄发感染,引起细菌性烂鳃。

五、水产病害防治的思路及对策

从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用药管理制度,杜绝违禁药品投入,严抓水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争取项目及财政资金,研发水生动物防疫新技术、新药品,加速安全有效的新渔药开发,使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手段快速推进。推进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推广生态养殖,让广大渔农树立“养鱼先养水,养水先改底”的微生态养殖技术理念,减少渔业病害的发生,减少和降低用药量,尽快淘汰以化学成份为主的、残留量较大、休药期较长的水质净化消毒剂,积极推广生态养殖,为鱼儿创造健康的生态养殖环境。

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病害防治是关系着渔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止和解决病害发生、流行、扩散,为水生动物的生存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是当前水产业内人士的重要课题,也是未来渔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理念。

作者简介:赵补旺(1964-4),男,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农牧业局水产管理站,水产工程师,曾主持和参加了呼和浩特市“两高一优”项目池塘精养高产技术研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多次荣获市政府二等奖、三等奖,1995年-1998年参加了自治区常见鱼病及调查,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参加内蒙古大中水域生态修复对策及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获自治区农业丰收一等奖,研究方向:大中水面及池塘渔业病害防治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