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云

摄影术诞生于19世纪中叶,它也是19世纪的一项伟大发明,最初摄影只是记录人们活动的影像资料,彻底改写了人类记录自己历史的方式。它让历史更为翔实、可靠,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告别了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化的历史叙事。照片所负载的历史身影,会随着历史本身的演进而显现其价值。

不过,那时摄影曾被传统艺术家不屑,认为是一种伪劣的雕虫小技,是绘画的仿冒者。现在摄影已被视为一门艺术,国际上还专门设立了摄影节。

在西方,摄影作品进入拍卖市场已有30多年,且增幅可观,如美国摄影师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兹的经典作品《第五大街的冬天》,上世纪70年代价值几千美元,但今天的估价已达10万美元以上。以至于有专家预测:“一张照片值一百万美元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步入21世纪后,摄影作品天价被屡屡刷新,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推出了美国摄影先驱爱德华·斯泰肯的早期名作《池塘月光》,经各路买家竞拍以292.8万美元的天价拍出,刷新了2005年11月理查德·普林斯的作品《无题(牛仔)》创造的124.8万美元的前世界纪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贵的摄影作品。

尤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2月11日至12日,在纽约苏富比举行的“纪念摄影艺术问世175周年:JSG基金会175件摄影作品专场拍卖会”,并一举打破摄影作品专场成交额世界纪录,而2132.5万美元的专场成交总额,可以看出西方拍卖摄影作品的火爆。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改善和提高,喜爱摄影的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每年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都会举办一些规模不等的摄影艺术展,可以说,摄影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许多人对摄影作品仍存在偏见,特别是摄影的商业价值的认可存在一些误区,致使摄影作品走向市场步履艰难。

2002年中国嘉德率先推出了民国青藏高原原版摄影照片集,成交价为4.4万元,尽管价格不高,但为摄影走向拍卖开了一个好头,也让国人第一次领略老照片的价值。2003年在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拍卖会上,两张估价仅1000元的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两张老照片中,市场最为关注的还是长140厘米宽20厘米的一张反映上海滩全景的照片,这幅反映当时浦江景色的照片,从现在相当于陆家嘴的位置作为主视点,两岸分别延伸至现在的东外滩以及南市的南码头外滩,将当时整个浦西外滩的风光尽收眼底,同时也展现了当时部分浦东外滩的情况。虽然长条照片在目前的收藏市场并不少见,但是据有关历史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已经发现最早的反映完整浦江风光的照片,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也是激发买家竞拍的最大动力。经各路买家竞争,最后被一藏家以14.8万元的高价收入囊中。

2006年北京华辰隆重推出了影像拍卖专场,这个专场被人誉为“中国影像第一拍”,共有133件摄影作品登台亮相。由于是“第一次”,自然引来了无数的目光,藏家、摄影界人士及多家国内外媒体悉数到场。结果61%的拍品名花有主,总成交额为267万元。其中,曾经家喻户晓的解海龙《大眼睛》作品受到了藏家的追捧,最后以30.8万元拍出,并创下中国摄影作品的最高价,华辰的中国影像第一拍开启了中国摄影拍卖市场中的重要时刻。2013年华辰春拍影像专场拍卖首次突破千万元,轰动国内市场。

目前摄影作品的收藏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艺术摄影,如张大千和张善孖1931年作二上黄山罕见摄影作品(七帧)银盐照片,在2016年西泠印社以17.25万元成交;张洹2000年作《家谱》(一组共九件)彩色相纸在2014年佳士得获价496万港元,创下中国摄影最高价;杨福东2000年作《第一知识分子》彩色相纸在2016年苏富比以106.25万港元成交。

不过,国内最叫好又叫座的当推摄影大师郎静山(1892~1995年),他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他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并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将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人。2017年上海明轩推出的郎静山摄《大千自题相片》以36.8万元成交;同年,在苏富比拍卖会上,郎静山《万壑松风怒气豪》银盐相纸获价50万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45.6万元,郎静山《黄山云海》钡盐相纸(有张大千题字)获价81.25万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72.4万元。现郎静山的摄影作品动辄都是数十万元。

另一类是历史文献影像,收藏这类作品的藏家也比较多,如胡适拍摄《泰戈尔像》照片在2013年上海工美亮相时受到了藏家关注,照片上有胡适题字“太戈尔先生今年三月十九日旅行路过上海,在志摩的家中住了一天。这是那天上午我拍的太翁照片。小曼拿来放大了挂在家里作纪念,又嘱我题几句话,不敢不应,只好从命了。适之。十八,四,二”。胡适并钤印:“胡适之”。该照由于涉及泰戈尔、胡适、徐志摩、陆小曼众多名人,故该照很受藏家欢迎,经过激烈竞投,最后被一藏家以高达86.5万元收入囊中。

有“红墙里的摄影师”之称的杜修贤的1950~1990年摄影代表作品集68张在2016年北京华辰推出时,颇受藏家关注,这些照片不仅有杜修贤签名,而且拍摄记录了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活动和毛主席晚年生活,有专家甚至认为:它记载着共和国历史中难得一见的画面,记录了红色历史,不仅是反映领袖的珍贵影像史料,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特殊的艺术价值、纪念价值、历史与文化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是纪实影像藏品中不可多得的“红色经典”名家之作,为博物馆级藏品。

由此可见,中国摄影作品已频频在海内外拍卖场上频频露面,价格呈现稳步攀升的势头,后市有望在艺术市场上扩大份额,因此,这一板块值得藏家密切关注。特别是这几类题材:一是早期反映有关重大历史事件中具有历史史料和文献价值的照片,这类照片不仅会让藏家感兴趣,而且是研究历史的人关注的,一张照片的说服力是语言不能相比的,甚至胜过千言万语,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二是早期像郎静山(1892~1995年)这样的摄影家拍摄的艺术照片;三是摄影家在国际上获奖的照片。在笔者看来,这些类型的照片都值得关注,有的甚至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