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万俊 乔秋敏

现代传媒在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万俊 乔秋敏

现代传媒发展迅速,使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瑰宝,而现代传媒是把双刃剑,既使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传播、为人所知,又使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但也加重了其商业化与功利化,造成了非物质文化旅游地的污染。

现代传媒 非物质文化旅游 应用

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许多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都受到了影响。近年来,通过现代传媒如广告、电视等的全面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发展非物质文化旅游是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现代传媒能为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发展助力。

1 现代传媒与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1现代传媒应用现状

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截至2015年12月,国内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99亿,4G在网用户人均月度使用流量突破了222.9MB、人均单日联网时间超过62分钟;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2007年~2015年,中国网民规模由2.10亿增加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由16%增加到50.3%,无论是网民数还是互联网普及率,不到十年增长了3倍以上,这都表明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发密切而不可或缺。

由表1可知,从2007年~2015年,网民数不断上升,互联网的普及率从16%涨至50.3%,互联网日趋不可或缺。

1.2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 众多,涉及传统的民间文学、音乐民俗、技艺、戏剧舞蹈等方面。其中10项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湖口青阳腔、武宁打鼓歌等;3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石钟山的传说、都昌老爷庙神秘的传说、德安农事歌、彭泽板龙、九江清真梁义隆发饼制作技艺、九江封缸酒制作技艺、九江桂花茶饼技艺、修水哨子技艺等。

1.3九江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九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保护其原始性,又要根据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塑造原真性体验。目前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展馆模式。九江学院设立的非物质文化展览馆,征集、典藏、陈列和展示了九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民俗文化村模式。星子百家姓风俗文化村和柘林湖民俗文化村,都在其原生地开发民俗旅游,使其保持原生态的文化韵味。

(3)节事活动模式。全丰花灯在节日的时候全方位呈现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聚集了较大的客源流、信息流、商品流,还增强了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4)舞台演出模式。青阳腔、采茶戏等传统戏剧、传统舞蹈都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给旅游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增强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5)旅游商品模式。清真梁义隆发饼、陈年封缸酒、金星砚等都开发为旅游商品,丰富了九江的旅游商品市场。

2 现代传媒对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影响

2.1现代传媒的助推作用

(1)现代传媒提升了非物质文化旅游的知名度。“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概念已不适用,通过微博、宣传片、网站等形式介绍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的特色,体现其魅力,提升其知名度。

(2)现代传媒起到了监督和规范作用。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在管理体制上尚存不完善之处,相关的制度也未健全,在此背景下,现代传媒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3)现代传媒促进品牌化的形成。通过宣传片、名人微博微信、专家评论等形式,全方位地在游客心目中塑造形象,再凭借渗透式报道,通过信息的持续送达,快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及受众对其的认可度。

(4)现代传媒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现代传媒把石钟山的传说、沉枭阳浮都昌的传说、鹤问湖的传说等民间文学的来源、发展、演变、成型从口头形式转化为书面形式,以书籍、画报的方式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更好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2现代传媒的负面影响

(1)夸张宣传。德安南河戏、九江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设施设备和开发并不完善,媒体不负责任的或夸张的报道和宣传会让游客大大失望甚至有反感心理,引起了旅游企业、旅游地和游客三者之间的矛盾,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给旅游地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2)加重了污染。全丰花灯主要集中在九江修水的全丰镇上,全丰镇为接待蜂拥而至的旅游者,大量建立相关设施,一方面挤压了当地人的生活空间,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活方式,旅游质量下降,环境也受到污染。

(3)过于商业化。金星砚,以星子县驼岭出产的宋石为原料,制成砚后发墨极快,且储水不涸,久磨无粉,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近年来,由于商业化的宣传,使得金星宋石开采过滥,石砚产品鱼目混珠,传统技艺的声誉遭到损害。

3 现代传媒在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3.1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媒体推广原则

(1)主题鲜明。九江各类非物质文化旅游地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使其主题突出,独具特色,旅游者通过主题就可以大致了解到非物质文化的特色。

(2)可持续发展。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前提下,为旅游者提供好质量的旅游地环境,同时还要考虑到旅游地居民的发展状况来开发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

(3)强化体验。打造九江非物质文化体验游,尽可能加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性,让游客获得直观的感受。

3.2 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的传媒应用

(1)联合推广。把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项目放到电商平台或制作成APP,定期展示相关文化及产品,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购。同时开发各种基于二维码的电子化旅游业务,带动物流业和电子商务衍生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以新的方式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应用下载安装、旅游信息获取、旅游产品在线订购和虚拟旅游快捷体验。

(2)制作《游遍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区》3D体验地图。和百度合作,在地图应用上进行信息化包装和推广,将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地的风景名胜、真山真水、民风民俗平行移动到虚拟网络环境中,进行3D推广。《游遍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区》3D旅游方案凭借尖端互动三维模拟仿真网络技术,实现现代旅游与时尚网络互动体验的跨界融合。

(3)建设“玩转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地”智慧旅游项目。联合通讯公司,实施基于云技术及GIS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让旅游者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主动显示非物质文化旅游地信息和产品介绍,让游客随时随地订购自己需要的旅游产品,实现集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慧感知于一体的实时交互。

(4)建立互动体验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即时交互的便利性,开展“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体验活动,即时发布行程游记,向微友传播第一手信息,利用意见领袖的口碑作用,事半功倍地推介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积极为微友答疑解惑,并营造良好的分享讨论氛围,鼓励微友积极参与其中,建言献策,从而建立起“交叉多向沟通”机制。也可通过UGC(用户创造内容)的方法,使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推荐变得更为客观、可信。策划“发现九江微文化”、“舌尖上的九江”、“大家一起来”等有奖转发和亲自体验系列活动,鼓励微友亲自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把制作过程发到微博微信上与大家分享。

(5)制作专题电视节目和微电影。九江非物质文化旅游地一般都在偏远的乡村,环境幽静,民风淳朴,联合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把非遗地完整地呈现给观众。把德安南河戏的产生和发展传承写成电视剧本,引导游客亲身感受,既做到了游览又得到了放松。把青阳腔的溯源、发展、成熟等过程制作成微电影,运用其快速传播优势,发起微电影大赛,为旅游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有市场开发的潜力。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九江非遗旅游的发展,提升了知名度,使九江非遗的传承平台、传播空间更广阔。但是也会使九江非遗旅游商业化、功利化,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合理规划和保持适度发展。

[1] 喻小珉.大众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现状研究——以川剧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 楼圆玲.大众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研究——以端午为例[D].浙江大学,2010.

[3] 刘庆琳.非物质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赋予新生命[J].沈丘县文化馆,2012,30(3).

[4] 赵红艳.大众传媒: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15.

F590

A

2096-0298(2016)08(c)-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