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俊 武汉科技大学档案馆

高等学校校史馆的教育功能

徐启俊 武汉科技大学档案馆

高等学校校史馆陈列具有相当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历史资料,记载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书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因此校史馆藏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校史馆是对师生进行教育的平台和社会宣传教育的窗口。

高等学校 校史馆 教育 宣传

高等学校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场所,是集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身的组织,其中教育功能是其最重要、最主要的功能。高等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教育资源的利用。谈到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时,我们很容易想到高等学校的校舍、教学仪器设备、教具、资金投入、师资队伍、教材、图书等,但很少意识到高等学校校史馆也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高等学校校史馆陈列了具有相当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历史资料,是教育资源的集中展现。实际上高等学校校史馆不仅是一种教育资源,而且具有多种教育价值和教育形式。

一、高等学校校史馆保存着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高等学校校史馆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以图片、文字、多媒体、实物或模型作为主要载体,将高等学校历史变迁的重要人和事真实地反映出来。校史馆中的照片档案体现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的历史画面;而校史馆中的实物档案即学校参加国家或省市举办的各项活动获得的奖旗、奖状、奖章及荣誉证书,学校校园规划建设立体沙盘、有标志性的建筑模型等。这些内容都体现着教育资源的内涵和属性。因此,从内容上看,校史馆是教育资源的聚集地。[1]

(一)校史馆中展出的教学材料是开展教育评估和教学研究的原始资料

校史馆展出教学档案的精华,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材料。它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内容涉及到高等学校所设置的各个专业教学的过程和内容,不仅有现实的利用价值,而且具有长期的教学查考、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历史凭证等作用。典型教案、优秀的毕业论文、自编的教材、毕业生跟踪调查材料等等充分显示了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些教案中含有教师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比书本上的内容更新。优秀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更是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的研究成果,学生可以从这些材料中学习到更新的知识,从而弥补书籍出版周期太长影响知识传播速度的不足。[2]教育部对全国公办高等学校本科层次教育实行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各校汇报时所列举的大量数据,多是来自本校的档案记载。评估组参观校史馆,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校各方面的状况,这为准确评估学校本科教育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提供直观的依据。这种途径是档案凭证依据作用的体现,也可以说是高校以档案记录形态所积累起来的教育资源能量的显示。[3]校史馆中教学内容既是评估教学水平的依据,也是进行教育研究、进行教学活动的原始材料,是一种难得的、珍贵的教育资源。

(二)校史馆中科研和学术档案是师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参考材料

高等学校集中了大量多学科的高级知识人才,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产生着新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代表学术水平的理论成果,它是高等学校学术水平的真实记录,是一所学校科研实力的凭证。校史馆展出科研、学术成果精品,反映师生们在科研活动中的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数据、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技术成果和科学理论,是一座知识宝库。发挥科研、学术成果的教育功能,不仅让教师感到自身的劳动成果受到重视,有成就感,从而更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而且是培养师生的进取意识,鼓励师生树正气、兴学风、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力措施,有助于优化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环境。

(三)校史馆展出的文书材料,记录办学历程、体现办学精神

校史馆通过文字描述,在图片、实物、声像、多媒体等形式材料的配合下,完整展现高等学校的发展历史,凝结了高等学校的良好校风,有着丰富的爱国荣校的教育内容,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模范读本。通过参观校史馆,我们能直观感受到高等学校历史的辉煌,受到感染和熏陶。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的“五四运动”就发源于北京大学,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各大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带有自身特色的良好校风、学风,如:清华大学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华中科技大学的“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武汉科技大学的“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等等,这些校训代表了高等学校的办学风格、体现办学特色。而这些风格、特色的形成过程及其具体含义都可以从校史中找到;所反映的内容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自我约束、自觉追求的准则。师生对这些风格、特色的学习和认同实质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是一种伦理规范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实际上,校史馆中展出门类众多的档案精品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为高等教育提供新的教育形式,表现出新教育价值。

二、校史馆教育功能的体现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高等学校是人才的集中之地,更是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学校要实现国家的人才强国目标,必须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高等学校校史馆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材料和途径。高等学校校史馆在知识的传承和人才素质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借助校史馆对师生进行德育教育

校史馆中校史部分记载着高等学校光辉发展历程、名人成长经历及成就,这些无疑对师生的思想品德陶冶和培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校史馆展示学校保存的文物、文献、实物模型、照片、图片、专着、译着、教材、讲义、笔记、日记、社会活动的重要信函、奖状、证书、聘书、任命书、师生在国内外重要活动的剪报等有关材料及征集来的相关材料,这些材料的内容体现学校机构变革、系科发展、科研学术、体育运动、人才培养等诸方面的发展与成就,以及名人的生平简历和主要学术贡献、学生在历次学生运动中英勇斗争的材料、烈士的遗物等。师生通过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过去,并对学校产生归依感,从而认同高等学校教育理念,不知不觉中受到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对高等学校名人的欣赏、崇拜也转化为向名人学习的动力。高等学校校师生在欣赏展览的同时受到了教育,增强了自豪感、成就感。先贤与名人激励作用将会成为师生终身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和动力。

(二)发挥校史馆在学生认知教育中的作用

认知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即智力教育。高等学校是教师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场所。为实现人类知识传承、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高等学校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和传承媒介。校史馆保存的档案精品蕴含丰富的原始知识,同时校史馆又是一种很好传播知识的载体。在世界许多学校系统,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老师们在他们的教学课程中都使用初级的原始材料。他们或是用原始材料增补传统课文内容或是取代传统内容。[4]利用校史馆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直观的教育材料,又是有别于传统书本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为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学手段多以对学生灌输专业知识为主,而运用专业知识和对专业知识的开拓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则相对不足。随着知识经济逐步跨入我们的社会生活,高等教育改革也在全面展开,其核心是注重创新、讲效率,注重提高人才质量和促进个人潜能的发展。[5]利用校史馆对学生进行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无疑是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也体现在档案报务的对象由教职工为主,转为以广大学生为主,努力为学生发展认知能力服务,从而落实档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校史馆展出的有关教学科研成果、办学成就的档案材料,为不证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学科层次、学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依据。这些素材往往闪烁着先人的思想和智慧,给后人以启迪和鼓舞。一方面可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它所蕴涵的创新思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为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借鉴,锻炼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要充分发挥校史馆在学生认知教育中的作用,档案管理部门要努力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丰富和优化校史馆展览的内容和布局,展出精品、展出办学精神和荣誉认同归属感,配合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认知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史馆成为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源泉,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校史馆对学生身心教育的作用

高等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校史馆展出的名人、名言、成果及名人成长事迹,对学生身心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个只有2000 余学生的学校,但它却是公认的一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原校长田长霖曾评论“加州理工学院为什幺能变成着名的大学?它的腾飞就是靠两个教授”,可见教授在学校的重要性。[6]他们的奋斗常常使大学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群星灿烂的绝美图景,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以大学教授、知名校友等为代表的学校名人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模仿对象。校史馆展出大学名人典范,供学生学习和模仿,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传递正能量。一些反映学校教育事业逐步发展的典籍和史料,名人手稿、照片、书法手迹,上级领导来校视察的录像、照片、题词等珍贵的实物资料,能起到净化人的心灵、熏陶和美化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师生高尚情操的作用。校史馆的馆藏,还存在着至高无上的道德美。师生可从校友及老一辈教育家的高尚品德、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中受到感染,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其理想情操、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大学校训是高等学校传统和办学宗旨的概括,是大学人的格言和座右铭,引导着他们做人、做学问和做事,甚至成为他们人生的行为准则,激励着他们不断积极进取。校歌是一个学校的主旋律,是校园文化中最能表达感情的乐章,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有着不可忽视的励志、育人作用。[7]校史馆通过校歌、校训、校徽的展示,表达学校要弘扬的精神、前进的方向和学生努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师生共同努力建设学校、培养社会有用之才。

(四)校史馆传承校园文化和知识

校史馆通过展示师生员工的各种活动照片、先进感人事迹、经典语录等,体现师生员工的道德情操、治学精神、文明风尚、人格力量、人际关系、文化素养等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有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工作氛围,学生在校期间时时刻刻感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校史馆陈列的实物档案,具有很好的档案价值,可以使师生对学校在不同时期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更直观地了解过去、指导当前,并以此探索将来。校史馆中的科研材料所记载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经过总结、提炼,可以转化为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技理论。

三、利用校史馆进行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校史馆这个良好的平台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师生在参观校史馆的同时受到启迪、陶冶和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一)利用校史馆荣誉陈列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荣誉陈列室,陈列学校在各项评比、达标、验收活动中获得的证书、锦旗、奖匾、奖杯、奖牌等等,它们记载了上级部门或评检机构对高等学校各项活动的评价;陈列高等学校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较具影响的新产品、样本、着作手稿等,它们是科研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陈列重大外事活动中外方赠送的礼品、着名人士的题字题词以及师生在国内外获奖的有关情况等等。这些源于档案的原始、客观、真实的素材具有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每届新生入校,安排新生参观校史馆,利用这些材料对新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一入校就受到浓厚的学习和钻研氛围的熏陶,从而刻苦学习。校史馆,展现大学创办和发展的艰辛历程、教学及科研上既得的丰硕成果,以弘扬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卓越成就,在学校和社会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建立校史馆名人堂,为学生树立楷模

高等学校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着名的专家学者、出类拔萃的知名校友,这些名人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追寻的楷模。高等学校以完整的名人档案为依托,用生动的图片和大量的实物,展现优秀人物艰苦奋斗的成长历程及严谨治学、开拓创新、诲人不倦、赤诚为祖国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优秀品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图强,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三)利用校史馆的校史资料进行编史修志,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

结合校史馆的建设,编写校史、学校历年大事记、出版画册等,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校史教育。源于档案的校史编研有着层次高、主动、方便、广泛、集中、长久的优点,既有图书馆的综合、咨询作用,又有博物馆的调查、整理的长处,可以收集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历史沿革和机构变更、学科及专业设置的发展变化、历届毕业生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利用这些材料对校史的充分传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校情,有利于激励师生继承严谨治学、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不断开拓创新;有利于师生增强对学校的自豪感和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勤奋学习。

(四)将校史馆展出的内容制成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形象化教育

把真实的展品进行艺术处理,配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以立体形式传达科学的精神和思想,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看到师长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创业的足迹,认识到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奋发向上,严于律己,将来才能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出色的档案。

师生直接参观校史馆、校史讲解员给参观者讲述校史,这是利用校史馆开展教育活动最直接、最直观、最常用方式和途径。事实上,还可以利用校史馆展出的可移动内容进行组合,外出举办专题展览,针对特定的服务对象进行更为直接的教育宣传,会收到更好效果和社会效应。

四、校史馆是对外宣传教育的窗口

高等学校校史馆浓缩了学校的艰难曲折发展历程、也充分展现学校的辉煌与成就,同时通过学校历史名人、典型事件将学校与外界联系起来;将学校的脉搏与过往历史、时代气息精密相连。参观校史馆,可以了解一个学校的过去、现在甚至可测的未来,还可从中看到岁月给学校留下历史印迹及时代印痕。校史馆成为人们了解学校、研究历史的一面窗口,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活载体和平台。

(一)校史馆成为接待来访者的第一站

每当校外人员来校考察、访问、检查、指导工作,学校都会安排他们参观校史馆。校史馆无声地诉说着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校史馆图文并 的介绍、实物的烘托、多媒体的视听冲击给来访者留下的印象远远大于接待人员单纯的语言介绍。因此,校史馆展示给来访者的宣传效果是其他宣传方式不可替代的。

(二)校史馆是校友们寻根溯源之所

大学是培养人才之地,年轻的学子因进入大学的殿堂、成为时代的骄子而荣耀;大学因为培养出知名杰出人才而声誉鹊起。很多离开学校的校友回首往事,难免想起大学美好时光,他们也许会回母校聚会或者仅想再看一看母校。然而岁月在不断地改变着一切,唯一不变的是历史的记忆。校友再次看到的母校已不再是他们在这里时的情景,难免有些失落和惆怅。但校史馆可以弥补这一切,校史馆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展示,还原了时代印象,让校友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离母校还很近。校友通过参观校史馆,找到归属感,从而引发共鸣,拉近校友与母校的距离。虽人在天涯,也似邻居。校史馆给校友带来认同感,在校友与母校之间驾起沟通的桥梁。

校史馆是对外宣传的窗口不仅仅体现在校史馆用于接待来访人员和校友这方面,事实上,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校史馆所展出的内容制成多媒体或者数字校史馆,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发挥其他传媒不可替代的宣传效应。

[1]许翠花.校史馆是教育资源的聚集地.兰台世界.2009年第10期

[2]李启卿.高校档案的教育功能.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陈佳虹.档案:高校的一种教育资源.山西档案.2006年第1期

[4]彼得·瓦尔纳主编.孙钢.丁志民译.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档案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88页

[5]朱玉芳.对开拓高校档案教育功能的探讨.城建档案.1999年第6期

[6]胡银根.论大学的博大.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第2期

[7]沈慧瑛.从档案中解读校园文化.档案与建设.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