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敏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学生自媒体行为德育实效评估的原则和路径探析

宋利敏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自媒体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能够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成为自媒体。然而,这些工具的引入仅仅是一个开始,其背后的运作实际则是对个人极大的挑战。在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宗旨下,老师除了要能准确的分析学生的行为、心理以及价值取向,还应该具有应对学生多种表达形式的能力,学生的自媒体行为就是这样,为老师的德育实效评估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高职学生 自媒体行为 评估 原则 路径

前言

结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31亿,且其中18到26岁的青少年人为主要用户群体。自媒体这一概念在近些年被频繁的提及,不论是媒体报道中对自媒体现象的揭示,还是人们随处可见的自媒体形式平台,它们都真真切切的告诉人们,自媒体队伍正在不断扩大,自媒体元素逐步充斥人们的信息生活,连身边再普通不过的人都可能在通过自媒体改变你的观念、行为甚至价值取向。这样的潮流不仅迅速覆盖城市乡村,而且其主导群体的平均年龄在逐步降低。敢想敢为的年青一代渐渐掌握媒体的主动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的90后甚至00后已经开始走上各样的工作岗位,通过他们个性化加工的信息已经大批量的呈现在公众面前;另一方面,他们更加精通于自媒体行为的运作,比如基本的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以及近期非常流行的直播平台,这些应用软件的使用让信息的分享简化成为一次图标的点击,传播速度之快也让更多的人们舍弃了传统纸媒以及视讯节目。

一、高校自媒体行为德育实效评估的原则方向

(一)正视自媒体行为的社会价值

自媒体的产生对记者以及新闻行业是有一定影响的,自媒体平台上所呈现的可以是直截了当的现场视频,文案简单,并且附有评论区,方便人们传播即时信息以及交流时间的看法。而纸媒以及视频媒介需要专业记者到场、文案整理编辑等等程序。尽管自媒体平台良莠不齐,但是其时效性、普遍性上的优势不容置疑。对于在校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媒体的热情证明他们对现今的社会事件是关注的,并且能够意识到自身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因此,院校的教师首先应该对自媒体行为端正态度,不要一味的认为学生“不务正业”,他们的一次信息发布、一次转发往往能够迅速的让某些非正义行为曝光在公众面前,这种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在人们的合理利用下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效果的。

(二)坚持德育基准,拒绝一刀切

在高职阶段,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需要学习实用型本领,以便在完成学业后在社会众多角色中获得一席之地。在如今,“匠人精神”要求学生以及教师不仅应该熟练掌握知识技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还应该在本职工作中学会潜心研究和探索,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并力求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获得技巧和灵感,从而为该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受教育之初便一直在思想品德培养的轨道之中,但是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不同,课堂讲授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实践才是其发挥育人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样的,对学生自媒体行为的德育实效评估也应该从其行为的具体操作、实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才能够获得最准确的评估结果。目前,部分院校中对学生的德育测评手段仍然非常简单粗暴甚至落后,他们仅凭文字感想等就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妄下定论,不仅有悖于德育方初衷,甚至还会打消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思维引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论学生的德育活动形式如何变化和拓展,教师还是应该把握好德育的基准,切勿不顾实际情况,对学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三)深入探索,寻找更优评估手段

类似自媒体的行为在学生中间还有很多,它们大多新颖、出挑,甚至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教师在这样的实际情况面前应该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及时的对学生热衷的新事物进行了解,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形成代沟,以及这些所谓代沟干扰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估。新形势下,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继续完善和精细化现有的德育评估手段,他们还可以尝试走到学生中间去体验自媒体所给予大众的信息体验,随手关注某一微信公众平台、或者点开直播等等,这些极为便捷的参与方式适用于所有网络用户,同样适用于学校的教师。虽然看似并不正式和严肃,但它的确可以称得上自媒体环境下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如果想要获取最真实的学生德育评估原始数据,不妨抛开身份的界定,去尝试了解学生们所运营的自媒体平台,以一个大众的身份针对学生作品给出客观评论。

二、高校自媒体行为德育实效评估的路径

(一)正确引导,评估自媒体行为两面性

尽管自媒体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但其中信息发布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内容抄袭问题严重、评论区的攻击和质疑也屡见不鲜。以最常见的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关注公共号称为某一平台的粉丝,定期收到其文案推送,平台还能够链接出投票、抽奖、购物等等功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通过这种途径能够构建自己的粉丝圈子,其主题可能是包括摄影、旅游、烘焙等在内的业余爱好,可能是专业性较强的作品分享,也可能是针对时下社会热点问题。总之,其内容以及形式都包罗万象,有好有坏,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甄别能力。教师在对学生的自媒体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仔细的辨别,包括其运作模式、粉丝人群、发布信息的来源等等。自媒体行为只是新时代下一个典型的代表,更多新兴的行为以及棘手的现象都会出现在学生的在校生活中,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从学生角度入手,帮助他们实现思想品德方面的完善和升华。

(二)全面研究,深入了解自媒体行为个性特点

自媒体行为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从事自媒体行为的人群也逐渐扩大。有农民通过自媒体批量销售自家果园的农产品,有人通过自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妙招或者烹饪菜品,有人通过自媒体发表自己对于时事的感想。这样充满自由和分享的网络世界相较于之前有了更多包容,同样也彰显了大多数人在生活中自信、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他们除了需要找到自我表达的出口,还能够通过自媒体广交朋友、丰富课余生活,甚至为自己日后创业打下基础。所以校方以及教师应当理解和包容这种现象,毕竟不同的时代环境会催生不同的产物,况且有很大一部分校园自媒体向外界传达的正能量,他们并没有影响校园秩序以及正常的校园生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可以将学生在自媒体行为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表现纳入德育评估要素中,另外,其行为的社会影响、社会价值以及责任体现也可以考虑进来。毕竟这种自媒体行为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持续更新维护,并进行适当的粉丝管理,所以,教师想要对这种多变性较强的学生行为进行评估要比普通的评估下更大的功夫。

(三)积极创新,追求自媒体行为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

想要适应高职学生中新兴的事物,教师需要“知己知彼”,实际上他们同大多数人一样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媒体行为包围,只是如果这一行为的主体变成学生,教师便需要从更加专业审慎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自媒体行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自媒体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兴起,教师也应该尽早的发挥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此类活动。一部分院校不提倡的学生自媒体行为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管控,与院校学风有冲突,但实际上像校园官微、贴吧这种自媒体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学校乃至区域的一面旗帜,他们能够在学生的运营下与社会机构开展公益活动、能够结合院校需求进行招生宣传。他们发布的文案内容新颖,组织的活动往往紧抓社会热点,这个群体自身又具有极大的热情和朝气,所以他们所代表的自媒体会迸发出超乎想象的活力。院校以及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自媒体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价,还需要准确的引导和支持,才能让高职院校的自媒体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

三、总结

人们应该接受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吸纳互联网信息影响的现实,同样的在进行在校学生德育评估的过程中,校方以及教师也应该考虑到部分学生自媒体行为的性质、效果以及社会影响。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自媒体行为,一方面是将信息网络作为工具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满足自身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关于新事物的难能可贵的尝试。对待这种情况,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应当客观、理智的评判其利弊,充分的了解和研究,防止盲目武断的做法激化矛盾。同时,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全面的了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思考问题的习惯等等,从而在德育实效评估工作中做出更加准确合理的改进。

[1]乔霞.基于微信自媒体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7(3):154-155

[2]刘炼,邓红彬.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7(3):165-166

[3]吴婷.构建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11):31-32

宋利敏(1979-),女,湖南常德人,文学硕士,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系湘教通〔2017〕199号:“2016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资助课题,课题名称:高职学生自媒体行为的引导策略研究(编号:16FDY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