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 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国散文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其中精华部分当为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进行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和社会热点、人生理想、时代命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式,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积极发挥文学类课程独特的思政教育作用。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散文选读》这门课的开篇第一章。在结束了英国散文史的概要后,首先考虑如何设计这门课的第一章的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在“弗兰西斯·培根”这一章里,如何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让“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

《英国散文选读》在讲弗朗西斯·培根时,一般首先讲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物影响及人物评价;然后讲培根的主要作品,并对所选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并上升到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开始可用短片介绍弗朗西斯·培根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培根的人生起伏、文学成就看社会的自由与平等,公正与法治。

弗朗西斯·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其被迫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着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着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培根的《随笔》是其代表作。从文学史来看,他是第一个把法国蒙田创立的随笔这一文学形式移植到英国来的人,后来它变成英国散文中最令人爱读的品种之一,培根之功不可没。而他自已所作,也确实出色,表达方式力求扼要而又周到,虽然篇幅很短,但充满了深刻的见解。

在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于这篇散文的学习时,更多地考虑为什幺读书。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到“知识改变命运”都证明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然后才是如何读书,读书的方法问题。“论学习”到现在对读书人也是很有帮助的。作者一句废话也不讲,文章紧凑,脉络清楚,步骤分明。他的比喻也通俗易懂:修剪花草、饮食消化之类,到段末则用蒸馏水来比拟经过别人提炼的书之索然无味,十分确切。这是务实的散文,但并不是培根的唯一风格。他还用不同的风格写了许多他自己认为更重要的其它作品。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从培根得到的启发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实验主义的哲学和所罗门宫的科学院蓝图,还有“一切尽量接近数学般的清楚”的风格范例。

以培根论“论学习”单元课程为例:

本章节整体设计:挖掘本文中作者隐含的教育目的和涉及的人道德修养,把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本单元教学中。目前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论学习”正是针对读书人非常实际的一篇教育文章: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方法、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关系等等。

本章节教学目标:认识到培根是哲学家,其散文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论学习”的语言及思想分析。同时明确本单元的德育目标:分析本文对在校学生不读书、混毕业、吃喝玩乐的现象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自然衔接前后课程的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条件等,根据本单元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微电影、讨论、辩论)。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将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散文中有关读书的内容有机融合。(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到“知识改变命运”―论学习的重要性)思政内容安排合理、科学,对课程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把握准确,分配合理学时。

本章节评价方法:通过本单元的过程性评价 ,体现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后的思想变化、价值判断、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等。

教学资源建设:创设《英国散文选读》课程思政教学组成要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或者优秀微课,能够满足《英国散文选读》课程思政教学需要。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逐步达到。根据文学类教学的特征,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在文学的滋养中获得身心健康和愉悦。

本章节中的“论学习”对于目前的学生学习状态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进行高校教育思想的讨论。引入学生对目前的学风展开讨论。从葛优瘫到“比废大战”,丧文化一次又一次向年轻的血液里注入“萎靡”的元素。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这一代年轻人恰好赶上社会转型期。有一本在华外国人写的书《不良分子》,书中一位外教马太·穆勒感触:“中国的大学不像高等教育机构,更像是高考后的余生。闯过高考,学生劫后余生,在这里疗养。大学是好好休息的地方。…好比是高考后给自己放四年大假。因此,“少年强,则国强”,在学习的黄金阶段,一定要惜时如金,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及和谐,认真学习,贡献出对国家的一份力量。

总之,英美文学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通过阅读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教师恰当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