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男 浙江财经大学

在全面深入实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医疗保障打破传统公费医疗制度的限制,将高校学生群体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建立全新医疗保障制度,怎样解决高校学生医疗保障问题,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与趋势,这是政府与学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必须加强分析与探究。

一、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政府是公共事业组织者、社会管理者,在高校学生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中担负重要责任,但因政府财力有限,导致对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不足[1]。尽管新医改将高校学生群体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范围,从整体上实现医疗保障的广覆盖,但高校学生和普通城镇居民存在显着差异,不管是健康状况还是年龄结构均存在特殊性,笼统对待有失偏颇,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对其有序发展极为不利。

(二)忽视医疗救助。高校学生的医疗救助随意性较大,更多的是通过爱心捐助、慈善募捐等方式体现,当学生不幸患上重病时,公共募捐的救助方式凸显弊端,因为这是事后措施,难以应对紧急情况,并且爱心募捐的不确定性很大,往往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高校学生群体中还有部分学生来自贫困、特困家庭,忽视医疗救助严重阻碍医疗保障的完善。

(三)医疗水平不高。高校医疗机构是解决学生基本医疗需求的主场所,但大多数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与服务意识都处于薄弱状态,影响学生疾病预防与医疗救治效果,致使高校学生医疗保障流于形式,甚至变成一句空话。

二、高校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学生医疗保障体系。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高校学生逐步增大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但医疗费用刚性增长是无法避免的,政府投入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2]。如在全球卫生总花费中,中国只占据约2%,并且在中国GDP中卫生总费用只占据约5%的比例,和其他国家特别是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必须及早改善。第一,增加对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的公共财政投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科学划分财政比例,统一制定高校学生的医疗保障标准,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全面覆盖、适度保障,扩大高校学生医疗保障范围,同时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健全医疗补助制度、缴费减免制度。第二,增加对一些高校的投入,帮助高校提升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完善校医院基本医疗设施。第三,投入部分财政资金,从宣传政策、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建设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等方面努力,进一步健全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第四,完善医疗基金体系,委托专业的保险机构负责管理、运作高校学生医疗基金,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避免基金被侵吞或挪用。

(二)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完善学生医疗救助制度。针对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应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把贫困生纳入社会救助范畴,同时发展公益慈善,建立重大疾病救助基金,让高校学生获得社会援助。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应优先考虑特困生与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即高校在设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特困生,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使其享受医疗保障,不因患病而不断加重家庭负担,不至于失学;针对重大疾病患者,即便他们家庭条件不差,但医疗费用支出巨大,很容易因病致贫,要重点考虑。如高校可将政府下拨的每一名学生60元的医疗保障费用中拿出45元发放给学生,用于日常门诊医疗;每一个院系可在每一年上报约8%的特困生,由个人承担校内外门诊费用的25%~30%,其他部分可从学校留下的每人15元当中支出,因为对高校有一到两万学生来说,总额约20~40万,足以保障其医疗需求。另外,应统筹安排医疗经费,由个人自付缺乏可保性的门诊医疗费用,其他费用由政府拨款、学生按比例报销,超出部分申请救助基金,减少医疗经费与资源的滥用[3]。同时专门设立大病患者、特困家庭的医疗保障基金,政府承担一定的比例、社会慈善捐助、学生自愿互助,同时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商业保险,补充社会医疗保障,分散风险。

(三)发挥医疗机构作用,提高高校医疗服务水平。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患病以感冒为主,很少患大病,校医院应基于学生患病情况进行统计,掌握常见病,引进针对性的新设备、新技术,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医疗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如高校医疗机构要加强预防保健,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印发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问答小册,无偿发给学生;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定期提供免费体检;培养学生良好生活方式与习惯,增强防病意识;根据学生患病情况合理分配医务人员,如果学生患小病要及时有效治理,预防小病被拖成大病;提高急救能力,只要高校学生在学校发生急诊,第一时间通常是被送进校医院,因而急诊室医务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生命安全,应第一时间控制病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不定期检查高校卫生状况,预防发生传染性疾病,应定期给学生发放消毒水,清理宿舍,避免产生疾病;不定期抽查餐厅卫生情况,确保饮食安全。

结语: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对国家今后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完善建立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政府与学校等在实践中务必要正视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忽视学生医疗救助、高校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不高等问题,注意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完善高校学生医疗救助制度,尤其是高校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作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