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芳 霍山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近年来也在随着形势的变化等进行不断调整,医疗保险类型日益多元化,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作为医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保障人数不断增多。但是受到经济、区域等限制,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与情况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为了更好地探究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水平区域差异本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内涵概述

和其他的社会群体相比较,流动人口由于他们的居住区域比较分散,工作环境也比较复杂,所以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通过参与医疗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健康风险发生概率,进而不断推动城市经济稳定有序发展和民生和谐。目前医疗保险主要划分为城镇和农村两大医疗保险体系,并且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又细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类。农村医疗保险主要涉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流动人口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医院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研究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水平,需要统筹考虑行政区域划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情况,还需要考虑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差异,以此来确定研究范围。此次研究主要是考虑流动人口参与流入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情况。

二、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水平的区域差异统计分析

将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与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然后将流入城市、流动范围以及两者的复合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选取本人所在省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研统计分析,主要统计趋势如下:

1.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的参保情况和流入地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流入地区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也不相同,目前国家医疗保险实施的是属地化原则,不同的地区医疗保险的缴纳基数、缴纳比例以及报销比例等相关的政策存在差异,所以会导致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与地本身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导致出现上述情形的原因主要是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不同的地区生产经营类型不多,产业结构不一样,所以用工模式等也存在差异,不同的地区在相关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相对比较发达的非劳动密集型地区而言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相对更加完善,参保比例要求也比较高,也有助于维护参保人的医疗权益。但是对于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或者零售批发行业等比较多的地区而言,劳动关系往往不够稳定,企业参保积极性不够高,从而增加了劳动监管难度,也不利于地区流动人口积极参加相关的医疗保险。可见不同的地区由于医疗保险政策不同,劳动监管力度不同,对流动人口参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积极性等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2.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与度和行政区划分类也存在一定的关联。通常情况下在省内跨市县的流动人口由于本身在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等方面相关的政策比较完善,也障碍也比较小,所以该地区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与度往往会比那些跨省流动的人口医保参与度更高。跨省的流动人口由于异地相关的医保政策衔接不顺畅,相关的审批程序比较复杂,且容易受到浮力排斥等,从而不利于实现有序的医保政策衔接,增加了流动人口参保人员的医保报销风险,所以不利于提升他们参保的积极性。

3.流入地区和流动范围对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与度也产生一些影响。对于流动人口而言他们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往往会选择适宜自己的能够保障自身医疗保险权益的方式来进行参保。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同一个城市,跨省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与度明显比省内流动人口更高,流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西部城市跨省流动人口、省内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与度会比流入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中东部地区的群体更低,这也充分说明医疗保险政策的差异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流动人口的参保意愿。

三、发展建议

为了进一步保障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权益,切实为他们在就医等方面提供更为完善的福利与保障机制,建议如下:

1.政府应当在整体政策的健全完善方面不断努力。政府应当在国家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方面尽快出台统一的政策,提高政策保障水平和覆盖面,切实提升保障能力,提高政策的统一性。

2.鼓励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省级统筹等衔接机制,确保为异地就医人员以及流动人员等提供更好的保障。地区发展水平不同,缴费基数和缴费模式等也存在差异,应当积极探索省级统筹保障机制,做好政策的衔接,并加强政策的宣传等,切实为流动人口异地缴纳医保及费用报销等提供更完善的保障,减轻医疗费用负担等。

3.加强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建设,加强监督。要不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信息服务平台,减少中间的手续审批等,加强全过程监督和考核,切实提升医保基金专款专用和保障水平。

总之,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目前还存在一些衔接等问题,相关的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政府、地区相关部门等积极联动,切实加强调查分析,以此为基础从提高统筹层次的角度入手进一步出台相应的衔接机制,才能更好地提升医疗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