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艳 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经营管理,关键在于效率;法律风险管理讲求通过控制实现安全。二者非纯粹的对抗关系,法律风险管理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风险为管理对象,非绝对的安全,是为企业效率而服务。这也正是企业经营管理与法律风险管理融合的基础。制度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防范制度的法律风险,如何通过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则成为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强化制度的管理使其发挥风险控制职能则落入了企业管理的范畴。

一、公司制度

在法律体系下,确认和调整公司内部关系,规范公司运行的准则,即公司制度。它是风险管理手段,也是风险管理的对象。如何在企业管理及风险管理视角下制定和完善公司制度即为本文重点。

二、企业管理视角下的公司制度管理

公司制度根植于公司,是公司自治与独立的要求与体现。制度化管理是公司合法存在、理性运行的基础。为实现运营的效率,制度的制定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

制度作为重要管理手段,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并符合效率原则。为此,制度应主要针对常规性、可用标准方法解决的问题,避免制度事无巨细,过于繁杂;应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就经营中的主要风险,有针对性的建立制度,提高其可执行性和应对风险的水平。

(二)强化制度体系化建设,明确制度效力位阶。

公司制度通过职能部门有序配合和分工,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安全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为防止制度盲区或冲突,需对制度进行体系化梳理,按照严谨的逻辑关系和功能进行设计,对制度效力作出划分,协调制度间关系,以有效发挥制度指引和规范功能,增强制度执行力。

(三)将制度作为管理对象,强化管理,增强执行力。

制度作为管理对象,也需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发挥其效率:

1.明确公司各职能部门在制度管理上的职责分工,这是制度体系化建设的基础。

2.对公司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反馈和修订进行程序性规定以应对对动态的内外部环境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3.明确制度的学习、培训机制,并与制度执行与修订相结合,不断提高制度与人的适应程度,制度化的人同企业的适应程度,提升企业效率。

三、法律风险管理视野下的制度管理

制度作为企业运行和管理准则、法律风险管理的对象,在制度制定和管理过程中应如何防范制度本身存在的法律风险?制度如何才能发挥法律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制度的边界管理

1.公司制度实体管理

公司制度以法不禁止为边界。从制度效力范围而言,法的调整领域之外即属于公司内部事务,受制度的调整;若为涉法范围,只有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方可成为调整公司与员工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根据法的效力层级及公私利益衡平原则,此处的法应限于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此即制度制定应遵循的第一层级的准则,违反该准则的制度不具法律效力。当然,根据当前法律实践,司法解释也应作为应遵循的重要准则。

在此基础上,公司可以根据其风险控制的要求,进一步建规立制,而这种风险控制还应包括合规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此即制度应遵循的第二、第三层级的准则。从合规风险防范而言,行政规章、地方法规、监管机构的指引、政策性规定等也应成为公司制度制定依据之一。违反合规要求,并不会必然导致公司制度无效或违法,但却可能引发行政处罚或被采取监管措施。而且在法律救济范围内的事项,前述规范可能成为司法机构调处纠纷时考量的重要因素。至于内部控制,从制度的内容而言,制度中关于机构、岗位、职责相关内容及其相关机制,则应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2.公司制度程序管理

制度制定应遵循程序正当原则,这是制度外部效力的重要基础。根据劳动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用人单位应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而此处的民主程序,主要是针对公司制定重要规章制度及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民主参与和文本公示的程序,即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

(二)风险管理思维下的制度制定

要发挥制度的风险管理功能,应根据法律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及应对措施的分析,采用风险分散、风险转移或风险代替等方式,将相应的处置方案植入到制度之中,做到有针对性的防范经营中风险,增强风险管理的效率。

制度是公司经营管理手段之一,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也须融入制度中。风险管理以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为管理对象,而且风险管理机制的固定形式——制度须运用管理视角进行制定和管理,实现风险管理效率;作为经营管理手段的制度,应作为风险管理管理对象,取得法律认可,并运用风险管理机制制定、修改,有效处置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