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媛 中国人民大学

前言: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税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自2016年实施“营改增”政策以来,把建筑业纳入到了增值税链条中,增加了可抵扣的进项税,但对于一直以来实行粗放型管理的建筑企业来说,原先不规范的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隐患。基于此,建筑企业应对税务风险防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建筑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大税务风险防控力度,实现企业税务管理规范化,促进建筑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税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在企业中,来自内部的税务风险因素相对较多,需要企业严加防范,否则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首先,企业管理者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及态度,是重要因素之一。纳税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必须要履行的义务,而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发展各环节之中,任意环节税务风险意识的缺失,都可能直接引发税务风险问题。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虽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以恶意避税、逃税等不合法手段而提升经济效益的方法并不可取,如若被相关机关发现,必定要接受处罚,且有损企业形象,影响企业信誉。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又一重要因素。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红线,如若不能加以系统性管理,则不能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税务风险隐患。最后,企业人员对增值税认识的缺乏可能造成税务风险。建筑企业营改增过程中,企业应对全员进行增值税知识培训,特别是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精确掌握税收法律法规、高效处理涉税业务、有效进行税收筹划等能力。如若财务人员对增值税相关政策掌握不准确,将难以推进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无从谈及防范税务风险[1]。

(二)外部因素

企业税务风险,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首先,税制改革带来的外部因素。建筑企业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税种的变更对企业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要想适应新的税制,必须深入研究税法,倘若企业不能尽快的掌握新政策新规定,其税务风险必定显着增加,不利于企业发展。其次,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如不能及时学习新的税收政策,就可能导致纳税时发生错误产生税款损失。最后,税务机关与企业的目标不一致。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有着各自的目标,税务机关站在国家的角度上,目标是让税款能全面收缴国库,而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双方一旦在沟通方面出现偏差,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因此,要规避该风险因素,企业方面需主动与税务机关保持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让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的业务,知晓企业的经营情况,掌握企业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税务风险[2]。

二、建筑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一)基于纳税申报时间的税务风险

建筑企业如若提前或延后申报纳税,时间规划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形成不利的影响。当企业提前申报纳税时,会增加现金流负担,增加企业资本成本;当企业延后申报纳税时,可能因超过纳税申报期纳税,出现税务非正常申报警示,形成滞纳金,造成企业信用下降。所以,纳税申报时间的合理选择、谨慎规划十分重要,应引起建筑企业相关管理者的注意。

(二)增值税下的税务风险

自“营改增”实施以来,建筑企业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增值税缴纳风险。首先是企业未能高度重视增值税管理,引发税务风险。其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增值税有错误认识,认为从营业税到增值税的改革,只是单纯的税率调整,其观点具有片面性;其二,企业管理人员在申报时间、索取发票等方面较为随意,忽略增值税下的税务风险问题。其次,进项税抵扣不规范,对一些不符合抵扣规定的进项税进行了抵扣,从而引发税务风险。最后,增值税核算不规范,易引发税务风险。增值税背景下,企业财务人员需具备税法专业理论知识,要达到高标准要求,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大挑战。所以,建筑企业发展中,如不重视对增值税的学习,将面临着重大税务风险[3]。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

企业所得税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税种之一,面临着较大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纳税义务产生先于开具发票确认收入的时间造成提前缴纳税款的风险。很多项目会跨年施工,部分工程年底已经办理完阶段性结算,但发包方并没有要求开具发票并支付工程款,这个时候会计上没有确认收入,而在年末汇算清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应该调增收入成本的,税法和会计准则难以达到一致。依照税收法规达到纳税义务的时点很可能先于会计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会产生税会差异,导致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按照税法中纳税义务的产生时点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提前缴纳所得税,造成企业资金成本增加。其次,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成本,不能在汇算清缴前取得正式发票。从税务机关纳税管理的视角看,基于该情况,建筑企业应该把未取得发票的成本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就造成大量资金用于提前缴税,资金成本大幅增加[4]。

三、建筑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策略

(一)有效进行纳税时间规划

根据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其纳税时间应该在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就建筑企业而言,发包方确认工程量后,即为纳税义务产生的时间,也是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时间。该过程中,如若能够合理考虑开票时间、纳税申报时间,企业可通过调整税款缴纳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取得增值税进项税发票,从而达到最少的资金占用目的,减少提前纳税和多纳税的风险。由此,建议建筑企业财务人员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纳税时间的规划,切实维护建筑企业的合理利益。

(二)用税收政策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

建筑企业发展中,应对税收优惠政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且积极创建税务风险防控体系,以降低企业税务风险隐患。“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如同双刃剑,既为企业降低税负提供可能性,同时又可能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通过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而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既保证合理合法享受税收优惠,又规避了不合理避税导致的税务风险。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纳税文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都希望追求高额利润。但是,纵观建筑企业的税务环境,面临众多税务风险,可能阻碍建筑企业发展,甚至可能会形成毁灭性的打击。对此,建议企业方面增强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纳税理念,并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首先,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融入税务风险管理,加强对税务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企业合理的税务筹划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增强员工对增值税的理解,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既强化税务管理,又降低税务风险,从根本上创建有利的企业文化氛围,降低税务风险发生几率。

(四)组建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与其它企业相比较,建筑企业更具特殊性,具有项目多、跨地域、时间跨度长的特点,致使纳税情况更加复杂,管理难度加大,可能引发诸多税务风险问题。对此,建议建筑企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并组建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推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首先,指派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全权负责税务管理工作,使其权责明确。与此同时,对税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其次,建筑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组建税务管理部门。要求该部门必须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与财务、法务、风险控制、审计等部门区分开来,但共同构成企业税务控制系统。如果企业不具备设立税务部门的条件,可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规避税务风险[5]。

(五)促进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

对于企业而言,纳税风险识别与评估主要指,企业对各方面涉税的相关信息加以整合与分析。所以,建筑企业进行纳税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过程中,既要对自身的数据进行分析,又要注重从外部渠道获得同行业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而了解征管模式调整、税收政策变动等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对此,建筑企业有必要创建税务信息管理平台、沟通平台等,促进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为获得更为精准的税务信息奠定基础。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建筑企业必须与税务部门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及时发现和化解税务风险,不仅提高涉税事项的办事效率,而且有助于降低纳税成本。此外,由于各地区的税收征管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建筑企业是否可以得到所在地区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关键。最后,建筑企业发展,要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需及时掌握最新税收法规、政策等,在充分了解税法规定的基础上,有效防范税务风险问题。

结论:根据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存在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营改增”后对增值税了解不充分造成的税务风险,纳税申报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税务风险、企业所得税税会差异造成的税务风险。所以,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税务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有效策略而加强税务风险防控,如有效进行纳税时间规划、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企业纳税文化、组建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促进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可最大限度的规避税务风险问题,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