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婕 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

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日益加剧,在此形势下中职教育存在较大问题,其生源呈现持续变差的趋势,并且在重视专业课的同时较为轻视理论课,而历史课具有过去性这一特征,因此在相关教育者的认知中,不必学习过去的东西,进而导致历史课堂教学面临较大困难。对于中职历史教师而言,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一、中职院校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专业建设意识有待强化

针对专业建设意识而言,主要指的是以实践主体为对象,将其与现实情况密切结合,根据专业发展要求,进行系统、合理规划,从而科学指导建设全过程。在中职历史科目教育建设过程中,若是中职院校自身尚未形成专业建设精神,势必对历史教学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不能取得长足进步,根据当下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中职院校学科建设缺乏规范性,容易影响院校教育体制,引发头重脚轻这一现象,虽然学生具有较强专业技能,不过他们普遍缺乏文化素养,之所以出现此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中职院校缺乏对以历史为代表的学科专业建设意识[1]。

(二)教学内容和结构规划缺乏科学性

根据当下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尚未以中职院校为对象,建立定向培养历史教师的培训制度,所以大部分中职教师的来源为全国教师招考选拔,这部分教师所掌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来自于普通教育,因此在中职院校历史教学过程中,普通教育方式往往对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在此状况下,中职院校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个体学习基础水平,并且在学生接受方式上,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手段与之严重脱节,学生不能有效获取相关历史知识,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部分学生的认知中,历史学习是一种多余的负担。

(三)大幅压缩历史教学

从当下中职院校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只有少数院校每个星期历史课程的课时平均为三课时至四课时[2]。在中职院校中,技能本为思想产生极大影响,因此院校将培训以及实践放于首位,一味加强实践培训,由此以更快速度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和技能,与此同时忽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大幅压缩以历史学科为代表的人文教育学科在日常的教学时间。而教育有其重要目的,通过教育促进人才成长,目前生产力日益增强,在此形势下机器化生产不断普及,并且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针对主观能动性较强的人而言,为发挥其自身价值,不仅需要具备较强专业技能,还需要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这则需要中职学生本身、中等职业院校以及有关教育部门三方共同努力。

二、中职院校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改进与完善教材编制模式和知识结构

近些年,中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开展,需要打破体系、制度的限制,当前中等职业院校的教材需要进行改革与更新,使其可以符合目前中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充分满足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历史学习的具体需求。当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所应用的历史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不仅在地域方面具有相对较大的差异,而且内容有所偏差,针对此种状况,以历史教材为对象,在重新编排过程中,需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不同颁布的历史教材,借鉴其中的优秀内容,并根据相关情况科学整合与编排,摒弃课本中繁琐、落后的内容,在历史教材中无论是内容编排还是知识整合,都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科学性以及系统性,从而更好契合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3]。除此之外,当选择历史教材内容时,需要确保其简洁、准确,不得出现内容繁复的现象,提高对知识教育性的重视程度,在面对历史事物时,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使其站在历史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教师队伍需要形成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必须树立职业认同感,此为一项必要前提,当投入实践时,可以对教师心态产生较大影响,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教师除了是一项工作,还是一项终身奋斗的事业,教师唯有保持积极心态,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更是如此,教师更加需要形成职业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历史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是整体教育质量的一大决定因素,两者之间密切相关,校方、教师与学生等均需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对历史学习重要作用和价值形成正确、清晰的认知。当下,在为数较多的中等职业院校中,历史课堂教学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过认识历史教育重要地位的人数不断增多,在此形势下,必定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院校历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