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国 周虹

淄博市大韵坊七彩瓷研究院

一、陶瓷行业的品牌建立与竞争

陶瓷行业品牌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建立企业品牌,首先便需要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而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的确定,则需要通过企业的发展前景、核心价值观、产品文化内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可以清晰的知道,陶瓷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的确定,关系着陶瓷行业的发展方向与进程,是陶瓷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当然,文化价值也是陶瓷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如何将文化价值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建造企业品牌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更多人对企业产品的激情与热爱,推动企业像更大的舞台进发,并且带动陶瓷工业的发展,不断丰富陶瓷工艺的文化内涵。最后,陶瓷品牌思想的传播也是必不可少的。品牌思想的传播,既能够提高企业的认知度,又能够为企业信誉度和名誉的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陶瓷企业品牌思想的传播,便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方法向全社会传播陶瓷行业积极又良好的讯息,是人民大众对陶瓷行业拥有清楚的认知,从而带动陶瓷行业的发展,增强我国陶瓷行业的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陶瓷行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如何增加市场竞争力也成了陶瓷厂商们都在思考的问题。目前陶瓷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陶瓷价格与质量方面的竞争,即销售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第二种是企业规模方面的竞争,陶瓷行业规模大不代表陶瓷产品好,规模大但缺少特色与质量,也无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种是陶瓷产业品牌的竞争,往往都是优胜劣汰,只有产业品牌品质更高,更具特色、个性化,更加具有企业文化,企业才能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由此可以证明,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才是企业竞争最重要的武器。

在当代企业的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是一项必不可缺的营销手段。一个陶瓷品牌的长久发展和竞争性源于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只有个性化服务,才能让客户从商品的切身体验中感受到优越感,从而体会到品牌的文化内涵,否则难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运营中脱颖而出。只有和顾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对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好服务的成本问题,不能超出企业的预算水平,应该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提高企业效率之间寻找一种最佳的组合方式,只有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组合,才能体现出企业与产品的高品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陶艺工艺的发展。

总之,从我国陶瓷整体行业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的,同时文明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陶瓷行业的品牌核心价值仍是企业发展的缺点。在品牌构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才能在企业品牌众多竞争选手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科技带给陶艺的机遇与挑战

近些年来,现代科技的出现,新媒体环境的产生,为我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网络等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讯、传媒、娱乐方式甚至是办公设备也因此愈来愈自由,并逐渐超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物质上所发生的变化,也深深的影响着人民的思维习惯、情感需求和生活态度。这一切的变化都对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近10年来,从窑炉改造、工艺技法、材料选用等方面都显现出我国陶艺技术愈来愈精美,愈来愈细致,愈做愈大气。陶瓷工艺的改变不仅仅是艺术的发展,更是科学的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现代科技给陶瓷工艺的发展带来了五大变化:第一个变化,烧制过程的改革,大大的提高了窑炉烧制的速度和成功的几率。过去使用柴炉烧制陶瓷需要38到40小时左右,而现在的电炉只需要12个小时,烧制的效率提高了三倍。成功率也由原来的百分之十提高到如今的百分之五十,提高了至少五倍,为陶瓷工艺的进步带来了一大步的提高;第二个变化,使用高科技瓷土配方取代了高岭土的枯竭和短缺,使复制和克隆经典陶瓷的想法得到了实现。其主要原理是:运用化学、物理等多方面的原理知识尽可能的解决多元配方的问题。也就是说精准的调配出陶土的各组成部分,仿制出来的现代陶瓷与原始陶瓷别无二至,肉眼是无法辨别出来的。但是陶瓷相关专家告诉我们,过去手工制作的陶瓷与现代运用科学配方制作出来的陶瓷,在声音方面还是存在差异的。他说,拿起瓷器在表面轻轻的敲打,如果发出的音响像罄一样清脆、明亮且悦耳就是优质的瓷土制造出的瓷器;如若敲打瓷器时没有出现罄的声音,并且伴随有粗重,沙哑的声音,就属于劣质瓷土或科技配方;第三个变化便是贴花的出现,它使陶瓷制作呈现出大批量、统一化的现象,提高了制作效率。第四个变化,品牌种类的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形状的多样性;二是在瓷器的尺寸上有很大突破。在明朝,瓷板只能烧制一尺大,且成功率很低,而现在通过窑炉技术的改造,可以烧制比门还大的瓷板,且成功率极高。过去只能烧制小碗,现在可以烧制盆子。并且还运用了德国梭式窑,该窑炉炉型采用全自动温控装置,没有匣钵。对炉温的有效控制极大的提高了陶瓷制作的成功率;第五个变化,3D技术在陶瓷制作中的应用,不仅使克隆经典陶瓷成为现实,而且极大的提高了陶瓷生产的效率,让人既惊喜又困惑。惊喜的是在陶瓷制作上可以随心所欲,困惑的是让远古的有限的艺术精品与克隆产品真伪难辨。多少能工巧匠集一身之绝技制造出来的千古名瓷,在3D技术面前也显得“稍逊风骚”。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名言在这里再一次得到验证。另外,3D的出现和应用,使陶瓷由原来的实用性为主向现代艺术品发展,是一个质的飞跃利用3D技术把中国传统的书画文化与陶瓷进行完美的结合,使这些陶瓷艺术品呈现出各具特色、魅力无穷的美丽景观。

过去我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让陶瓷名扬天下,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在国博展出的藏品中,既有我国的宋代陶瓷,也有他们仿制的陶瓷,可见中国陶瓷对他们影响之巨大。挑战则是要直面新的需求和竞争,怎幺把陶瓷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达到完美的结合,这就需要在科技和人才两个方面都要加紧脚步,促进发展。

三、新媒体的发展对陶艺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新媒体的发展,传承者应一改因循守旧的传播形式,不仅应该满足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传播,满足于报纸报道、新闻广播、录制电视纪录片等普通的传播形式,还可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体现新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优势,将不同制瓷工艺的工序通过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进行全方位协作,实现平面与网络的结合,构建立体的感知氛围,实现陶瓷工艺技术传承手段的多样化和立体化。

具体地说,可以建立相关的专业性网站,在知名门户网站开展相关的讨论话题,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将学校、师徒、家庭这三种传承模式建立起可靠的关联,取长补短。比如利用多媒体录音、录像设备,将师傅们关于技艺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影像资料,利用学校教师的理论化优势,进行补充说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不但利于学生反复训练自身的工艺技艺,而且使技艺资料得以长久的保存。对于普通群众来说,陶瓷工艺技术的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可以将在原料的采集地点所运用的选取手艺与运用工具和陶瓷工艺技术的过程,运用数字化的方式将其转化为能让普通群众接受并且具有体验乐趣的产物,如电脑桌面图片、日历小本子等经常看见的事物。并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销售或者是交易环节,主动向人民提供免费赠送这些物品。只有这样,人们才会逐渐接受甚至喜爱上陶瓷文化。实际上,培养普通群众的审美和爱好才是最好的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另外,具有风趣性、娱乐性、大众性的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更加发散地思考,我们甚至可以开发相关的手机应用和游戏,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与情感上的满足。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传媒手段充分发掘陶瓷工艺技术的文化元素,针对不同人群制作出具有不同特性的传播手法,运用适当的方式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更为广泛的普通群体走近和了解陶瓷工艺技术的文化内涵,从而有效扩大和延伸陶瓷工艺技术传承的群体范围,促进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

传承手段的多样化,使得传承以更为简单的视听方式展现在人民的面前,这是一种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最简单的方法。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民都能理解它的意思,从而打破社会群体之间的界限,这为陶瓷工艺技术的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平等性前提,为传承内容的系统化和立体化提供了平等性的基本保证。

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体的互动性使得我们在传承陶瓷工艺技术时能够打破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界限,甚至表述者和接受者不再是传承过程中角色的区分,而更多地成为一种行动方式的区分。这就使得作为表述者的我们能够更加及时地得到接受者的反馈并尽快作出回应。另一方面,数字媒体提供了陶瓷工艺技术与其他文化遗产之间交流和对话的技术保证。当然文化遗产确实存在着自己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但其中透入出来的不仅是对于民族和地域的认识,而且还有对于世界的一种态度。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别人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在同种类之间,利用数字媒体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立体地看到日本韩国欧洲等区域的制瓷文化及传承特征。虽然或多或少世界的制瓷都受中国制瓷文化的影响,但基于文化和经济的差异,很多地域所体现出来的陶瓷工艺技术及其传承态度已经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做得更好。而且不断吸取其他地区制瓷文化的养分也正是我国千百年来能够成为世界陶瓷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不同文化遗产种类而言,一直以来制瓷文化都与茶文化、插花文化陈设文化、饮食文化等相互关联,而新媒体在此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平等性,这使得制瓷文化与不同种类的文化遗产互交互补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上述这一切使得我国的陶瓷工艺技术传承能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之间产生了一种和谐共处的可能性,而不同文化遗产之间也可以相互对话补充。

然而,要让传统的陶瓷工艺技术在新媒体环境下如鱼得水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传统的陶瓷工艺技术传承方式多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其中重要的家族传承模式与师徒传承模式具有特有的保守性,并不一定接纳新媒体的大众传播。另外,即使这种保守性被打破,这些手艺人由于其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理论化总结,也并不一定能够恰当地总结其所学的技艺 并给予新媒体的传承支持。因此,如何对于这种固有的传承方法进行新的整合和处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谁来进行新媒体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整合?这将是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精通新传媒和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而一般的传播者,会因为专业知识所限,在利用新媒体的传承过程中,曲解或者错误地展现陶瓷工艺技术的内涵。因而,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成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并且这些人才的培养显然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结论:中国的陶瓷工艺技术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项绚丽的瑰宝,其本身是万古长新、历久不渝的。然而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有生命力地传承下去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与现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陶瓷工艺技术的传承也无疑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和挑战。陶瓷工艺技术的传承显然需要更加开放、更加精细,需要更具系统性和多变性的传承手段,需要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需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