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谈

WTO保护期结束中国经济走向如何?

文/清谈

2015年7月WTO保护期结束,中国市场将与国际市场完全融合,中国经济的走向如何?

一、15年的保护期,甜头好吃,未来的路怎幺走?

1.中国经济大繁荣。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这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大喜事,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根据WTO规则,中国可以享受15年的保护期,一方面可以享受WTO规则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又可构筑保护围墙,让我国的幼弱产业得到适当的保护。15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增长20倍以上,中国成为第二个超过10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先进与落后并存。

一个以高科技为背景的智能制造业与一个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落后制造业,出现了惊人的经济利益差异。清朝时期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高达25%以上,特别是康乾盛世高达33%的世界经济份额,但是,没有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结构,落后的农业国怎幺可能与欧美强大的工业国较量。如今,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农业现代化进程面临艰巨的任务,而欧美早已实现了工业国,如今正处于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正在快速崛起,2020年工业4.0将诞生,美国制造业再度唤起并进入新硬件时代,机器人时代马上就要到来,单纯凭劳动力资源和牺牲环境资源的发展方式根本不是发达国家的对手。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的契机,快速推进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稳步推进,将是一次“弯道超车”。

3.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差距有多大?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数量型、消耗型、资源型、粗放式经济增长带来的问题棘手,中国与美国的制造业总规模基本接近,但是,美国的利润是中国利润的5倍以上,因为中国制造大多数是粗放型国际低端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上大多处于末端,根本没有世界产品定价权,也不可能抢得全球产业链高端,而美国很多产品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拥有世界产品定价权,比如苹果智能手机。

2014年美国的GDP为18万亿美元,其中实体经济为5万亿美元,其他均为虚拟经济,两者的比例高达黄金分割率的上下线。美国以强大的美元控制着世界经济的总格局。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超发3万亿美元,让全世界“埋单”,这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好处。如今,美元对外贬值、对内升值,成为一种规律性;人民币刚好相反,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老百姓就承受着这一反常现象带来的压力。

二、中国经济有什幺深层次的问题?又有什幺希望?

目前中国经济老的“三驾马车”不同地程度失灵。出口带来经济负增长,内需的贡献度下降,单纯的数量型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又可以维持多久呢?2014年1元投资仅产出0.13元GDP,10年前则高达1∶1.5。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麻烦是产能严重过剩,大多是低水平的产业过剩,如何寻找新的市场成为一道难题。

中国经济的第一个“药方”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式,这是非常正常的,问题是如何转型呢?从1996年提出至今有19年之久,为什幺不能实现呢?其中的真正阻力是什幺?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不单纯来自市场经济,而是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结合,特别是地方政府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发展重任,追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本意是好的,问题是如何发展才能适应国际化竞争呢?简单地拼资源消耗已经没有出路,况且我国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文明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坚持生态文明基础上发展经济,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全社会的共识。国家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之中,其中一条红线和底线就是坚持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协同。这是经济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药方”是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在全世界都是相当高的,10多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5左右,这一数据在全世界都是相当高的。现在的问题是采取什幺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呢?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是增强贫困人群的致富能力,如今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大政策,也是解决我国就业的一大措施。

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国情,采取正确的对策,才有可能真正缩小贫富差距。如果单纯地采取市场经济,很容易造成贫富差距的根源,我们不要迷信西方经济学理论,应该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理论。吴兴杰在2013年出版的《再造市场经济论》(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就是试图寻找数亿穷人致富的一个新理论。这一理论的本质就是借助国家、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大协同力,为广大低收入群体提供创业或就业的大平台,主动规避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理智的价格战,形成一种天然的市场保护圈。

中国经济的第三个“药方”是城镇化。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3%,这一高数据的背后是什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一大措施,关键是要改变传统落后的城镇化思路,规避单纯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将“产业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内在结合起来,让进入城镇的数亿市民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或事业,也就有了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就不会出现像拉美国家的“贫民窟”现象。这里,产业城镇化是关键环节和战略措施,一定要从工业4.0时代思考问题,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才有可能形成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让这些产业获得足够的市场空间,也才能够提供强大的经济源泉。这是数亿农民进城后的第一个任务,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升级版,需要从制度、政策、市场、金融、资源等方面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发挥城镇化的应有价值和作用。例如,京津翼一体化战略,未来6年需要42万亿元的投资,钱从哪里来?这幺大规模的投资,最终效益如何?

中国经济的第四个“药方”是主动转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成为最大难题。其实,短期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够换来长期经济增长,转型是应该的,“长痛不如短痛”。但是,谁来承担这一短期的经济损失呢?从政策维度进行制度创新,将我国经济转型带来的短期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将长期正面效应放大到最大,关键是设计一个国家层面的增量利益分享机制,如果某个区域或城市主动转型,也许短期牺牲了部分经济发展利益,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负增长,但是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又建立全新的经济模式和先进的生产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业态、新产业,那幺,中央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特别是金融扶持和税收政策扶持,帮助地方经济主动转型,并且从经济转型中得到长远的好处,那幺,地方政府就愿意主动转型,积极寻找新业态、新产业、新市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快速推进。

我国经济的第五个“药方”是创新。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问题是如何创新、怎幺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环境和“土壤”,创新的人才在哪里,创新的失败风险谁承担,创新的市场商机在哪里。比如,我国蓝领工人明显不足,不少智能制造企业非常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蓝领工人。但是,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这一点与德国经济出现惊人的差距。中国每年700万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根源之一是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足,也没有产业对接,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足。

我国经济的第六个“药方”是实体经济。这是完全应该的,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战略基石。问题是虚拟经济来钱快,发大财,谁来干实体经济呢?2015年中国股市疯长,根源之一是投机泛滥,股市与中国经济基本面脱节了,不少中国人的投机心理很重,虚拟经济转移了大量的资金,怎幺可能建设强大的实体经济呢?

我国经济的第七个“药方”是内需拉动。目前我国内需不足,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度不高,关键是如何快速提升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增强购买力,才有可能全面拉动内需。另外,我国商业信用不足,国内市场并不健康,国人并不信任国内市场,2014年出国人员1亿人次,海外消费1万亿元。

我国经济的第八个“药方”是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应该成为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但是,目前的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整体升级,解决五大问题:一是假货问题,二是规避低价文化带来的价格战,三是如何解决创新不足问题,四是知识产权问题,五是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问题,要让大部分商户能够赚到钱。目前,阿里巴巴平台上600万个商户,赚钱的不到40万户,保本的有30%,亏本的高达70%,这一商业模式本身值得商榷。其实,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并不是低成本的代言词,在电商平台上广告宣传、推荐新品、抢占好位置,成本很大,电子商务竞争体现了典型的“丛林法则”。价格战成为电商平台的一大致命伤,没有理智的牺牲型价格战,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牺牲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侵害也是电商平台的劣根病,模仿到最后谁来创新呢?没有创新怎幺提高国家经济质量呢?特别是电商平台的低价文化,刺激着人们的贪婪心理,追逐越来越低的价格,很容易导致牺牲质量来进行价格战,这也是为什幺中国能够造就阿里巴巴一个原因。中国3亿个低收入的年轻人成为阿里巴巴的最大消费者。我国的电商平台亟待转型升级,改变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生态系统,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低价文化,保护知识产权,杜绝假货,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才有可能正常健康发展。

三、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是什幺?

1.海外产品涌入国内市场,我们怎幺办?

按照WTO规则,保护期结束后,海外产品将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完全融为一体,国内产品将直接与海外产品PK,国内产品有这个竞争力吗?

产品竞争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世界知名品牌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十分稀少,韩国为了培育世界知名品牌,集中国家力量培育三星,成为世界顶级品牌。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品牌战略一直短缺,国有企业往往有强烈的政治背景,在国际合作中受阻,民企在国际合作中实力不足。

海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有一个特点:抢占高端市场,获得高利润。中国产品将会被压制在中低端市场,残酷的价格战背后是行业利润率低下,不少行业将会处于亏损的边缘。

抢占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将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希望,也是一个捷径,问题是如何抢占这一制高点呢?单纯依靠企业很难实现,国家的政策扶持成为关键因素。这里,做大做强国企特别是央企是一个捷径。国企特别是央企成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其最终利益应该普惠老百姓,上缴利润的比例应该逐步提高。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做大做强央企也许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要成为世界级的大型企业,央企依然实力不足,南汽与北汽的重组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2.中国经济的希望在哪里?

我国经济的“药方”,最好办法就是整合成为一个大闭环,建立多维度的系统协同机制,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链,就可以形成强大的经济推动力。

中国经济与政治、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构成极其复杂微妙的超级大系统,单纯的经济刺激办法正在失灵,需要从政治、生态、文化、社会等维度进行协同改革,才有可能寻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我国环境破坏严重,生态保护、生态文明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一条底线。如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协同,成为一个难题,绝对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如何发展生态经济成为一个难题,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寻找新业态、新产业。

中国劳动力资源本来十分丰厚,但是劳动力成本猛增,与东南亚国家、印度相比,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我国产品的整体成本上升,失去价格优势。日本在2025年将有500万个机器人制造产品,可以抗衡中国劳动力资源。在机器人时代,我国劳动力资源也许并不占任何优势,反而是一个包袱。人才红利才是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关键节点,人口红利已经失去经济意义。依靠人口因素拉动经济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我国农产品本来是我们的强项,但是我国农业成为最大的污染领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药残留量大,这一严峻形势怎幺解决呢?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涉及到农业改革,特别是农村产权改革,土地使用权改革,农业科技投入与市场化协同,农业经济组织改革,城乡经济一体化改革,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环节。

我国的金融系统需要增强自身的实力。目前,影子银行总规模超过30万亿元。我国不少地方银行不良贷款比较大,有的超过30%,有的地方政府为了造城运动、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投资带来的经济包袱不少,最终也许是银行埋单,这样的金融组织有什幺国际竞争力呢?海外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将会带来一次金融大战,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我国市场建设,重点是商业信用建设,基础环节是商业文化建设,培育商人的素质,诚信经营,文明经商,才有可能提升国内市场的商业信誉,增强国人的购买信心。我国工业品本来有价格优势,但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国内产品的商业信用不足,面对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美国制造,中国制造有什幺竞争本能呢?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商誉化的现代市场,将是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新引擎。例如建设“中国高性价比商品平台”是一次市场革命,也是中国经济进入国际大舞台的一个创新,可以为中国产品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会,规避电商平台的丛林法则,推动我国经济登上新台阶。

今年5月,“中国制造2025”计划已经出台,十大领域正在全面推进,问题是这一计划与相关环节如何协同运作,才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赶超欧美经济的一次弯道超车。比如我国的教育与中国制造的大协同、大发展,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专业化蓝领工人,才有可能为中国制造提供坚强的后盾;国家品牌战略与中国制造的内在协同,培育一批世界级知名品牌;混合所有制与中国制造的有机结合,发挥民企、国企的各自优势,构成新的经济形态。

四、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涉及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像中医那样辩证治疗,从中国全社会的整体出发,抓住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同这一战略枢纽,将中国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寻找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进入国际市场的快车道,可以再次创造新的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