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摘要】 网络时代,新词层出不穷,不断丰富现代汉语词库。2020年“内卷”一词荣登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榜。而今,“卷×”“×卷”的语言现象热度不减,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试通过综述当下学者对于“卷”字在各语言情境中的用例理清其发展路径,并从语言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内卷”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 内卷;网络流行语;构词形式;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5-0119-04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是语言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变体,也是一种另类的语言表达。它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网络流行语的演变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这使得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我国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始于2001年,至今20余年了,研究成果显着。本文就2001年至2021年内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及“卷”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以“网络流行语”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相关文献,可以发现2001年至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期刊论文多达3700余篇。其中包括对“奥里给”“凡尔赛”“给力”“下饭”等网络流行语个案的研究期刊论文。通过检索部分个案研究的期刊论文,可做出下文描述分析。

(一)研究趋势

从研究趋势看,2001年至2021年内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研究发表的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02年至2008年,年均文献数量较少。2008年至2011年成快速上升趋势。2011年至2020年呈波状上升趋势。

学者的研究受时代发展,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新媒体发展,国家对网络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大众逐渐成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主导者。他们对文化创新的欲望逐渐增强,并致力于创新语言用词。而网络的发展也为这种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人们对于生活中围观的群众赋予“吃瓜群众”的称号,对于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喊出“凡尔赛”,对于有帮助的行为称之为“给力”。这种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的社会现象,驱使学者对新出现的“网络词汇”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我国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其中,中外语言学研究占比超60%(见表1),就中外语言学而言,其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网络流行语本身,如构词性质、语音变异、语法语义、流行原因、形成意义等(见表2)。蒋悦在《网络流行语的修辞解释与思政意蕴》对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语义支撑、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析。随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学者对其研究由整体趋向于单个词的研究。这类个案词汇的研究主要聚焦词的类型、演变原因、语义变化、构词模式变化等方面(见表3)。正如吴俊锋在《论流行语“牛逼”》(2021年)一文中,对“牛逼”一词的释义,构词方式,词位变体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曹欢从“给力”与“奥里给”一词的来源、用法、含义发展变化,当下使用情况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目前国内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主要结合已有的学科理论,社会调查实证进行分析。学科理论主要对热词中某一字或整个词的起源进行探析,结合现代汉语构词理论对热词的构式特征进行分析,辅助以语义句法研究。如《网络流行语“茶”的多角度解析》(2021年)在“茶”的古今解释的基础上将“茶”词群的构词方式分为“×茶”“茶×”及茶词群的其他衍生形式。《网络流行语“××子”的探究》(2021年)则从词根+“子”的角度入手探究其构词形式,并追溯“子”的含义发展。实证则是对网络热词在网络生活以及日常语言沟通中的用法进行举例,说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如郭倩雯在《基于语料库试析网络流行语“下饭”》(2019年)中举例42处,以帮助她对“下饭”一词词性与词义进行考察。

二、“内卷”一词研究现状

网络流行语更迭不断,网民不断开拓新词,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涉及面也在不断扩展。随着网络流行语研究方向、模式的逐渐完善,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逐渐倾向于个案研究。下文以“内卷”为例,进一步以个案的形式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

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内卷”一词榜上有名,该词自此正式出圈。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每年都有上百篇论文以“内卷”或“内卷化”为主题在学术期刊刊发,“内卷”一词在百度的搜索浏览量高达14915507次。上述均可说明“内卷”是一个正在流行并被频繁使用的新词,值得去关注和研究。

(一)“内卷”探源即其语义发展

学者对“内卷”语义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内卷”最早来源于康德《批判力判断》(1790年)中提出的“内卷理论”。该书由英文着写,书中以involution一词表示“内卷理论”这一社会学概念。基于康德的“内卷理论”,两位美国人类学家对内卷化概念做出了进一步发展。Coldenweise用“内卷化”描述达到最终状态,却无法稳定,同时囿于形态的无法转变只能内在复杂化的文化模式:格尔茨,在《农业内卷化:印尼的生态变迁过程》(1936年)一书中,将“内卷化”用于农业经济领域,用来形容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劳动力不断进入农业生产的过程。从康德到戈登威泽、格尔茨是“内卷”走向系统成长的时期。

第二阶段,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2000年)一书中将“内卷化”概念应用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研究中,并总结了其内涵。“增长而不发展”,即无限的人力投入有限的资源,边际效应无限下降,这标志“内卷”走向成熟。

第三阶段,“内卷”应用领域迅速拓展。“内卷”作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术语,随着它在学科内使用频率逐渐增高,其熟知度、使用域以及适用域也在扩大,表现在其已经应用于农业经济、组织管理、社会科学以及学校教育等其他领域。而在今日,通过互联网传播,很多高校学生用它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据海南师范大学的李卓琳、冯青(《何为“内卷”》2021年)调查梳理材料所得,“内卷”一词在现在的表意系统中主要有两大意义。第一大意义即黄宗智所提出的“内卷化增长”,也译为“过密型增长”,简言之就是“量的增长与质的停滞”,换言之就是数量的增长使事物内部变得复杂,但是这种复杂化的量变并没有给整体带来应有的质变,这是完全属于社会学的一个概念。在口语表达中,多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 第二大意义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规则增多,社会人在被迫遵守规则的同时并没有使整个社会优化,甚至出现社会水平的下降。

(二)“卷”字特殊构词形式

“内卷”作为流行词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时,其“卷”字构词形式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变异结构,郭海洋的《说内卷》(2020年)从句法句义分析出发论述了其观点下“卷”的多重语义与多种表达形式;靳欣欣《浅析网络热词“内卷”》(2021年)从句法功能出发论述了“卷”字在句法中的名、动词功能。海南师范大学的李卓琳、冯青的研究更具综合性,他们将“卷”字构词在流行语中的形式划分为“×卷”与“卷×”式,并分别进行了语义句法分析。下文综述这两种构词形式及其语义句法。

1.“×卷”式

“×卷”式短语搭配不同的“×”,形成的短语性质有所差异。按照短语性质大致分为两类:名词性短语与形容词性短语。

A.名词性短语

在《汉语大辞典》中,juǎn式读音下,“卷”字有名、动、量词的性质。作为名词,意为圆筒形或球形的东西,如花卷、胶卷,行李卷。这里的“花”“胶”“行李”都为名词,与“卷”连接成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且这三个词都属于陈望道着作②引文中的第二种双关现象即“音、形类同”。

作为动词,“卷”字意为把物弯转成圆筒形或用手握住筒状物向一端滑动,如“席卷”“内卷”。此处“席卷”“内卷”取义把物弯转成圆筒形,“席”“内”修饰动词“卷”构成名词性短语,两例中“卷”的读音相同,但意义有所差异。

作为量词,“卷”字意为把纱、线或电影胶片、磁带等绕满一个轴时所需要的量。其构词一般为数词+“卷”形式,如“一卷”。显然,卷作量词构词也为名词性短语。

B.形容词性短语

“×卷”的构词形式还有形容词性短语。“卷”作动词,取把物弯转成圆筒的意义时,其构词“太卷了”,“卷”字前加副词“太”修饰,体现其构词形容词化的趋势。

2.“卷×”式

A.“×”是名词

如“卷袖子”“卷裤腿”,此处“卷”字取动词义——用手握住筒状物向一端滑动,“袖子”“裤腿”为名词。“卷”与“袖子”“裤腿”构成v+n(动宾)式名词性短语,且这里的“卷”字符合陈望道所说的音形类同模式。

B.“×”是动词

如“卷死”,此处“卷”字取义——把物弯转成圆筒形,“死”取动词义——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意生命终止。“卷”与“死”构成动补式词语。引申表示内卷的程度之强。

除上例中学者已研究到的普通话中的“×”作动词的一种形式,特此补充一例方言中的“×”作动词的例证。“卷骂”(方言中表示大骂),“卷”与“骂”都为动词,“卷”在此处出现形容词化趋向,修饰“骂”,表示骂的程度之深。

C.“×”是副词

如“卷得厉害”,“卷”后加“得厉害”构成动补式词语。表示卷的程度。

(三)“内卷”流行的原因

众多学者在对“内卷”的语义、使用域以及用法的特点加以描写和阐述的同时也在思考,“内卷”流行的背后究竟有什幺样的因素驱动。在他们看来,一个热词的流行,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靳欣欣《浅析网络热词“内卷”》(2021年)从内部外部因素进行了探究;刘杰《网络热词“内卷”与“躺平”初探》(2021年)对使用者的心态进行了研究;王萌《内卷化:破茧成蝶前的努力》(2021年)则对“内卷”的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综述“内卷”一词的流行大概可以从社会原因,语言内部与使用者三个视角来加以思考。

1.社会原因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语言词汇也在日益丰富。洛阳师范学院的郭海洋(《说“内卷”》2020年)经研究认为“内卷”一词的发展与其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内卷”流行的2020年,疫情暴发,国内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社会生产大受打击,行业不景气。大批工厂复工后为了缩减成本,增加业绩,大批裁员。一时间人们面临巨大社会压力。王萌在《内卷化:破茧成蝶前的努力》(2021年)中表示“内卷”之所以在此时的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中流传,是因为它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引发了大众共享现实的心理,青年看到了“内卷”投射的自己的生活与那些和自己有相同命运处境的人,他们都对现状感到不满和无奈却只能一边接受内卷,一边在生活中“抱怨”。况且新媒体作为信息交换的巨大平台,为“内卷”短时间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媒体作用下,“内卷”形成一种社会气氛,人们共同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压力,并选择了同样“内卷”的生活方式。

2.语言内部原因

学者马若宏、王佩瑶《“内卷”新用法》(2021年)从语言角度提出了另一种原因,他们认为“内卷”是汉语新词借形赋义式造词发展的结果,是汉语词汇对其形义关系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其流行,主要是该词使用域的扩大和修辞义的产生。靳欣欣也在《浅析网络热词“内卷”》(2021年)中论述道:“内卷”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个术语,基于人们的认知联想将其用于其他领域的相似情况中去,扩大了词语使用的范围。随着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大众熟知度增加,“内卷”概念义,即“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逐渐引申为人们对“无法突破”“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现象的一种情感态度义。人们用自己的视角对真实现象进行联想与加工,银行领域发展走入困境,称为“内卷”,快递行业无序竞争,导致无法进校送件也称为“内卷”,“内卷”在对其形义关系的二次开发与利用中逐渐流行起来。

3.语言使用者原因

根据张驰《网络流行语为何流行》(2012年)、刘杰《网络热词“内卷”与“躺平”初探》(2021年)可以得出“内卷”一词流行的第三个原因,即求异心理。人们渴望新奇的东西,希冀在标新立异中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种追求个性表达,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便推动了网络流行语“内卷”的流行。“求新”表现为追求语言表达陌生化,通过构词变式增强情感表达效果,更好地反映语言使用者的表达诉求。“求异”体现在追求语言新鲜感,追求语言形式,内容方面与现有词汇不同。“求乐”是语言使用者追求语言表达趣味化的结果,趣味性高的词可以达到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的作用。一个网络新词因为新颖而被争相使用,用的人多了再推广到其他还未看到的人,最后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影响。“内卷”便是在语言使用者从众与求异心理的作用下流行于网络与生活,甚至学术中的。

三、结语

“内卷”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及其影响的扩大,成了一种时尚趋势,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使交际更加幽默、时尚,而且可以更快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使新的语言成分不断涌现,同时,新的语言元素的加入也为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内卷”构词和其广泛传播原因的分析,人们可以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将随着语言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注释:

①关系图选取50篇网络流行语个案研究的文献论文制作而成。

②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1932)中把双关语辞对于表明主意的语辞的关系,分为下列三种:(1)音类同;(2)音、形类同;(3)音、形、义类同。

参考文献:

[1]李卓琳,冯青.何为“内卷”[J].文教资料,2021,(07):7-8+42.

[2]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05):96-110.

[3]高水红.内卷化:学校教育过程的文化再生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4):13-18.

[4]郭海洋.说“内卷”[J].语文建设,2020,(24):69-71.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一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王瑞.关于网络语言的类型例析[J].文教资料,2011,(23):39-41.

[7]张驰.网络流行语为何流行[J].文艺学术,2012,(8).

[8]焦风光.读懂“十大流行语”的时代内涵[N].商丘日报,2020-12-07(005).

[9]马若宏,王佩瑶.“内卷”新用法[J].汉字文化,2021,(19):114-115+126.

[10]刘杰.网络热词“内卷”与“躺平”初探[J].小说月刊,2021,(16).

[11]靳欣欣.浅析网络热词“内卷”[J].云南教育,2021,(2).

[12]王萌.内卷化:破茧成蝶的努力[J].人人健康,2021,(2).

[13]王琳君.网络流行语的现状分析[J].速读(下),2015,(5).

[14]颜婷婷,韩亚超.网络流行语现状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3,(13).

[15]孙永兰.试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6):136-139.

[16]刘金明,葛银凤.国内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17]付开平,杨婧.“被××”研究综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05):36-43.

[18]曾艳.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下旬),2019,(24):144-146.

[19]曹欢.“给力”与“奥利给”探析[J].今古文创,2021,(38):105-107.

[20]郭倩雯.基于语料库试析网络流行语“下饭”[J].今古文创,2021,(39):110-112.

[21]王宇.网络流行语用字现状研究[J].北方文学,2014,(9).

[22]王佩瑶.网络流行语“茶”的多角度解析[J].汉字文化,2021,(17):117-120.

[23]杨小漫.网络流行语“××子”探究[J].今古文创,2021,(35):101-104.

[24]吴俊锋.论流行语“牛逼”[J].品位·经典,2021,(1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