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方亚楠

马鞍村远眺

马 鞍村位于四川凉山州会理县新安乡南部约4 公里处,南距作为川滇分界线的金沙江同样约4 公里。金沙江支流——城河从村中由北向南流过,是村子饮用与灌溉的主要水源。城河东、西两岸为高耸陡峭的山脉,村民主要聚居在西岸的山前缓坡地带。

2015 年,国务院核准了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中国第四大水电站,初设蓄水位975 米,水库淹没区94.26 平方公里,马鞍村位于水库淹没区内,乌东德水电站建成后,整个马鞍村都将沉入水底。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保护水库淹没区内的文物古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7 年进驻马鞍村,对马鞍村周边的几处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

发现石狮

考古队员走访调查时,在马鞍村正中央的一处荒草中发现了一对石狮,周围散落大石块,石狮南侧为一条东西向的小路,西侧、北侧为民居,东侧则为一座垃圾池。两座石狮整体坐西朝东,北侧为雄狮,南侧为雌狮。两座石狮为砂岩材质,均呈蹲坐状,狮身与底座由一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整体形象粗犷,保存较为完整。

雄狮通高100 厘米,底座长83 厘米,宽49厘米,高16 厘米,全身雕刻线条状鬃毛,头上依稀可见旋状鬃毛,颈部鬃毛较长,一直延伸到背部和上肢。头部圆而大,昂首,头转向右侧45°,平额,圆眼瞠目,鼻与眼基本平齐,耳呈椭圆形,口大张,口内有圆形凹槽,颈部绶带悬铃,右前肢屈肢,脚下踩一绣球,尾部呈螺旋状贴于身上。

两座石狮相对位置

雌狮比雄狮略大,形态与雄狮对称,通高100 厘米,底座长95 厘米,宽50 厘米,高18 厘米。雌狮整体稳健而敦实,阴刻出长线条来表示鬃毛,鬃毛披满全身,线条自然流畅。头部大而圆,微扬,转向左侧45°。双目圆睁,凝视前方,鼻子与双目齐平,口微张,露出两颗尖锐獠牙,双耳略呈半圆形,颈部浮雕出项圈与铃铛,狮尾弯曲成半圆形贴于后背。雌狮粗壮有力的前肢笔直地站立,双腿分开,力量感十足。左前肢旁依偎着一只幼狮,高22 厘米,宽12 厘米,呈蹲坐状。幼狮头部同样转向左侧45°,双眼圆睁显得炯炯有神,龇牙咧嘴,口中牙齿整齐排列,造型憨态可掬。

文化内涵

马鞍村的村民为什幺要在村中安置这幺一对石狮子呢?通过走访村民,我们了解到,正对着马鞍村的城河东岸有两处山崖,山势陡峭凶险,坡度近乎垂直。较大的山崖名叫“老虎包”,略小的山崖为“小虎包”,曾有村民在此采菌、割草时发生坠崖事件。另外由于此地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老虎包”“小虎包”的陡峭山势使得这里极易发生山体滑坡。为了祈求村寨的平安,防止两只“老虎”作祟,清代的时候,村民们从金沙江南岸的云南省请来一对石狮安置在村中正对着“老虎包”与“小虎包”的位置,用以镇压两只“老虎”,抵冲两座山崖的凶险之势。

石狮作为辟邪驱恶之物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狮子由西域传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 年),月氏国使臣进贡狮子;阳嘉二年(133 年),疏勒国遣使进献狮子。在此之后,史书中关于狮子的记载才逐渐多了起来。

图①雄狮正视

图②雄狮侧视

图③雌狮

图④幼狮

石狮正对着的“老虎包”与“小虎包”

偏亮村石狮

刚传入中国时,狮子只是作为一种凶猛罕见的野兽被豢养在皇家宫苑中供达官显贵们观赏。狮子在佛教中担当护法,同时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狮子也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种图腾、一种文化象征,被视为辟邪驱恶的吉祥物,因此人们在修建宫殿、桥梁、房屋等时,总喜欢在门前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狮,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同时,石狮的摆放位置是有一定规矩的,一般左侧为雄狮,右侧为雌狮,体现着中国传统阴阳哲学中的男左女右观念。民间有狮子玩绣球的说法,所以雄狮脚下一般踩一只绣球,象征威力,俗称“狮子滚绣球”;雌狮脚边常依偎一只幼狮,称作“太狮少狮”,取自“太师少师”的谐音,寓意子孙昌盛、官运亨通。另外,民间还传说狮子爱玩夜明珠,因此有些石狮的口中会安放一颗能转动但不能取出的圆球,比如马鞍村的雄狮口部大张,口内有明显的圆形凹槽,应该是口中含有一颗石球,只是后来不知何故而遗失。

石狮作为驱邪避恶之物一般都摆放于门前,将邪祟挡于门外,但马鞍村这种用来镇山的石狮却不多见。2015 年,河北武安偏亮村的一座雕刻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母子连体石狮被盗,与连体石狮同时雕刻的还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偏亮村西北有石山两座,风脉甚急,古人曾言,必有石狮两座,方可调其风脉……今有常忠保、张礼等各族善心创建子母石狮一座,以调风脉……”从碑文可知,偏亮村村民为了调整两座石山的风脉,由村民捐钱雕刻了一座石狮放置在村中。此举与马鞍村放置石狮的目的不谋而合。

镇山石狮在石狮题材中属于比较稀少的一类,鉴于偏亮村镇山石狮被盗的教训,马鞍村石狮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据悉,随着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马鞍村村民在2019 年年底前也将移民至马鞍村西部的城河二级台地上、猴子洞遗址西侧,届时两座石狮也会一同转移。然而脱离了原来环境的石狮也就丧失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镇山文化内涵,这也是社会发展留下的一种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