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221000)

陈 磊●



微雕课堂,寻求高效
——对几个课堂细节的思考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221000)

陈 磊●

本文探究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若干细节,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了解学情,引导思考,回顾反思以及知识应用四个方面.

学情;思考;反思;应用

一、学情——教学的起点

【案发现场】“四则混合运算”针对学生对运算顺序容易混淆而出现错误,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来突破难点.

师:我的女儿和她妈妈晚上对吃什幺产生了分歧,女儿想吃汉堡,妈妈想吃馒头.小朋友们,你们想吃什幺?

生甲:汉堡,因为味美.

生乙:馒头,因为便宜.

统计一下,结果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馒头,接着出示:乘除好比汉堡,加减就是馒头,计算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反思】教师原本是想与生活中的实例形成对比,将乘除法比作汉堡,加减法比作馒头,预设学生都会选择汉堡,从而引出儿歌,这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但为什幺会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了馒头呢?原因是这次授课面对的是农村的学生,有八九个孩子根本没有吃过汉堡,而教师授课之前没有深入了解学情,导致在引导孩子回答想吃汉堡这个环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亮点却成了败笔,这样的课思维深度不够,课堂效率低下.

我想可以把这个设问改成:“加减法是年轻人,乘除法是老年人.在路上年轻人碰到老年人,该怎幺办?”学生们会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年轻人给老年人让路啦.”随即可以表扬学生:“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给老年人让路是讲文明的表现.所以,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后才能设计出开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奇思妙想有了生长的土壤.

二、思考——课堂生成的闪光点

【原音重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内容:中山桥是1路和2路公共汽车的起始站,1路车早上6时20分开始发车,每隔10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早上6时40分开始发车,每隔15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车几时几分第二次同时发车?你能列表找出答案吗?

1路车6:206:306:402路车6:40

【反思】教材中呈现的表格先替学生列举出第一次发车的时间,再让学生依样列举找出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如果直接呈现原题,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中的内容,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只能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任务,从而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教学时,先不直接呈现问题和表格,而是引导学生思考:1路和2路车第一次在什幺时间同时发车,你有办法知道吗?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启发学生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学生初步思考后,再呈现教材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表格中完成列举.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幺”,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够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

三、反思——搜索学生知识的盲点

【原音重现】“1平方千米等于几公顷”

在教学“1平方千米等于几公顷”时,一位学生是这样想的: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100=10000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是10000平方米的100倍.所以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另一位学生这样理解:“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扩大到10倍,面积扩大到100倍.所以,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反思】谁的想法更简洁?这种想法是怎样形成的?两种解法之间有没有联系?面对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该怎样处理呢?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目的不是比出孰优孰劣,而是要寻找到优解之所以能够形成的根由.显然,第二位同学预见了边长的变化所引起的面积的变化规律,才能轻松推导出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学习完新知识要及时回顾,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四、应用——教学的终点

【案发现场】两道习题的处理

求值:1-2+3-4+5-6+7-8+……+99-100.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结果只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师:这个算式有什幺特点?

生:正负数交替出现.

师:那在计算时能怎幺处理呢?

生:把每两个数看成是一组.

师:这组数有什幺特点?

生:和是-1.

师:有多少组这样的数?

生:50组.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确了思路…

变式:求值:1-2+2-3+3-4+4-5+……+99-100

教师提示:你会分析这道题吗?

生:正负数交替出现,两个数的和是-1,将两个数看成一组……

【反思】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面对多数学生没有思路的情况,这位教师没有马上告诉学生解题思路,而是通过步步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特点,逐步渗透解题方法.接着又出示了变式题,学生已经在刚才的启发中学会了如何思考,正要跃跃欲试,却又发现条件变了,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而这道题目,一方面是对上述方法的一个巩固,另一方面改变条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细节无处不在,学情、思考、反思、应用等,无一不是我们要关注的细节.高效的课堂营建需要教师注意各方面的教学细节,一个问题的妥善处理必定会锦上添花,一个小环节的疏忽也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教学细节,实现高效课堂.

G632

B

1008-0333(2017)11-0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