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井业

(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223600)

一、“集合与函数”的举例导入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具有难度高、抽象性强、概括性强的特点,且由于“集合与函数”本身就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节课,因此,为拥有良好的教学开端,教师就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层面出发,以真实案例为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集合与函数”知识充满好奇.同时,由于集合与函数概念较为抽象,使得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当高一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为学生解释概念时,学生能够对“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有深层次、直观的理解,从而保证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

例如,高一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集合”概念时,就可以为学生举出如下两个例子,第一,班级中16周岁以下的学生;第二,班级中长头发的学生.让班级中学生结合自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判断自己是否在上述两个集合内,并检验学生答案是否正确,通过举例子并让学生参与分析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二、“集合与函数”的类比导入

当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而类比导入方法则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考的基础上,巩固自己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但是由于类比导入对教师所导入内容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运用类比导入方法时,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导入内容分析工作,通过辨别所导入例子或导入材料之间的区别,进而判断所引入内容是否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匹配,保证学生在类比后能够从中获取到更多数学知识;二是合理选择导入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比教师所展示的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就应同时导入类比内容,以便学生可以直观分析与对比,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集合关系”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集合之间的关系,且可以掌握如何比较集合关系,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举出两个案例.(1)A={1,3,5,7,9},B={1,2,3,4,5,6,7,8,9,10};(2)A={班级中长发女生},B={班级中的女生}.让学生对比上述两个案例有哪些特征,并确定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集合与函数”的悬念导入

教师是学生成长之路的引路人,为此,在导入“集合与函数”知识时,教师就应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让学生既能够在悬念的引导下,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在分析悬念、意图解决悬念过程中学会运用本节课数学知识[2].由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数学能力相对较弱,其仍停留于初中成长阶段,因此,在设置悬念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合理控制悬念难度,保证学生能够以端正的态度思考悬念,并在分析、解决悬念过程中产生学习自信心,为自己后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函数知识时,就可以为学生提出“y=x和y=x2/x是同一个函数吗”这一问题,直观来看该问题十分简单,在第二个函数约分后即与第一个函数相同,但是分层考虑时,第二个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相对一定,因而,两个函数并不是同一个函数,当学生能够在教师悬念的引导下进行细致思考时,不仅会形成缜密的思维,也能够对函数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师合理导入后拥有更高的数学水平.

四、“集合与函数”的直观导入

由于在学生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之中也会接触到与“集合”和“函数”有关的内容,因而当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类似内容时,不仅可以直接刺激学生学习神经,促使学生对“集合与函数”有更新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重视程度与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学习场景之中掌握教师所导入的知识,保证课堂学习效果.在直观导入时,教师应遵照以下几方面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通过让学生细致观察教师所导入的图片、视频、文字信息,进而从中归纳与概括出集合、函数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二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产生数形结合的学习思维,在直观看到生活图片信息的同时,能够将其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拥有更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课程教学中,采用举例导入、类比导入、悬念导入、直观导入等不同导入方式时,能够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但合理导入均能够达到为课堂增添色彩的作用,为此,建议高中数学教师在重视本节课教学的同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导入方式,让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高中数学基础,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