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培培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初级中学 226500)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得教学目标更为直观和明确,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方式和时间更为灵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使用微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由于很多教师都采用课前预习的形式,让学生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铺垫,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这种阅读式的预习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找不出教学重点.引入微课教学改变了原有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预习和学习.微课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化,它借助语言、动态画面等形式来展现,让抽象化的知识变得生动化,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从课前预习到课中学习,再到课后复习,都更加有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在教材中找出相关知识,但对于初中生来说,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没有目标的预习,学生很难抓住学习重点.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搜集一些图形旋转的教学实例:转动的风车、风力发电机、电风扇、钟表…… 并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动感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知旋转,再用动听的语言描述图形旋转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视频中正确地认识图形的变换,对旋转形成初步的认知.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预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并为学生讲解旋转的概念,让学生不仅能从理论层面认知旋转,还能在实践中找出旋转的例子.

教师在课堂中,以微课的形式,运用动态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使学生的预习更具针对性,激发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课前预习效果.

2 巧用微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初中学生阅历较浅,经历的事件不多,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很难构建系统的抽象思维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微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借助活灵活现的动画,让学生亲眼观察实物,感知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借助微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解决相关问题,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常规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自主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但学生受思维能力及学习经验的限制,往往不能触及知识本质,也只能发现相交和相离两种位置关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展开空间想象,但学生很难凭空构建出直线与圆的第三种位置关系.这时,教师可巧借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提前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态视频,运用动画效果,将直线由点到线再到面,演示出直线与圆的第一种位置关系—相交,再动态演示由相交到相切,再到直线与圆分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间的变化过程,从而在大脑中构建思维空间图形.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从平面上画出几种位置关系,深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认知理解.

案例中,教师巧借微课的动态画面,直接演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动态变化中领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3 运用微课,促进课堂深度变革

传统教学观念下,思维活动模式己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容易形成浅层思维,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教师必须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对教师角色进行全新定位,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借助多种途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借助微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度改革教学课堂,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数学课堂高效、快速发展,实现数学课堂深度变革.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本节课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并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找出与此相关的解题方法,在课上时间再针对重点内容展开专项训练,但由于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有限,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课堂上引入微课,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提前预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有效浓缩二元一次方程组最精华的解法,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反复观看,认真学习,理解并掌握视频中的核心内容,找出理解不透彻的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预习中理解不透彻之处再进行深入探讨,并归纳总结相应的解题方法.

案例中,教师将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以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思考来预习知识,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深度变革,有利于构建优质数学课堂.

4 利用微课,深化知识概念理解

数学是抽象的代名词,数学中的很大一部分知识是抽象性的概念、定理、定律等,学生很难理解,而学生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概念、定理等解决数学问题,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的思维能力还远远不能真正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找出一种全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微课为学生讲解概念等知识,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引入知识,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经验等,分析勾股定理应如何应用在三角形中,如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本节课程难以理解部分,如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与勾股逆定理的区别的判定等,通过微课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深化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的理解更透彻,并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勾三股四弦五理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借助微课教学,教师可节省大量的课堂讲解时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录制内容不同的微课内容,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组,小组内观看不同内容的微课,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掌握相应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促进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案例中,教师在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运用微课,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性讲解,加强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深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借用微课,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数学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相关知识都一一详尽的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单一化,很难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会有所欠缺,容易出现一些知识漏洞,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知识碎片,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而这项工作对学生来说非常艰巨,很难独立完成.而借助微课教学,教师可将搜集的知识链条转化为“活”性物质,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朝着灵活性、创新性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在“分式方程”的复习时,教师可将之前运用的微课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学习部分内容,补充课堂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强化训练.在问题转化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分析应用题目,将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转化,使之成为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一旦遇见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就要按下课堂暂停键,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展开思考.在分式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利用微课投影,让学生回顾相关基础内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迁移,并借助微课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在知识欠缺处进行补充,强化学生认知,并加强相关知识的训练,这样学生借助微课复习了相应内容,对分式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构建和完善相应知识体系,深化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知.

案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微课,针对学生知识的不足处进行补充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更加深刻.

6 借用微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例题的解析过程,分析在解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知识点来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采用描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学生们分别画出y=x2和y=1/2x2的图像,教师让学生观察它的开口方向,以及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什幺?顶点是图像的哪一点?y随着x的变化,呈现什幺变化趋势?

案例中,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借助微视频的形式,展现了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具体化,方便学生掌握了理解,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总之,微课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中,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用新课改理念代替传统理念,恰当、科学地运用微课弥补教学中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