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爱建

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淄博 255100

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多伴有情感功能、认知功能障碍、思维和行为异常等症状,不能迅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并且在疾病的影响下多体质虚弱,住院期间跌倒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在精神科开展防跌倒护理管理十分重要[1]。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多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方法,长期用药对患者的思维功能、个体功能影响较为严重,若缺乏家人的陪伴造成患者跌倒的可能性较高,这对患者的健康和病情均造成了不良影响[2]。该次研究方便择取2018 年6 月—2019 年10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 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根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43 例和观察组43 例,分组开展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旨在探究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有效防跌倒管理方案,提升其住院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择取该院收治的86 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43 例和观察组43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20~63岁,平均(42.5±2.6)岁;病程2~8 年,平均(5.3±1.2)年;精神分裂症10 例,抑郁症11 例,双相情感障碍12 例,强迫症10 例。观察组内男25 例,女18 例;年龄21~65岁,平均(42.8±2.7)岁;病程2~9 年,平均(5.5±1.3)年;精神分裂症13 例,抑郁症10 例,双相情感障碍11 例,强迫症9 例。针对两组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上报并经过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进行临床检查确诊为精神障碍患者;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治疗用药过敏;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或功能障碍;合并意识障碍[3]。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为该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安全培训,以集体讲座形式为主,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跌倒的危害和防跌倒风险管理的了解,掌握更多的护理措施和技巧,对患者跌倒风险进行科学及时动态评估,开展针对性防范干预。护理人员积极发言,相互交流经验,共享信息,提升了护理质量。②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风险评估量表制定该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估结果包括轻度、中度、高度风险。针对不同危险程度对患者开展实施针对性防范护理措施,在其床头悬挂对应警示牌,病员衣右上肢醒目橘色标识。每周做一次风险评估,执行三级评估制度,成立管理小组对高危患者进行全天候责任护理到位,给予重点关注。在患者上厕所、久坐站立时给予提醒,对其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实时关注患者精神状态。③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干净、地面干燥防滑,走廊及房间内无障碍物,走廊、厕所安装扶手,及时对开水间、走廊、厕所、浴室积水进行清理,保证地板干燥。病区、走廊内需要保证光线充足,尤其在夜间时需要开启光线柔和的照明灯,避免因为光线昏暗导致视物不清而跌倒。床铺调整到适当高度,便于起卧;并加用床档及根据病情给予使用约束用具。④护理人员合理配置,对护理人员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排班遵循弹性制度,在工作高峰期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巡视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就餐管理,患者安排固定餐桌,由专门护理人员进行看护,避免就餐期间人数众多引发跌倒。给患者着舒适贴身的衣服,长短适中,鞋子大小合适,鞋底防滑。对夜间起床较多的对其起床原因进行了解和观察,对症处理减少其起夜频率。行动不便的可提供便盆,避免其自行起夜如厕。入睡前应督促患者及时洗漱和如厕,检查后尽早上床休息,降低其起夜频率。为患者和家属共同开展健康教育,告知其跌倒的危险性,增强其自我防护和安全意识,同时叮嘱其缓慢更换体位,避免因为直立性低血压造成跌倒。⑤告知患者及家属服用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⑥发生跌倒事件科室讨论后,及时上报不良事件,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不同原因所致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4]分值与患者病情改善效果呈负相关,以35 分为临界值,超过35 分说明患者有明确的精神病症状。

SF-36 生活质量量表[5]总评分为100 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护理满意度[6]采取问卷调查法,为患者及家属发放问卷,卷面共100 分,根据分值将满意度标准分为非常满意(≥95 分)、满意(85~94 分)、一般(75~84 分)、不满意(≤75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开展护理管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PRS 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PRS 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 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 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不同原因所致跌倒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原因所致跌倒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精神障碍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由于患者受精神疾病的影响会出现思维、行为、情感、认知等功能障碍,导致其成为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事件风险较高的患者类型,跌倒事件的发生不仅会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患者焦虑、恐惧等症状,对其病情控制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7]。有研究[8]认为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危害相比其他人群更严重,主要原因是该类患者因为病情的影响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及精神症状,会有攻击他人、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等不良行为,且患者更容易激动,因此其跌倒风险更高。该类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而部分抗精神疾病药物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易造成患者跌倒。由此可见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风险管理对保证患者住院安全性,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开展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PRS 评分(30.18±1.67)低于对照组(38.65±1.54)分,生活质量评分(75.52±2.27)分高于对照组(70.23±2.16)分(P<0.05);跌倒事件发生率4.6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0.93%,护理总满意度93.02%显着高于对照组76.74%(P<0.05),这与杨志平[9]的研究结果:观察组跌倒率6%低于对照组的32%(P<0.05),基本一致。针对观察组患者开展了防跌倒风险护理管理,针对科室护理人员开展了防跌倒安全专业培训,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使其掌握更多的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有重要意义;开展患者跌倒风险科学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高危患者,针对性地给予不同防范护理干预,保证风险管理具有规划性和个性化特点,开展高危患者的专人陪护可以提升其风险评估频率,能够保证患者住院治疗安全性;对病区布局和环境进行改善,保证病房和走廊处地板整洁干燥,夜间开启柔和光线夜灯,有效减少因为地板湿滑、夜间光线昏暗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等因素导致的跌倒事件[10]。加强患者就餐、夜间休息等管理,减少了其夜间起夜频率,避免因为眩晕或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导致跌倒。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BPRS、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该种风险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跌例风险。

综上所述,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风险,对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