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梅

济宁市中医院社防科,山东济宁 272000

周围性面瘫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病,即面部肌肉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面神经损害而导致。患者多为急性发病,可在几个小时或1~2 d内达到病情高峰,常表现为患侧表情缺失、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难以闭合眼睑、口歪眼斜等,在进食、说话时症状尤为明显,或可伴口角漏液[1]。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且可能引发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健康存在严重威胁,故需要积极治疗与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疗效肯定,患者接受度好[2-3]。而相关研究指出,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期间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4-5]。基于此,该院制订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并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就针灸治疗基础上常规护理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40例。纳入标准:均满足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且经临床肌电图确诊;首次发病,病程1~3周;认知功能正常;满足随访要求;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神经、肌肉疾病者;既往精神疾病史者;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者;临床资料缺失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不同意参与研究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22~74岁,平均(48.62±11.70)岁;面瘫位置包括:左侧42例,右侧28例。研究组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21~73岁,平均(48.15±11.52)岁;面瘫位置包括:左侧43例,右侧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采取抗炎、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基础治疗措施,并配合局部针灸:针灸主穴选择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等,并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配穴,如阳白、太阳、足三里、颧髎等;1次/d,30 min/次,每15 min行针1次。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并开展眼部、口腔等护理。

研究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局部按摩。起病首日对患侧进行按摩,患者取健侧卧位,护理人员站于患者背侧,热敷面部,以拇指指腹沾少量50%乙醇,从耳前区分3条线进行扇形按摩。第1条顺着发际线向上按摩至前额;第2条斜向上延伸至眼角并绕眼眶进行按摩,并从从耳前区水平向前至鼻尖按摩;第3条从耳前区斜向下至口角并绕口周开展环状按摩。按摩时注意控制力度,以产生良好刺激、微痛、微热感,患者可耐受为宜,总时间控制为15 min左右。后以手掌沾50%乙醇,以大小鱼际肌对腮腺区进行向心按摩,从轻到重,2~3次/d,3~5 min/次。 ②功能锻炼,开展时间为针灸2周后,指导患者对着镜子进行训练。眉部需尽可能皱眉,增加内侧力度,并用力抬眉,可在眉中部用力,如产生抵抗,可以手辅助。眼部需用力闭眼,可配合手部施力,后交替紧闭双眼与轻闭双眼。鼻部则应扩大鼻孔后缩小鼻孔,并用力皱鼻。唇部可以手按压嘴角,向前伸,后用手压住嘴角两侧,向后拉。运动上唇,露出牙龈,如力量不足,可配合使用手指。运动下唇,露出下牙龈,以出现颈部肌肉紧张感为宜。指导患者唇部抿一物品,试着利用唇部使其移动。③穴位按压,选择额部、眼部、鼻唇沟、口角、乳突5个瘫痪位点开展按压,以手掌、手指对阳白、太阳、颊车、地仓从上到下进行按压,5 min/次,以通经活络。④心理康复护理,与患者积极交流,讲解周围性面瘫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针对其焦虑、抑郁的原因进行疏导,并叮嘱家属多关心、关爱、劝慰患者。强调康复护理对改善其症状的价值,并讲解成功治愈案例,提高患者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说话,微笑、进食时无口歪眼斜;有效:症状减轻,面部稍微不对称;无效: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进展。总有效率以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计。②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portmann评分法)评分。包括皱眉、闭眼、动鼻翼、吹口哨、微笑、鼓腮6个项目,各项目按照无自主运动、有轻微自主运动、运动减弱、与健侧相同分别计0、1、2、3分;再加上安静时印象分按照优良差分别计2、1、0分;总分0~20分,分值越高表示治疗成绩越好。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总分100分,分值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以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计。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3周对照组(n=70)研究组(n=70)t值P值5.82±1.04 5.78±1.10 0.221 0.825 8.71±1.68 10.55±2.25 5.482<0.001 11.18±1.95 13.95±2.14 8.005<0.001 14.26±3.78 17.64±4.06 5.098<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未完全明确,但考虑与病毒感染相关,对患者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且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面神经永久性损伤[6-7]。针灸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但该病的后期康复仍然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8]。早期康复护理指的是从患者急性期开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模式[9-10]。就该次研究所制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来看,局部按摩有利于加快血运,并对面神经产生良性刺激,发挥出肌肉牵拉效应,为神经、肌肉的恢复提供动力[11-12]。面部功能锻炼,也可刺激面神经,改善血管痉挛,实现对神经、肌肉收缩能力的训练,可预防肌肉萎缩、痉挛[13-14]。配合穴位按摩,则可进一步通经活络,加快面神经功能恢复。积极加强对患者的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度以及积极性,对促进其康复也有一定作用。

该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82.86%)(P<0.05),提示该护理方案效果理想,有利于患者康复。治疗后1、2、3周研究组portmann评分分别为 (10.55±2.25)分、(13.95±2.14)分、(17.64±4.0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则进一步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党睿等[15]研究中,对乙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干预后,治疗1、2周时portmann评分分别为(10.9±2.3)分、(14.1±2.3)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P<0.05),与该次研究一致,也验证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面瘫患者康复的价值。在护理满意度上,该次研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78.57%)(P<0.05),考虑与积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并丰富护理服务内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易媛媛等[16]研究中,对研究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也进一步验证该方案对改善患者护理服务体验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面瘫症状,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