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慧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一体建设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法治观念的正确树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的法治教育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存在法治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学校法治教育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应从高校以及社会两个层面完善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2-0142-02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震撼世界的姿态大踏步行进民族复兴的步伐。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幺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这三个深刻、凝重的发问,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必须作出正确解答的重大考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这三道重大考题给出了坚定而明晰的答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观念指的是公众对法律的地位、作用以及性质的认识,是公民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法律观的综合。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否健全,对法治国家的建设十分重要。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法治观念的正确树立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都有深远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一)法治观念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年,尽管我国已经在大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就决定了民众的思想观念同样落后于其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同时由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中超过五分之四的学生都来自于贵州本地,所以该校学生的法治观念普遍较为淡薄,法治理念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大学时期是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个性发展,同时受到一些腐败行为过度宣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有重权力轻法治等现象,在解决有关自身的问题时,因其稳定的法律心理和法律意志尚未形成,通常会倾向于用非公正手段、非法律方法解决问题,更达不到国家要求的“遇事找法、用法”的状态。

(二)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一个人法律知识储备的充分与否,对其法治观念的树立意义重大。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同时掌握的法律知识匮乏,导致其法治思维和观念以及法律意志严重缺乏。该校大部分学生还只是把法律看成促进社会安定、限制个人行为的一种手段,认为掌握法律知识的充分与否对自身影响不大。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中只有10%左右的人对宪法有所了解,约有65%的学生对民法一无所知,而对刑法、经济法等有所了解的更是稀少。由于法律知识储备的不足,使得该校学生在自身利益遭受威胁时,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更有甚者,一部分学生的法律知识严重匮乏,对“违法”与“合法”的界限理解不清,造成法治观念淡薄,最终出现违法犯罪的现象,在面对社会违法行为对自己造成损害时也不知道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合法权利与利益。

(三)学校法治教育制度不完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由于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所以高校法治教育对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作用较大。然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大学生法治教育制度方面尚未完善。虽然国家教育部、中宣部已经在全国高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程,但其涉及法律知识很少,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树立法治观念的效果。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过于概括,没有联系学生实际面临的法律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即使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也难以将法律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的法律问题。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虽然有部分法学老师开设了一些法学类的选修课,但毕竟选修人数有限制,一门课只能50人选,全校有1万多学生,所以只能是极少数的学生能多学一点点法律知识。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就更难。

二、法治观念树立存在问题的原因初探

(一)基于学校法治教育层面

尽管我国高校已经开设了法治教育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造成大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法治观念淡薄。因为2018年之前,学校教育在中小学至高中阶段并未设置法律教育课程,所以大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就要从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开始教学。同时,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对法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安排非法学专业的教师执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由于教师自身法律知识的匮乏,导致教学效果更差。与此同时,非法学专业的教师缺乏司法实践,教学的理论脱离学生、社会实际,缺乏教学实践,无法将法治教育推行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意义不大。

(二)基于社会环境层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大学生很多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地学习,远离了家长的管束,同时,大学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酒吧、网贷、网吧等的出现,使校园攀比问题出现,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中仍然存在部分领导干部以权钱谋私、权力滥用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2]。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以德治国”以及封建社会时期的“以德为主,以刑为辅”思想理念的影响,使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会通过道德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在贵州西部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自幼接触法律知识几乎为零,基本就是法盲。毕节试验区的法治宣传仅仅局限于在各级政府网站上、为完成政治任务在离市区交通放便一点的乡镇普法、律师协会偶尔会下乡做一些宣传、司法局的“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也因要求律师免费服务而效果很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法治观念基本没有。

三、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树立的策略

(一)健全高校法治教育手段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提高公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2]。高校是大学生法治观念形成的主要场所,在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需要健全自身的法治教育手段:首先,要提升教学队伍建设。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专业的法治教学队伍,通过完善考评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足够的法律基础知识;其次,转变观念。目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仍较为关注专业课的教学,对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法治教学低效。学校需转变教学观念,将法治教学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重视对学生法治观念树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当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法治教育脱离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导致学生学法、知法,但不会用法、守法。所以,学校应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开展模拟法庭的方式完成教学;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法律活动;到七星关区人民法院或毕节中级人民法院去旁听庭审,以完善学生守法、用法的能力,进一步促成法治观念的树立。

(二)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所以应该尽可能优化社会法治环境。首先,基于思想层面,一方面毕节试验区的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应着重报道毕节试验区正能量的新闻,减少负面新闻的报道,防止学生受辨别能力限制而被误导。其次,健全法律制度。尽管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健全,但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需进一步健全法律体系,切实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环境,提高学生的法律认可度,树立法律的权威。再次,加强监督。引导大学生参与法律监督,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对学生举报的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严惩,尤其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老师违纪违法的事例只要符合公开条件的都应该向在校生宣传,加强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形成自觉遵法守法的习惯,为社会、政府培养既有专业知识也有法治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束语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有利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作为毕节试验区最高的高等学府,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对毕节试验区服务,这里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需要通过健全法治教育手段和优化社会、校园法治环境,推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培养,为毕节试验区成为毕节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张莉.理想信念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法治观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4):124-126.

[2]张守波,魏连俊,李立菊,付国印.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及培养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16,7(03):70-72.

[3]韩迎春,陈志惠,张品秀,于向平.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与提升[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