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千越 段 莹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最近几年,我们透过大众传媒能够发现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校园欺凌事件只增不减,欺凌者低龄化、被欺凌者受害程度之大、发生普遍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在之前大多数的讨论或者调查中我们大家所讨论的关注点基本上都是集中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两方面,但是针对旁观者却知之甚少,对此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据调查表明,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如果能够介入其中,通过语言或肢体对欺凌行为进行制止,就会有超过五成的概率避免欺凌事件的发生[1]。但就目前来看,这仅仅是理想状态,在实际生活中旁观者往往都是对欺凌事件漠不关心,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最终对个人、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针对旁观者不作为现象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此类情况发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整治对策,对于保证我国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欺凌和旁观者不作为

(一)校园欺凌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学生个体或群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进行恶意欺辱,导致后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行为,其手段和方式包括语言、肢体等,是一种对社会稳定危害性极大的恶劣事件[1]。

(二)旁观者的不作为。旁观者的不作为行为是指人们在看见或获知欺凌事件发生,能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制止但没有进行干预的行为。一般可将其分为三种:帮助旁观者。这类人群并不是事件的主导者,其目的性并不明确,但是参与在事件中并实施了欺凌行为;强化旁观者。这类人群会起到了一定的“强化刺激”作用,促使事件的恶化程度加快、加大,对被欺凌者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可能煽动欺凌者产生进一步欺凌欲望。第三种:冷漠旁观者。即对事件表示毫不关心,无论发生什幺都与自身无关,在欺凌事件进行的过程中不采取任何措施。与旁观者的不作为相对应的是作为的旁观者,他们会主动干预欺凌过程通过报告老师家长或直接制止欺凌者继续进行欺凌。

二、校园欺凌中旁观者不作为的成因

(一)个体原因。学生年纪较小,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每个个体的性格也是存在差别,有人天生好帮助他人,也有人不愿意去做那个出头鸟。从侧面反映我国在治理校园欺凌这一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对校方是否能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是不确定的是怀疑的态度,才使得学生们在作为与不作为之间犹豫不决。因此,学生性格的培养,学校对于校园欺凌问题处理的方法也对学生们在遭遇欺凌事件时的反应有着内在的干预[2]。

(二)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和氛围对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原生家庭、父母溺爱或过于严厉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促使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通常来说,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让子女的身心发展更为全面,保持在一个积极健康的水平。父母对孩子的尊重鼓励和支持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完善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一个充满正能量和爱的阳光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自身就不可能成为欺凌者与旁观者更不会成为受欺凌者。

(三)社会原因。整体社会现象造就了学生冷漠态度,学生们之所以选择跟从大众旁观,可见当下的社会风气是多能影响到每个人的行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完全是当代人的冷漠,更多的是那些接受帮助这类人的自身对于外人给予帮助的冷漠。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渗透到的是从内心深处一个人对社会冷暖的态度。要想创建和谐友善的新社会风尚,此项工作也是刻不容缓的。

三、校园欺凌的治理措施

(一)国家层面。我国应就校园欺凌问题结合宪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制定有关反校园欺凌的保障机制,对校园欺凌、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的行为年龄等进行严格界定,强调并具体细化欺凌者的处罚、强调被欺凌者的权利和旁观者的义务,明确校园欺凌事件的责任主体,并在校园中成立校园欺凌事件的专项整治机构,确保多个相关部门有效联动,安排专人这项工作进行负责,最大程度上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同时,在校规中增加奖励措施,对于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避免事件恶化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从而以此激发人们的干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避免遇事冷漠、毫不作为的情况出现。对于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立即调查取证,尽快尽好的将问题调查清楚并严格处理,对欺凌者依照实施欺凌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教育或拘留矫治,并对本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和奖惩情况进行公示。

(二)学校层面。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会议探讨、咨询相关政府部门等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策略和制度,保证校园安全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上级下达的各个相关文件政策严格落实,坚决杜绝搞形式主义,明确老师的责任与义务并将其作为教职工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每个中小学还应该增设心理疏通室,不仅要帮助遭受欺凌的学生减轻在心理上的伤害,还要对欺凌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校的任务和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学校作为一个为教育服务行业的平台,其最大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坚持公平正义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对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学生应积极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价值观念,并制定一套让学生重回阳光的服务计划。

(三)家庭层面。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平时要多参与并表明对社会问题的处理或态度,为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以身作则去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提升孩子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在当前竞争环境下的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长由于存在攀比心理,都想在孩子的成绩上一较高低,认为成绩越好才是孩子更加优秀的表现,反而对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想法不甚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更是十分少。久而久之会在无形中让孩子处于压抑和不安的状态之中。如果这种不良的情绪带到学校,很可能因为同学间产生矛盾而爆发出来,使得其他同学成为被发泄的对象。因此,家长要切实转变只要学习好不管其他方面的发展的心理态度,经常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给予他们被尊重的感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帮助和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四)社会层面。在公众舆论导向上,应进一步引起广大民众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关注,了解这类事件所能产生的巨大危害,透过大众媒体引起社会关注。

在社会文化防控上,取缔查处各种社会上的暴力文化的宣传,改善社会文化的大氛围。在社会秩序重构上,应尽可能促使人们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关系,多多进行互帮互助活动。在增强社会支持上,完善社会工作服务,净化网络空间。在社会治安营造上,加强群防群治,推进安全保卫,提高社会控制力。

四、结语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愈发常见,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一问题,防范和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每个方面都不容忽视,都应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以集体的共同努力减少和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出现。最后,希望所有青春能够被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