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婕 宋科莹

摘 要:本文将从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优势入手,总结国内常见的3种文旅融合服务模式,指出国内文旅融合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机制建设、加强行业合作和地区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提升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开放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路径研究”(LGJD202104)。

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后,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开始在原有的传统服务基础上实行文旅融合,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和所在地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再只是单纯地观光,还要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同时,近几年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处于稳定增加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也不断被用于图书馆内部,这些有利因素都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提供了一定基础。

(一)政策推动优势

政策优势方面,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功能转型升级。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二)区域覆盖优势

区域覆盖优势方面,全国已形成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级、社区级多层级全覆盖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基本上延伸到全国旅游景点。《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 212个[1],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 088.26亿元,比上年增加23.51亿元,增长2.1%,表明公共图书馆为旅游提供文化旅游方面的信息服务已经具备很好的地域优势和人员规模流量优势,对于几十亿人次的游客来说,除了欣赏自然景观外,也需要图书馆为之提供配套的区域旅游文化信息服务,而提供旅游文化信息服务和空间休闲服务正是图书馆所擅长的领域。

(三)科技支撑优势

科技支撑优势方面,随着移动图书馆、智能服务机器人、多功能信息查询屏、各类服务类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应用于公共图书馆,海量的馆藏文献数字化,图书馆有足够的文献满足游客的旅游信息需求。图书馆和旅游景点合作,可借助技术设备在旅游景点区域设置24小时图书馆,并定制相应的旅游信息推送给相应的App和多功能查询屏,让游客在景区内图书馆随时享受本地化信息服务。智能服务机器人还可以开展双语翻译服务,让国外游客在了解本区域旅游文化时减少因语言障碍带来的不便[2]。

相关政策的提出为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发展提供了指引,经济水平的提高、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以及人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动了图书馆和旅游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服务效率。在这些优势的加持下,国内部分公共图书馆陆续展开了旅游信息服务。

(一)旅游信息服务模式

旅游信息服务模式是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最早举措,表现形式有建立旅游文献阅览室、设立旅游类文献资源专架、举办各类阅读活动[3]。例如,上海图书馆藏书1 300多万册,居全国第二。馆内的每个阅览室分类明确,其中,旅游体育阅览室不仅设置了网络接口、充电插座,让读者可以放心地使用自带的平板、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不用担心电量问题,还提供了最新出版的旅游文献,包括相关纸质图书、期刊、地图等,以及收录了不同国家制作的旅游视频的多媒体数据库[4],使读者可以通过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视频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

(二)“游住购”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代表着旅游地的文化形象,在旅游中扮演的角色与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的游、住、购紧密相关[5]。

1.成为旅游胜地(游)

放眼全国,公共图书馆变身旅游景点的案例不在少数。随着社交软件的不断涌现,很多公共图书馆由于其独特的外观设计以及特色的馆藏,在社交软件上成为众多网红大力推荐的国内外游客旅游的必到地点。例如,随着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2》的热播,距离艺人们生活的蘑菇屋不远的小镇上,有座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的图书馆伫立在青山翠竹间。又如,2021年国庆期间,上海图书馆因其展出的《新年画中的共和国史》,也成为不少游客感受祖国日益强大的打卡圣地。

2.融入特色民宿(住)

作为出行休息的落脚点,民宿是每个旅游爱好者都必须光临的地方,在文旅融合的政策推行下,民宿不再是过去大众眼里的传统形象,在空间设计和布局上,民宿和图书馆的结合集外在颜值和内在实力于一体,游客不用顾忌自身时间的局限,在景点观光一天后,回到民宿中可以阅读、进行亲子交流等活动,身体放松的同时精神需求也得到满足,旅游体验感因此大大提高。例如,温岭市石塘镇栖衡石社民宿内有一个面朝大海、外观用玻璃打造的“澜山蓝概念书屋”,是温岭市图书馆的家庭分馆,馆内共有1 400多册书籍,并与温岭市图书馆及其他分馆通借通还,为住宿的游客以及民宿内的服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阅读便利。

3.开发文创产品(购)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作为传递旅游地文化的载体,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为旅游地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6]。图书馆基于地方历史底蕴,以不同载体的文创产品呈现和传承着所在地的文化。2017年1月,国家图书馆被确定为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一;2021年7月16日,国图·津湾文创空间正式开放,坐落于天津津湾广场,总面积3 000 m2有余,除出售、借阅书籍外,还有基于国家图书馆馆藏及天津特色的典籍、民俗、名人等资源开发的各类文创产品[7]。

(三)文化合作展览模式

我国的“其他公共文化单位”包括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这些单位有着共同服务公众文化的责任,而这一共同责任也为公共图书馆与这些文化单位开展合作提供了条件。在文旅融合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借鉴国外已有的实践经验开展与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的合作。2020年5月7日,璧山区图书馆和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合作举办了文物展览,这次展览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中提到的倡议:“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8]文物走进图书馆让游客不仅欣赏到了当地的特色历史,还提高了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加深了对旅游地的美好印象,从而树立了口碑,为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目前,开展与旅游相关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只占少数,大部分图书馆还处于实践之前的准备阶段,而这些已经开展的旅游服务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缺乏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面向的是来图书馆做功课、借阅书籍或查找文献资料的人群,文旅融合后,图书馆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在服务上进行了创新。比如,作为游客打卡拍照的网红图书馆在原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开设旅游专题读者活动,以及为到馆的带队导游和游客提供咨询服务[9],所以图书馆需要具备跨行业的服务馆员。

目前,各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大多为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等专业,文旅融合后,进入图书馆的游客人次增多,图书馆馆员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更多的是外国游客,在交流方面,馆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口语水平,还要具备大量的旅游专业知识;同时,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图书馆文创产品要打破千篇一律,融入创新、实用这两个元素,让游客眼前一亮,有购入囊中的冲动,而图书馆目前缺乏旅游、外语、设计等专业的人才,这就需要图书馆尽快引入、培养相关方面的人员。

(二)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

我国部分开展旅游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其实践处于摸索、不成熟的阶段,评价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馆员的个人责任不清晰、服务态度不积极主动,而馆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决定着读者的满意度。因此,完善内部机制能够保证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使文旅融合环境下的图书馆内部人员队伍不再像之前那幺单一,同时规范馆员工作态度,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

(三)文旅服务不丰富

文旅融合政策提出后,国内一些公共图书馆积极实践,馆外为游客提供书籍,如在民宿设立分馆或者在景区建立移动图书馆,馆内设立专门的旅游类阅览室,方便个性化需求的读者,或者和其他文化单位合作举办展览,但是图书馆仅有这些文旅服务还远远不够,图书馆应该将内部空间宽敞等有利条件合理运用起来,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文旅服务,吸引有多元化需求的游客进入图书馆。

(四)发展不均衡

文化部和旅游局合并的政策背景下,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旅游地公共图书馆都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运用交通便捷的选址优势,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越来越成熟,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级图书馆在旅游服务实践中陷于劣势处境,如由于存在资金不充裕、馆员队伍不庞大等问题,没有专门开发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而且文献资源不雄厚导致图书馆没有和一些特色民宿达成合作,文旅融合发展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的图书馆。

(一)持续培养复合型人才

1.培养跨行业服务人才

首先,图书馆可以和高校合作,在毕业生具备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图书馆基本业务的培训,培训完成后可安排其到旅游文献阅览室或者图书馆咨询部为游客答疑,通过这一举措为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解决图书馆缺乏旅游、外语等专业的馆员的问题。其次,图书馆内部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培训导师,可与旅行社开展合作,一方面,由旅行社资历较深的导游为图书馆馆员开展旅游知识培训;另一方面,由图书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为旅行社导游开展馆内业务、环境、发展历史方面的培训。此外,由于来馆的游客不局限于国内,所以馆员需要加强外语学习,提高自身口语水平。

2.培养文创研发人才

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都有专门的区域作为文创产品的出售宣传点。文创产品作为纪念物和当地特有文化历史的体现,吸引了很多游客,考虑到文创产品的长久发展,图书馆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应该融入大众生活元素,在保护和传承文化资源的前提下,让游客买回去的文创产品在实际生活中有使用价值。在这方面,图书馆需要借鉴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做得久、做得好的博物馆的经验,多和其他博物馆进行联谊,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并注重文创设计人员的外聘,可通过开展创意设计大赛或者图书馆每年的招编考试设置专业限制,引进高质量的相关人才,全面提升文创产品的研发能力。

(二)推进各项机制的完善

1.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图书馆在每年寒暑假、“五一”和国庆假期内会迎来游客到访量的大幅度增加,在这个期间相关部门应设立“一天一评价,一周一考核”机制,在每次旅游团队和零散自行参观的游客离开前,通过纸质或电子版的问卷调查获取评价意见,并且利用每周游客到访处于低谷期的时间段,对馆内各部门人员进行专业服务知识考核,馆员通过考核进行自我反思并查漏补缺,增加自身的理论储备,从而提高服务水平,给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2.完善激励竞争机制

没有激励机制的吸引,各岗位的馆员就会缺乏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动力。因此,图书馆应该改革原内部工资制度,在评价考核的参照下,对不同岗位收入分配设立绩效奖励。例如,可以根据综合表现,设置周奖、月奖、季奖,给予获奖馆员相应的福利,如发放购物卡、电影票等,从而提升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开放合作,拓展文旅服务

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走访当地有非遗文化的村寨,寻找具有传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在村委会的引荐下,与传承人达成合作,定期在图书馆举办传统技艺活动,如陕西的刺绣、皮影戏等;图书馆还可以聘请书法机构擅长不同字体的大师在馆内举办临摹活动,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让不同地域的游客慕名前来,进而了解当地特有的文化习俗,加深对旅游地的印象。

(四)交流互助,实现差异平衡发展

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虽然没有交通便利等优势,但其所处位置大多在民族区域,当地特有的民俗和历史文化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如果能够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也会获得长远的发展。

针对各地区图书馆发展不平衡这一现象,在旅游服务方面,做得好的省、市级图书馆应该多帮扶县、乡级图书馆,在每年旅游高峰期期间,与县级图书馆互相观摩馆内开展的活动,并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交流心得体会,相互提出建议;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做得好的图书馆可以给予其他图书馆指导建议,将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在资金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县、乡级图书馆的财政支持。除此之外,各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如因特色建筑吸引游客的图书馆可以向到馆游客宣传民族地区的图书馆,这对彼此的发展有着长远意义。

在文旅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反思,不断完善,探寻更多与旅游业融合的实践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提供信息、服务社会的功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7-05)[2021-12-19].http://zwgk.mct.gov.cn/zfxxgkml/ tjxx/202107/t20210705_926206.html.

[2] 王世伟.关于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重塑的五个问题:再论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服务重塑[J].图书与情报,2019(1):80-90.

[3] 李阳.“图书馆+旅游”融合发展实践与吸引力要素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0(11):23-29.

[4] 吉佳.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旅游信息服务[J].图书情报导刊,2016(3):6-7.

[5] 王世伟.论图书馆旅游功能的发挥[J].图书馆杂志,1995(6):33-34.

[6] 查炜.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考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2):99-105.

[7] 人民资讯.国图首个大型文创空间落地天津近千种文创产品亮相[EB/OL].(2021-07-17)[2021-12-19].https://baijiahao. baidu.com/s id=1705505280017554993&wfr=spider&fo r=pc.

[8] 搜狐网.文化新地标!图书馆+博物馆,璧山竟让它们水乳交融![EB/OL].(2020-05-09)[2021-12-19].https:// www.sohu.com/a/394039842_355626.

[9] 周立飞.公共图书馆开展旅游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法[J].图书情报知识,200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