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灵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常德 415000)

引言

近年来,文化、科技、娱乐等领域都出现了以沉浸式为名的诸多新兴产业、业态、产品。自发展沉浸式体验被写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沉浸式体验的应用已经覆盖景区、展厅、餐厅、文化公园、农业产业示范园、商场、博物馆、村落等场景。戴斌指出要将“游客满意度高不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强不强”“发展动能新不新”作为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1]。考虑到参与沉浸体验者愿意体验这种非凡的具有“个体感”“存在感”“价值感”的项目[2],本文将以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为研究对象,提出常德市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的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常德市文旅资源的资料预处理

常德位于湖南北部,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森林城市”等称号。经过大量的文献收集,笔者将常德市的文旅资源分为8 种类型(见表1)。

表1 常德市文旅资源类型

(二)确定研究对象

常德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万物皆可沉浸”,本文根据旅游规划的“独特性”“最佳综合效益”原则,选择代表“隐逸文化”的“桃源仙境——世外净土桃花源”,以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为研究对象。

二、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点评的文本内容分析

(一)数据获取

互联网时代,游客喜欢在相关的社交媒体上以点评、游记等方式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分享、评论,这些内容与问卷调查后的感知数据高度一致。为尽可能多地搜集游客观看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后的体验数据,本文以“桃花源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桃花源记”等为关键词,利用数据采集器分别从美团、大众点评、去哪儿、马蜂窝网站初步获得58 条、95 条、16 条、7 条有效评论信息作为数据样本,使用ROST CM 6 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内容挖掘。

(二)评论内容预处理

为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对评论结果进行预处理。首先,人工删除评论内容中的表情符号等无意义的内容;删除点评网站上的“时间”“交通”“推荐指数”等引导性的格式文字。其次,将意义相似的词汇进行替换、合并处理,如将“方言”“常德话”“桃源方言”“常德土话”替换成“常德话”;将“非常德市民”替换成“外地人”等。

(三)数据与结果分析

1.高频词分析

运用ROST CM 6 软件对处理后的文本文档进行分词处理,特别注意根据评论情境完善好“桃花源”字词意义,分别为“桃花源剧”“《桃花源记》”“世外桃源”“桃花源景区”。接着进行词频分析,删除“然后”“大概”等无意义或者与桃花源演艺主题无关的词汇,在词频基数为200 的结果中筛选,获得排名前40 的高频词汇(见表2)。

表2 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排名前40 的高频词汇

从表2 可看出,词频最高的是“演出”,反映游客对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的感知是非常明确的,排名第5 的“实景演出”、第9 的“桃花源剧”都说明游客对“实景”演出形式与演艺内容非常认可。游客对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场景” “游船”“演员”等方面。

2.语义网络分析

运用ROST CM 6 软件针对桃花源景区演艺旅游高频词中的词语与其他词语同时出现的频率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得到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游客点评的语义网络图(见图1)。

图1 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游客点评的语义网络图

从图1 可知,游客点评的语义网络图大致包括4个部分:由“演出”“景区” “桃花源”组成的最核心三角区;由“常德”“场景”“实景”等组成内包围区;由“演员”“灯光”“游船”“游客”等组成的外包围区;由“门票”“桃花”“故事”“陶渊明”等形成的发散区域,这4 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游客对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的整体形象认知。

3.情感形象分析

运用ROST Emotion Analysis Tool 对176 条游客点评内容进行情感分析,得出游客对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的整体评价为积极情感,其中处在“高度”阶段的积极情感占44.32%;“消极情绪”的游客占比6.25%,其余是“一般”状态,游客主要提到“景区内讲解员服务态度不好”“等车时间长”“听不懂演艺中大量的常德话”“吹冷风”等。

三、桃花源景区发展沉浸式旅游演艺的思路和建议

(一)思路

沉浸式文旅的体验活动可从“沉浸式技术”“场景设计”“游客体验”3 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是沉浸技术的运用。沉浸状态的实现需要“呈现端”“控制端”“实现端”的共同配合,以及音视频新技术与文旅之间不断融合和创新应用。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深受游客好评,但在沉浸技艺等方面必须保持忧患意识,保持创新。二是场景设计的优化。场景是基础,剧本是灵魂[3]。关于桃花源景区的旅游演艺,大多数游客使用了“震撼”“惊艳”等词语来形容漫天的桃花雨,但也有游客留言“除了第一个邂逅渔村的水上场面感觉很好之外,其他所有的场景都是简单生硬地图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三是游客体验的提升。我国本土受众看重“游戏性、故事性、艺术感(体验过程中或后在社交媒体传播照片、短视频内容)”[2],而游客点评“需要8 级德语才能完全听懂整场常德土话的演出”,说明演艺中本土语言影响了体验效果。同时,桃花源景区适合游玩2 ~3 日。但从点评文字来看,游客大多是一天内匆匆游玩结束。

(二)建议

1.与“桃源工”融合

“桃源工”是与建筑、家居、文化交往有关的木雕、刺绣、玉石雕等手工技艺的简称,多元文化融合成就了这一特色的湘楚民间手艺。桃花源景区发展沉浸式旅游演艺可发掘“桃源工”本土文化,注重“桃源工”文化内涵,不断进行内容创新,提升自身品牌优势[4]。具体来说,桃花源景区要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与“桃源工”建立链接。例如,桃花源景区中的标志性建筑都尽量采用桃源木雕的常见元素。

2.优化游客全过程沉浸式体验

演艺运营方与桃花源景区管理方相互配合,共同为游客营造良好的跨时空沉浸场景,优化游客在“观演前”“观演中”“观演后”3 个环节的消费体验。观演前要关注全局,预防为主。首先,桃花源景区要重视整体宣传与预订服务,派专人负责“中国·桃花源”官方网站和“常德桃花源景区票务预订平台”的日常运营;其次,关注常见旅游网站游客的点评文字,可与第三方平台保持联系,及时处理相关信息,虚心采纳游客的合理建议,针对游客的抱怨给出合理的解释说明;最后,优化游船设计细节,如制定保暖、防蚊虫、防溺水等预防措施。观演中要强化服务细节与沉浸体验的渲染。还要加强演艺相关人员的培训,避免游客带着不好的情绪观看演艺;在游客购买旅游演艺门票时向其赠送宣传单页;演艺场地内的船工或船姑在开船时统一采用“拉歌”活跃气氛,另外每船配备一名专职的解说人员,在演艺开始前教授一些常用的常德话,便于游客理解演艺内容;活动结束后场地卫生的保持等;观演后要与游客建立良好关系,增加游客的重游率[5]。

四、常德市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的策略

基于对桃花源景区发展沉浸式旅游演艺的措施分析,常德市可利用地缘优势,借助“世界旅游目的地”张家界,抓住湖南省“五张湖南名片”中的“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凭借辖区内唯一的5A 级景区“桃花源旅游区”,以及常德市8大基本类型文旅资源,除了演艺形式外,可增加设计或引入相应的沉浸体验项目,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常德市可采取3 个方面的措施建设成为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第一,借势引流。借助湖南文旅融合发展的势头,分流周边城市张家界景区的部分游客量,打造常德亲水亲农的城市形象。第二,聚力筑巢。分类、评估、筛选本区域的沉浸式文旅资源,从政策、市场、技术、财务等方面合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第三,标杆效应。立足本地沉浸式文旅资源,择优确定试点,外引成熟的项目,建成具有较强沉浸感的城市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