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萍,桑文凤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无法根治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并发症,不仅可能使患者致残、致死,还将造成社会、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糖尿病治疗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以及使用药物的多少,而更多地依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1]。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认真监测病情,做好记录,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此,本研究于2010年3—12月将社区内自愿配合的6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糖尿病日记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患者均为我院组织的糖尿病病友联谊会成员,曾多次参加我院举办的糖尿病教育活动,对糖尿病知识有着较为系统的了解,其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43~78岁,平均 (59.36±11.81)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能配合做好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日记的记录。观察期间患者的降糖药、降压药及调脂药未做任何调整,排除各种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1.2.1 观察时间安排 观察前测量空腹及三餐后血糖、血压、血脂、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观察时间为3个月,3个月后复查。为了便于患者配合,观察期间第1个月每日记录并监测血糖,后2个月每日记录但每周测两到三天血糖,出现特殊情况随时监测。患者每周按约定时间到医院向主管医师或护士汇报记录情况,并由专业人员给予总结与指导。以后每次复诊时携带记录本。

1.2.2 记录的主要内容 为患者发放由笔者设计的糖尿病日记本,日记本首页 (见表1)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以及需要较长周期检查的项目,如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质量等;续页记录点血糖、饮食运动情况、血压及其他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具体见表2。

1.2.3 记录方法 尽可能详细记录影响血糖值的各个因素:每餐 (或加餐)进食的食物种类、进食量及进食时间;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值;用药名称及用量;运动方式及持续时间;每日的情绪状态、睡眠效果及一些突发的应急事件等。快速血糖检测采用德国罗氏血糖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挪威小旋风糖化血红蛋白仪测定,其他生化指标采用美国魅力18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病历资料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体质指数也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3。

表1 糖尿病日记表首页Table 1 The first page of diary on diabetes

表2 糖尿病日记表续页Table 2 The continuation sheet of diary on diabetes

表3 观察前后各项指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Index before and after keeping diary

3 讨论

糖尿病日记指患者将每次测量的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糖尿病相关监测值记录在专用日记本上,同时对每天的饮食、运动、用药、情绪、睡眠等所有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进行记录分析。糖尿病日记是血糖控制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连续的、客观的、直接的反映,是医生全面了解患者对血糖控制情况的窗口,也是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具体体现。记录糖尿病日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由于有主管医生或护士定期指导,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每种食物及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促使患者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的种类和各类食物的搭配;掌握了不同的运动方式、时间和强度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进行规律而有效的运动,平稳降糖;加深了患者对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心理等方面自我管理知识的掌握,真正将糖尿病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遵医行为[2]。

3.2 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患者复诊时随身携带糖尿病日记本,医护人员能够更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便于查找影响血糖不稳定的因素,使糖尿病诊治及教育更个体化、更具有针对性。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动态管理提供了有效数据。

3.3 使糖尿病教育更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应用糖尿病日记,也使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从医院延伸到家中,使糖尿病教育更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每次一对一的指导使健康教育变得个体化、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也使糖尿病患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3];帮助患者更多地争取到了家庭的理解与支持,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3.4 增强了患者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3个月的观察记录使血糖有所下降,血压、血脂及体质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增强了病友们战胜糖尿病的信心,增加了患者学习相关疾病知识的兴趣,促使其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中,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品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3.5 有助于良好的血糖控制 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和乐观的心态对血糖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6]。通过记糖尿病日记,患者对情绪、睡眠及一些应激事件对血糖的影响更为明了清晰,促使病友们有意识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糖尿病,对血糖的良好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6 促进了医患关系 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密切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患间有效沟通,对长期保持血糖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方全明.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调查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39.

2 Colette Browning,Shane Thomas,杨辉,等.快乐生活俱乐部项目报告 (三):通过动机谈话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改变[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697.

3 王耀娟,王淑娉.居家糖尿病患者记录糖尿病日记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6A):74-75.

4 沈丹薇,李翠霞,云晓蕊.心理及营养综合型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7):1068.

5 宋静.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435-4436.

6 张志芳,李全民.糖尿病与睡眠的相互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1,3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