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眉 陈霞 肖辉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中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3月—210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急救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实验组急救后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各项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急救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应用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9(b)-0122-02

糖尿病酮酸中毒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类型,造成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机体水电解质严重紊乱且血糖含量及血酮含量异常的升高,出现机体酸中毒等临床症状,且这些症状存在较高的转化几率、发展迅速,若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心梗、肾衰及脑梗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为研究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中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治疗效果,2016年3月—2108年1月间纳入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2.92±9.58)岁,病程3~12年,平均(7.46±4.16)年;实验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39.64±8.86)岁,病程2~11年,平均(6.89±4.31)年。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患者经急救诊断后,各项体征、临床指标和血液检测结果均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或原发性心脏或肾脏功能不足者;意识模糊、精神状态异常者;中途自愿退出研究者。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接受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过程中予以患者基本的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基础急救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配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专业护理小组:在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之前,需建立一支由1名急救医师、1名急诊科护士长和3名急诊科护士组成的专业急救护理小组,并对其进行严格的专业岗前培训,进行能力测试,需要小组人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理、成因及临床症状等知识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便于一体化急救护理各项措施的正常实施。②制定护理方案:当急救科室收治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时,急救护理小组应立即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检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立即予以急救,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在急救过程中将各项护理措施进行落实,确保对患者护理的有效性[2]。③输液护理:急救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时在适宜位置建立静脉通道,用于对患者实施常规补液和药物溶剂的静脉滴注,平衡患者体内电解质水平,缓解酸中毒症状,并通过药物的注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④监测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在急救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各项血液检测指标变化每隔2 h进行1次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记录分析,作为对患者病情变化判断的依据[3]。⑤并发症预防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做好对患者各类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血液中的钾含量进行严密监测,并对患者的心电图和尿量变化进行观测记录。⑥饮食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对处于急救过程中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予以禁食,待患者恢复意识后,予以糖尿病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易吸收的流食。在饮食搭配中需要注意食物中脂肪、维生素、蛋白质及糖分含量的控制和配比[4]。

1.3  护理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急救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治疗效果判定指标:显效:经护理后,患者恢复意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控制较好;有效:经护理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临床症状及血糖水平出现一定好转;无效:经护理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收集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实验组急救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对比

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各项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经调查分析,常规组40例患者中,满意2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87.50%(35/40);研究组40例患者中,满意27例,较满意13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率100.00%(40/40)。表明,实验组急救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3,P=0.020 9)。

3  讨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作为目前临床护理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护理方法,主要应用于对各类重伤、慢性病及病危患者等病情较为危及的患者的急救实施,对于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和症状缓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且急救急救过程中的救治时间对于急救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就需要通过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的高效急救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提升急救质量[5]。故在该次研究中对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中,引入一体化护理模式。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急救后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各项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相较于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一体化护理模式首先通过专业护理小组的组建,实现了对急诊医护人员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安排,有效缩短了急救安排时间,为患者救治的实现增加了几率。其次,通过专业护理小组在收治患者后,对其症状、体征及病情等方面的一系列检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快速预估和护理方案的及时制定,便于在急救前做好各项医疗器械及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在较短的急救时间内有效提升对患者的救治质量。最后,待患者结束急救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症状缓解情况对护理方案内容进行及时调整,进入预后治疗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力度,并对其各项体征变化、血糖水平变化及各项血液检测指标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对患者突发异常状况时,能够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与此同时,对患者的饮食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调控,加强对患者饮食中营养的配比和补足,促进患者在急救后身体各项功能和机体状态的恢复。因此,一体化护理模式,通过对上述3个护理层面的贯彻落实,可有效提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有效率[6]。

综上所述,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急救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康勉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新进展探讨[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3):37-38.

[2]  刘榕,林巧凤,尤建萍.1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及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6):163-164.

[3]  高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0例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5):110.

[4]  熊昌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紧急评估与急救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7):167-168.

[5]  冯新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25,29.

[6]  赵丹芳.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要点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