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劲松

[摘要] 目的 比较输血前应用ELISA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36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ELISA和TPPA法在输血前对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组ELISA法检测假阳性率。 结果 3683例患者中,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33例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896%;TPPA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869%,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患者1例为假阳性,假阳性率0.18%;<70岁无假阳性结果,两组假阳性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和TPPA的检测结果差异不大,尤其是对年龄<70岁的患者。

[关键词] 输血;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omparison between ELISA and TPPA detection for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 before transfusion

QIN Jinsong

Clinical Laboratory,Changyang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TCM Hospital in Hubei Province, Changyang 443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results of ELISA and TPPA detection for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 before transfus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683 cases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received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ELISA and TPPA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serum antibody of Treponema pallidum before transfusion. Positive rates of two detec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false positive rate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 3683 cases of patients, positive results by ELISA showed 33 cases,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0.896%, positive results by TPPA showed 32 cases,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0.869%. Positive rates of two detection method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70-year-old patients with one false-positive result,false-positive rate was 0.18%,and <70-year-old patients with no false-positive result. False-positive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ansfusion,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using ELISA to detect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test result shows little difference with TPPA, especially for age <70-year-old patients.

[Key words] Transfusion; TPPA; ELISA

输血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传染病检测。目前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常见的临床上输血前对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1,2]。ELISA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是ELISA可出现假阳性的结果,TPPA便于观察结果,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操作相对较为繁琐、耗时较长、试剂较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683例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患者ELISA检测的假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3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29例,女1654例。年龄20~88岁,平均(66.4±2.1)岁。其中541例患者年龄≥70岁。

1.2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在输血前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ELISA方法和TPPA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试剂盒分别由上海桥杜科研提供和赛乐迪亚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评价方法

计算ELISA方法和TPPA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阳性率,将患者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采用EILSA方法检测的假阳性率结果,分析EIL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在不同年龄患者是否存在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

3683例患者中,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33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阳性率0.896%;TPPA法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阳性率0.869%。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年龄组ELISA检测结果假阳性率比较

≥70岁患者共541例,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例,其中假阳性1例,假阳性率0.18%;<70岁患者共3142例,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28例,无假阳性结果。两组假阳性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输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需要的患者。输血最早出现在1667年的法国,当时是将小牛血280 mL输给了精神失常者以治疗其精神问题。随后输血疗法逐渐进入探索阶段。但因为当时缺乏对血型等相关知识的了解,输血而导致的死亡比例很高。但同时医生发现输血确实也能够救治生命。1912年卡雷尔博士通过血管吻合术进行输血使输血疗法获得较大范围的认可。维也纳的兰士台纳使输血成为真正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以及凝集规律,从而为输血提供了病理生理学基础。随后医生逐渐建立血液抗凝、交叉配血技术,输血也随之成为一种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狭义上输血是指输注全血,但目前临床上输注全血者较少,更多的是输注成份血,包括全血、由血液制备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成份。成份血是指全血分离的血液成分,如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血浆、浓缩血小板;由单采采集的血浆或血小板;由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低温沉淀物,富含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3-5]。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输血一般是安全的,但有时因各种原因也会出现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6,7]:①发热反应,主要在输血早期最常见,多发生在输血后的1~2 h内,患者先出现寒战、发冷,随后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皮肤潮红等,一般持续15 min~2 h可缓解。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可能与致热原、免疫反应、细菌污染和溶血等有关。②过敏反应:随着对血制品以及输血监管的规范化,过敏反应目前并不常见,通常在输入少量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瘙痒、呼吸困难、咳嗽、喘鸣、腹痛腹泻、面色潮红、休克、神志不清,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③溶血反应:是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在输入少量血后,患者即出现寒战、高热、腰背酸痛、呼吸困难、头痛、胸闷、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休克、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大多是因为输入了与血型不匹配的红细胞,部分患者因为输入冷冻或过热破坏的红细胞导致。④细菌污染反应:目前临床上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患者可立刻发生休克和DIC。⑤循环超负荷:对于老年患者、心脏功能下降的患者、婴幼儿、慢性贫血患者等,输血过快或过量均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⑥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与供血者血浆中存在白细胞凝集素或HLA特异性抗体有关,患者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严重的双肺水肿及低氧血症。⑦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由于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入有严重免疫缺陷的受血者体内,输入的淋巴细胞对受血者的组织起反应,可以通过辐射去除免疫活性淋巴细胞。⑧免疫抑制:输血可使受血者的非特异免疫功能下降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增加术后感染和肿瘤发生率。⑨疾病传播: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HIV、布氏杆菌感染及梅毒、疟疾等。

血液传染病是输血治疗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临床上在输血前常规要对患者进行常见传染病检测,其中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是将全病毒抗原及重组抗原吸附在粉红色的明胶颗粒上来检测相应抗体,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后产生的抗体。目前TPPA是临床上公认的梅毒螺旋体确诊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8,9]。但是其操作相对较为繁琐,耗时较长,试剂较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免疫学中的经典实验,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该方法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8,10,11]。夹心法反应的定性结果可以用肉眼判断,具有简捷明了的优点,但是ELISA可出现假阳性的结果[12,13]。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采用ELISA和TPPA法对3683例患者输血前梅毒抗体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ELISA法有1例患者发生假阳性,且发生在年龄≥70岁组,而<70岁的患者无假阳性发生。年龄≥70岁的患者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发生假阳性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与TPPA的检测结果差异不大,尤其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且其具有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鸿滨,刘贤买,伍桂枝,等. 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3,24(6):896-899.

[2] 左克. 梅毒检测技术进展[J]. 北方药学,2012,9(5):36.

[3] 魏晓玲,廖继成,杨红英,等. 2008~2012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状况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4): 3295-3296.

[4] 黄远芹. 成分输血与输全血救治产科DIC先兆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 167-168.

[5] 孙波,刘术臻,程聪. 输血医学的发展——从全血输血到成分输血[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41-43.

[6] 陈志远,张洪为.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78-3179,3181.

[7] 王琳. 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3-204.

[8] 高凯. 梅毒检测的ELISA法、TPPA法、TRUST法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108-109.

[9] 曾朱君,彭瑟. TPPA与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 458-459.

[10] 李华. 浅谈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 68.

[11] 谭珊,陈应红. ELISA、RPR、TRUST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 22(21): 52.

[12] 刘万里,陈志国. 5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14,23(11):56-58.

[13] 蒋银,王红华,冯娅萍. 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性科学,2013,2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