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涛 应少惠

摘要:改制转隶以来,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始终坚持以“打得赢”为日常组训目标,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形势,不断推动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打造符合山岳领域事故特点的救援专业队伍。结合我国各总队绳索救援专业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绳索救援专业队的组建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提出了绳索救援专业队的实战处置能力提升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绳索救援;专业队;实战处置能力;日常组训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3)03-0130-03

随着驴友探险失踪、群众遇险事故发生概率的不断升高,各总队纷纷结合属地实际情况,在各类事故高发区域成立消防绳索救援专业队,在有效加强人与装备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队伍实战救援工作的处置效率,强化消防救援人员的救援理念,规范救援行动过程中的行动要求,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切实推动队伍满足“全灾种、大应急”工作职能的实际需要。

1 绳索救援专业队的建队思路

1.1  专业队的组建

职能完备的绳索救援专业队应当具备山岳或高空搜索、救援、院前急救等功能,同时可以完成水域、空域等特殊场景下的救援。然而,队伍组建后仍然处于发展期,在管理架构、队伍编成、师资培训、训练设施、装备配备、技术操法、区域协同作战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实战处置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我国各级消防救援站通常保持在20~40人的规模,绳索专业队的组建既要符合绳索救援技术的标准操作人数,也要参考消防救援站的实际执勤需求,因此,站级绳索专业小组可以按照1组7人的标准配置,视情可配置1~2组,这样既符合一个消防救援战斗班组的最低作战需求,也基本满足单组进行山岳救援的搜索、行进和救援任务的基本需要,必要时,通常可以编配机动组和保障组作为专业队的辅助力量。

1.2  专业队岗位的设置

救援组组长。每组设置1名救援组组长,通常由干部和站长助理担任,负责为专业队制定训练计划,负责日常组训工作的开展并现场指导救援工作的合理开展,必要时救援组组长应当同时与副组长兼顾安全员工作。在此基础上,救援组组长还应当与现场指挥部保持通讯联络,动态掌握队伍的方向方位,及时评估队伍行进路线。在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与副组长确定救援方法,确保各项救援工作的安全开展。

救援组副组长。每组设置1名救援组副组长,通常由战斗班班长担任,负责协助组长做好科学训练和救援组工作。救援过程中动态监测行进路线和周边环境,确保救援组人员的自身安全。在绳索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与组长共同确定救援方法,共同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救援人员。每组应当至少设置2名救援人员,在绳索救援中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主攻手职责,灵活运用各类绳索救援系统和技术,完成救援行动的关键环节,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且救援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救援理念。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紧紧跟随组长行进,根据救援需要提出针对性建议。

操作队员。每组应当至少设置3名操作队员,且操作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基础救援技术能力。操作人员应当服从组长下达的各项战斗指令,在救援现场中承担搭建基础救援系统和公用器材运输的工作职责。

后勤保障组。事故处置过程中必须视情配置后勤保障组,挑选入职时间长、具备相应专业救援能力、具备良好安全意识的指战员组成,平时共同参加救援操法训练和业务理论学习,在灾情事故处置过程中承担专业队的人员转运、器材装备运输、后勤伙食保障、通讯保障、无人机支援等后勤保障工作。

1.3  专业队应当具备的基本资质

为了保障绳索救援专业队的实战处置能力能够满足队伍日常执勤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日常组训过程中,队伍各级除开展正常的体、技能专项训练之外,还须合理开展绳索技术专项业务、户外训练实战生存技能等专项训练。同时,随着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应当不断增加持证上岗指战员的比例,在初期借助社会培训资源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在队伍内部探索形成消防绳索救援认证体系,并配套延伸野外医疗急救、水域救援、无人机、舟船驾驶员等科目的专项培训,建立长效复训机制、户外不利因素救援模拟机制,最大限度提升队伍的实战处置能力。

1.4  专业队器材装备的配置维护需求

绳索救援专业队的装备配置应参照行业标准甚至可以适当高于行业标准,在救援绳索方面有国际登山联合会UIAA绳索标准以及欧洲CE绳索技术装备系列标准,可以完全参考这个标准进行采购,并且根据支队级的统型要求,只针对个别优质品牌进行采购,以确保购买的各类器材装备的使用性能满足队伍实战处置的需要[1]。

绳索救援装备大部分应用于消防员高空作业过程中,装备质量直接决定着处置人员的个人安全,目前,各级消防救援队伍的装备器材依然采取“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模式,应用该模式虽然保障了器材与使用者之间的有机磨合,但是不利于较大规模灾情发生过程中各类器材装备的快速储运,因此,参考国家户外救援的装备管理模式,专业队可以分为个人分管装备和公共使用装备,个人装备包按现在队伍编成和职责任务配齐配强,维护保养落实到个人,做到个人使用个人负责,同时遵循个人装备不外借的原则,其他公共使用装备按照各类绳索系统分包放置,统一转运,按需提取,遇有灾情事故的发生迅速出动,保证队伍最大作战效能的有效发挥。

1.5  绳索专业队日常操法训练的开展

目前,我国绳索救援的行业标准尚未制定出台,因此,队伍各级可以在日常组训工作中按照初级山岳救援培训大纲,从专项理论和专项技能技术操作等科目开展实施,同时针对队伍日常开展绳索救援专业训练的实际需要,可搭建高空绳索训练架,保障队伍营区内部各类绳索救援系统基本训练的合理开展,重点要根据辖区地形特点,模拟横渡、攀爬、垂降、洞穴救援等特殊环境,根据山岳搜索以及行进过程中实地操作的具体需要,尽量增加参训人员的户外实地训练比重。同时,由于绳索救援专项训练开展过程中需要携带个人防护装备、救援绳索、救援担架、救援三脚架等专用器材装备,根据救援现场环境的不同,有必要在组训过程中加大负重训练的课时比重,切实保障以基础体能为主导的针对性训练体系的有效构筑。

结绳训练作为绳索救援训练的基础,目前在一线消防救援队伍的日常训练工作中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高度重视,但是对近年来几次救援伤亡事故案例分析发现,繁琐的绳结在绳索救援技术中实际使用的机会并不多,而简单的绳结带来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实际使用效率和安全系数不成正比。在现在专业救援队伍的装备基础上,一套安全有效的保护装备,完全可以在一定使用范围内有效替代各类繁琐的绳结系统,快速、安全地满足提拉、吊升、倍力系统等相关操作需求,最终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队伍各级在日常训练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应该侧重绳结及替代装备的有效结合,尽量减少全绳结组装系统的训练课时,各级组训部门可以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删减一些不实用的绳结,并引入一些实用型绳结作为必训科目,确保队伍日常训练效率的不断提升。

目前,各总队虽然结合辖区实际纷纷组建了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但训练计划的制定上并未予以真正的专业指导及保障倾斜,导致承担专业队建设工作的消防救援站面对繁重的基层工作和灭火救援考核比武,几乎无法有效开展针对性的专业训练,队伍各级实战处置能力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各级消防救援专业队在日常训练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合理构筑“3+1”组训模式,以考促训,通过定期考核不断扩大队伍日常训练的覆盖面,不断提升个人技术能力和团队班组绳索系统配合能力,确保队伍实战处置能力的切实提升。

2 消防绳索救援专业队接警出动及相应作战模式

目前,改制后的消防救援队伍基本沿用原现役体制下的出警响应等级及战斗编成,但在实际调集过程中必须预先考虑现场救援工作的实际情况、实际出动力量以及最大救援半径,对灾情的实际等级进行综合研判。目前,我国户外救援工作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有轻伤、迷路、被困人员等情况出现的警情;二级为有重伤、多人被困等情况出现的警情;三级为有人昏迷、死亡、多人受伤等情况出现的警情;四级为死亡2人以上、多人受伤等情况出现的警情;五级为灾难性事件。五个不同的响应等级都有对出动力量及相关装备配置的实际要求。相比之下,消防救援队伍为四级响应模式,为确保救援力量调度准确及时,根据事故类型、严重程度与事故环境等相关因素判定救援等级。实战处置过程中,救援等级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时做出相应调整,等级的调整通常由现场指挥员决定并通知信息指挥中心同步发布[2]。随着灾情等级的调整,指挥员有必要根据等级的提升考虑是否调整救援计划和要求增援。

消防绳索专业队的指挥体系应当在三级通信保障的基本组织架构下,根据救援环境的不同以及救援力量的变更,灵活扩大或者缩小指挥体系的相应规模,必要时可以提请民间公益救援队伍到场协助作业。

在处置普通警情时消防绳索专业队可以单独出动,但在参与大规模、大范围灾害事故的实战处置过程中,一定要形成区域协同作战的联勤联动模式,根据现场实际需要,以地方政府为中枢指挥部门,明确统一联络方式实施统一的指挥调派机制,以消防救援专业队为主要增援力量对各类急难险重灾情及时进行处置,在此基础上辅以民间救援队的协助作业,共同推动灾情事故的合理处置。

同时要和社会救援力量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支持政府培育民间救援力量的工作,积极提供营区培训设施、绳索技术交流以及民间救援技能比武竞赛活动,推动消防救援力量与地方联勤联动组织定期开展工作和生活上的日常交流,真正发挥好应急救援系统的最大合力。

3 消防绳索救援专业队的实战处置能力提升措施

3.1  加大专业科目训练力度

目前,消防救援队伍本质上还是以各类火灾事故的实战处置与各类灾害事故的救援工作为主,系统性、专业性的绳索技术仍然处于入门阶段,专业性知识储备明显不足,专项训练大纲也没有得到及时的细化,导致专业队的日常训练工作无法有效推动队伍实战处置能力的提升,训练成效也未能很好地体现专业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因此,专业队实战处置能力的提升,应当遵循整建制、专业化的训练模式,不断加大专业科目的训练力度。

3.2  进一步完善执勤人员组织架构

绳索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处置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储备、专业的单兵技能以及高效的团队配合能力。针对当前消防队伍的实际情况,亟需加强队伍的整体作战力和单兵作战能力,可以通过培养、补充骨干力量,借助专业师资团队开展定期培训的方式予以有效解决。

3.3  统型器材装备

队伍各级配备绳索救援专项装备的过程中,必须优先选用具有国际登山联合会行业标准UIAA和欧洲CE认证标准体系认证的各类器材,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个人装备配置结构,按个人配齐、按岗位配强,在充分发挥常规装备处置效能的基础上,不断选配适合实战处置的“高、精、尖”装备,确保队伍在救援过程中不受到装备选配不当的影响[3]。

3.4  绳索救援理念的再升级

近年来,各级消防救援队伍纷纷结合自身工作需求组织作战训练专班,推动作战训练安全工作在队伍内部的合理开展。由于绳索救援工作多数以高空、山岳事故的处置为主,无论日常训练还是实际救援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训练中就必须升级绳索救援理念,时刻保障备份绳结保护、标准器材支撑等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切实推动安全救援体系的有效构筑。

3.5  加强航空救援队伍建设及绳索救援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

在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现场救援人员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等航空装备机动能力强、运动速度快、受地形条件限制少等相关优势,在装备的辅助作用下不断提高绳索救援专业队伍实战处置、器材保障、人员输送能力的有效提升,深度拓展绳索救援领域的全面化、区域化,将队伍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

3.6  积极参加专项竞赛

当前国际绳索救援三大赛事分别为中国绳命LifeLine、比利时“Grimpday”以及中国台湾“Chiao”,定期参加专业的绳索救援竞赛能够不断推动救援队伍实战处置能力的提升以及日常组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更加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在具有充分的理论及实战经验后,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骨干人员“传、帮、带”的作用。

4 结语

强化各级消防专业队实战处置能力建设工作,是保障队伍成功履行“全灾种、大应急”工作职能的实际需求,面对队伍实战处置的新形势、新任务,绳索救援专业队的建设必须切实贯彻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在保障日常组训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队伍实战打赢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实战经验、提升知识储备,最终提高专业队高空、山岳救援的实战能力,切实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周红伟.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96.

[2]欧大华,国伟,吴天平.山地救援队员应具备的技能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63-64.

[3]林静.关于开展欧美高空和山地救援技术培训的启示[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4):85-88.

Analysis of capability enhancement measures

of rope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s

Lei Tao, Ying Shaohui

(Hangzhou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Zhejiang Hangzhou 310000)

Abstract:Since the restructuring and transfer, fire and rescue teams at all levels have always adhered to the goal of "winning" as their daily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isaster and coordinated emergency"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rescue situation, the team has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ms, improved rescue capabilities, and built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s that me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idents in the mountain fiel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ope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s in various departments in our country, the establishment mode of rope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s is discussed in depth. Then, the measures for the actual combat disposal capability enhancement of rope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s are put forward,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rope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 actual combat disposal capability; daily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