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伟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强调创建绿色社区,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1]。在绿色社区的创建过程中,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广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城市中的大部分市民休闲广场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1)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欠缺亲近感;2)功能分区不明确,休闲活动比较混乱;3)植物绿化面积甚少,广场内部生态环境欠佳[2]。基于以上三点,在此提出了“绿享生活”的广场景观设计主题。这里的“绿享”指的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能有一处让人放松、活动、感到舒适和惬意的生态区域。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景观设计主题,是因为考虑到城市中供人活动的公共性绿地空间很少。从而广场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除了满足所该具备的功能之外还应该具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3]。本文以长沙市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为例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的市民休闲广场景观设计。

1 项目概况

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西二环与含浦大道的交汇处(见图1),周边道路系统较为完善,可达性高。东侧邻近步步高商业区和洋海塘安置小区(见图2),西侧毗邻左家陇安置小区和王家湾安置小区,人流量比较大,对建成后广场的使用频率具有一定影响。场地周边没有太多高层建筑,视野相对较为开阔,身处场地内部还能远眺桃花岭山丘。项目地理交通位置比较有优势,目前如何制定出一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吸引人们来此活动的景观设计方案是本项目的突破点。

场地整体呈一个圆三角形轮廓,南北方向长度约为95 m,东西方向最大长度约为40 m。目前场地现存的一些问题:1)场地南端靠近西二环高架又是两条道路的交汇处且绿化少;2)毗邻商业区和居住区,使用人群多样化,需求存在差异;3)东西两侧的沿街商铺店面造型欠佳。笔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景观设计:a.在南端采用下沉式的空间形式,水平高度位置进行植物种植形成绿篱减少交通噪声;b.广场的功能分区要明确合理,不同的活动在不同的功能区内进行,相互协调互不干扰;c.东西两侧采用微地形再以连续的植物组团形成内外界限。

2 设计构思

绿享生活的提出,其主要目的是:1)在喧哗的城市里营造一块绿色乐享自然的空间;2)以植物的柔性围合乐享别样的空间感受;3)用不同质感的材料融合乐享触觉与视觉上的体验。在绿享生活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的现状和景观状况,本文从广场的规划布局和植物设计两方面来阐述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广场的规划布局以满足不同功能需求为出发点,从入口形象展示、树阵休息、游乐、健身四点进行阐述;植物设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结合具体环境和位置关系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设计构思中有两个中心问题需要注意:

1)绿享生活的“绿”为何意。这里的绿是指生态之意,本案秉持着将休闲广场赋予城市公共绿地功能的观点,在对每一块功能区进行,设计采取两种方式:a.通过植物营造方式,让该区域呈现出庭院之感;b.选择渗水铺装材料以收集雨水用作喷灌植物。

2)绿享生活的“享”为何意。本案中指的是当人们在不同功能区进行活动时,能因所在区域内的布置安排感到舒适、惬意。让人们在使用活动空间时能否有安适之感是评价该广场是否为人考虑的关键所在。在本案中每块功能活动区都有很好的互动性,能够让场地“活”起来。

2.1 广场规划布局

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景观设计的布局可以概括为“一轴四区”,“一轴”是南北走向的主要景观轴线,且连接四区。“四区”即广场的四大功能区,由北往南依次是:入口形象展示区、树阵休息区、游乐区、健身区。每一片区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且由植物组团进行围合形成独立空间。四大区通过漫步道融合在一起,每个区的不同功能服务于不同的使用人群,将广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见图3)。

2.1.1入口形象展示区

广场的入口形象是将人流引入的一个重要的景观节点,人们对广场的第一直观感受也由此而产生[4]。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的入口形象展示区在场地的北端,整体轮廓为椭圆形;首先通过一组植物组团来进行形象展示与视觉吸引(见图4),选用的植物都是一些造景树或者具有色相变化的植物。其次具有导向功能的曲线造型铺装将人们引入位于植物组团后面的涌喷池,该用喷池互动性极强,通过下沉的三级台阶人们可以进入其中与水嬉戏(见图5)。三级台阶上面零星分布着造型规整的大石块,高度约为450 mm~550 mm之间,人们在此游玩之时也可以倚石而坐。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其主要目的是:1)通过植物组团和涌喷池中的嬉戏声将人流吸引至此;2)植物组团作为挡景在涌喷池前出现,形成先抑后扬的效果。

2.1.2树阵休息区

树阵休息区位于入口形象展示区的后面,整体抬高450 mm,地面铺装以防腐木和花岗岩相结合(见图6)。将该休息区设计为将树阵和抬高的平台,其主要目的是:首先,它作为连接游乐区和入口形象展示区的节点,通过树阵的方式在游览行走的过程中形成了视线上的阻挡,能够让人们自发主动地去往里面走探一探究竟;其次,从入口形象展示区的角度观察,后面的树阵对于前面的植物组团来说具有背景树的服务功能,形成良好的对景;再次,树阵设计在视野上面形成了一个收缩,当人们穿过该区域来到游乐区后视野突然变得开阔,从而形成先抑后扬的效果。

2.1.3游乐区

为了让广场的空间层次变得更加丰富,设计师将游乐区整体下沉了1 m,左右两侧由组团植物围合起来,形成一个半敞开式活动场所(见图7,图8),这样做主要考虑到儿童需要保护,这种形式的空间设计会让孩子们产生安全感能更开心地玩耍。

游乐区是整个广场中交通流线最密集的区域,首先游乐区内已有两个出入口,其次又靠近广场的两个次要出入口。游乐区东侧的园路将树阵休息区、游乐区、健身区三大区域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人们能够在这三个区域内自由进出。在游乐区的东南角设计了一组植物组团对景第一次入口(见图9),同时也是人流分离点,向左进入树阵休息区和游乐区,向右可以进入健身区。游乐区便捷的交通流线能够吸引众多的人群来此活动,让广场时刻都充满着活力与生机。在铺装上采用软硬结合,儿童主要活动范围内采用橡胶地垫,其他部分均使用荔枝面铺装。绕着游乐区东西两侧均设有休息座椅(见图10),家长们在此可以边交谈边看护孩子。

2.1.4健身区

健身区位于广场南端,亦是利用下沉式的手法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健身区整体下沉750 mm,下沉台阶上零散地放置着形状规整的自然面石块,既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又可以用作为休息的座椅。健身器材的放置分为三组,不规则地安排在健身区内,每一组所在的区域都是橡胶垫地铺张且边上都有植物组团,在有植物围绕的环境中锻炼,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由于健身区的外围靠近道路,因此采用高中低三层植物进行了围合,形成一道绿色屏障(见图11,图12)。

2.2 广场植物设计

本项目中的植物配置采用两种方式:1)广场外围边界进行绿篱围合;2)广场内部植物组团造景形成视觉焦点与引流点。

广场的东西两侧边缘及南端边缘均靠近道路,车流量大且尾气排放多,因此在植物选取上多采用的对毒气和烟尘有较强抗性的树种[5]。在东西两侧及南端边缘均种植高度为900 m的法国冬青,在广场南端边界上法国冬青作为第一层次树种,第二层次种植鸡爪槭,第三层次种植高大的广玉兰。三层植物高低错落有致且具有色相变化,春末夏初之际广玉兰满树白色花朵,入秋时分鸡爪槭片片红叶;既美化环境又围合了静谧的广场空间。

广场内部活动空间的界定点以及角点处均采用植物组团的方式,形成视觉焦点和引流点。如,在健身区入口有一组四层关系的植物搭配,首先选取了一株高度约为12 m的桂花树作为第一层关系;由于桂花树的开枝点比较高所以选取了株高约为2 m~3 m的植物作为第二层次,用来弥补高度差,因此种植了两株三角枫和一株体形稍大的紫薇,紫薇的种植点和桂花在同一直线上,其目的是在视觉上形成平衡关系;第三层关系上采用体形较大的灌木,选用了南天竺、阔叶十大功劳、棕竹;第四层关系就是地被植物,种植中国石竹。整个广场的植物搭配,层次丰富、视觉效果突出,从而将人流引入至此(见图13,图14)。

3 结语

本项目首先在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社区创建的政策下,对当前的城市市民休闲广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绿享生活的广场景观设计主题;其次对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再次并对绿享生活这一设计主题进行了阐述分析;最后从入口形象展示区、树阵休息区、游乐区、健身区以及广场植物设计五个方面对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分析,从而设计出了符合周围环境且功能多样便于人们休闲活动的广场。广场的景观设计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本案仅从广场的活动空间和植物设计两方面进行了研究,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