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勤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361004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在老年群体中常见的骨损伤类型,发生在股骨头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1〕,在股骨近端的骨折类型中,股骨颈骨折占比近半数,对股骨颈骨折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无位移占1/3,有位移骨折占2/3。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2〕。年轻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严重外伤〔3〕,而老年人的病因是由于骨质疏松、下肢的突然扭转或股骨颈脆弱造成,骨折后的治疗与护理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在该过程中出现问题,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减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4〕。髋关节置换是指用金属材料制成骨关节假体,将人体被损毁的关节用手术方法去除后再进行替换,尽可能恢复关节原有的功能,患者能较早地下地走动,以减少长期卧床休养的并发症。针对这种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手术的疗效。为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经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该院选择部分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随机选取6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53~75岁,平均(67.91±6.22)岁。另随机选取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53~76岁,平均(68.93±6.24)岁。纳入标准:①年龄≤80岁,②能够耐受髋关节置换术,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知情同意,④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糖尿病者,②凝血障碍者,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生活指导及康复指导。

1.2.2研究组 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2.2.1术前护理 ①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中,护理人员应当起主动角色,提升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度,掌握患者在术前的心理状态,进一步针对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将心理支持疗法、放松训练等多种方法自由结合,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②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注意事项以及以患者现在的身体条件在手术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并将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告诉患者,预祝患者手术成功,将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预后疗效的促进意义告诉患者,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面对术后恢复中的病痛。③可将与患者病情接近的康复病理高值患者,增强患者在术后恢复中的自信心。④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内的环境整洁、舒适以及倾听患者的主诉。⑤患者入院2 d内,护理人员需要完成术前评估,保证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5〕。

1.2.2.2术中护理 ①手术中的静脉输液管理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基础,由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动脉硬化等,手术承受能力较差,术中的输液管理能够保证患者的血氧平衡与循环系统运行平稳,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在进行麻醉前可以选用留置针补充适量的平衡液,将患者的血容量扩大。同时,应准备好常规的抢救药品,当患者病情突然发生改变时使用。②由于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对患者损伤较大的手术,出血量较大,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术中血压降低、心律失常的状况常有发生。骨粘固剂骨水泥通常用在股骨头颈部的界面,在修复髋臼与患者出血多时使用。使用骨水泥30 min后,检测患者是否出现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状况。控制输血输液的速度,当患者血压下降较为危急时,可用升压药物进行抢救,以保证血液循环的顺利。③当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时,体温通常较低且老年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在手术进行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保温措施。④选择合适的体位,既能保证患处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中,同时患者的呼吸不受影响〔6〕。

1.2.2.3术后护理 ①与术中护理一样,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在术后的保温措施;②将患者从手术台上搬运至轮床上时,需要让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③在巡视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麻醉后遗症〔7〕。

1.3观察指标

①经过1个月的护理后,采用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Harris评分的内容从疼痛、功能、畸形及活动度4个方面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总分≥90分为优良,80~89分为功能较好,70~79分为功能尚可,<70分为差〔8〕。②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填写SAS及SDS评分量表〔9〕。两个量表中均包含20个正向与反向问题,正向问题的评分标准从1分开始递增至4分,反向问题则从4分开始递减至1分,完成两个量表的评分后,所有得分相加后×1.25,然后取整。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及SAS评分。④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分,

2.2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2.3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老年人群体中骨折多发的基本因素有两个,①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骨质疏松,而且在股骨颈上有诸多起滋养作用的血管,使得老年患者股骨颈的力学结构变弱,易于骨折;②老年人的髋周肌群发生退变,不能抵消髋部的有害应力,再加上髋部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特别容易发生骨折〔10〕。髋关节置换指的是用与人体相容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假体(包括股骨与髋臼组分),用螺丝钉与骨水泥固定在正常的骨头上,以代替病变的骨关节〔11〕,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其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变的骨组织,清除疼痛的来源,恢复关节原有的活动功能。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完成髋关节置换术之后的护理工作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高质量的护理能够加速患者的愈合过程〔12〕,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为了提高采用髋关节置换术针对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在置换术后的护理中,我院选择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作为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在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状况完成评估,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控制,排除并发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由于老年人大多有担心手术失败会加重子女的负担而产生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提前进行心理疏导,辅助患者调整心态,使患者在术前的血压与心率调整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13〕。在手术中的护理需要遵循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等规章制度〔14〕。手术后的护理目的在于尽快帮助患者恢复患肢的功能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脱位与静脉血栓形成,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最多,可达58%,该症发生时,轻者会发生肢体肿胀,对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病例会导致残疾,更有危重患者的下肢血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形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5〕。因此,在术后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患肢情况,辅助患者活动身体,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在必要时可以给予皮下注射肝素钠以缓解血栓。

人工假体脱位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2%左右。针对这种疾病,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选取正确的体位与翻身,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感染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中有10%左右的发生率,包括有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与尿路感染等。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咳嗽,鼓励患者多进行深呼吸,及时更换尿袋并保证导尿管不发生阻塞。随着髋关节手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如何评价髋关节在手术前后的功能差异没有很多量表,其中Harris评分应用最多。该量表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及活动度4个方面,可信度在国外的研究中得到确认。SDS评分是一种抑郁自评量表,常用于治疗初期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SAS评分是一种焦虑自评量表,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焦虑现象,两者结合应用,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经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减少意味着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