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琼 陈庆雨 张婧文

(永安市立医院康复科,永安,366000)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该疾病可引起对应区域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随着当代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该病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有所下降。但是许多患者存在运动障碍与睡眠障碍的现象,仍然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临床上多通过康复干预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1],并结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但其效果欠佳。在中医学上脑梗死恢复期属于“中风病”范畴,病机复杂,本虚标实,《黄帝内经》曰“正气不足,风邪入中”,目前已有许多医家发现“内风”与“外风”二者之间在病因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关联[2],针对“外风邪中”的风痰瘀阻证,选用小续命汤为基础方,具有扶正、祛风、温阳、通络的功效[3]。本文将分析在脑梗死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对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改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永安市立医院收治的康复期脑梗死伴有运动障碍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纳入标准 初次急性脑梗死后恢复期,伴单侧运动障碍;年龄<80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风痰瘀阻证诊断标准,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无其他颅脑疾病、肢体功能障碍病史。

1.3 排除标准 伴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伴有严重代谢异常;患骨关节疾病;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肢体手术史。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及观察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血压、血糖情况进行降压、降糖等处理[5];在康复治疗师辅助下实施康复干预,包括1)运动疗法,床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翻身—坐起—站立训练;床-轮椅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及上下台阶训练。每次训练40 min。2)中频电刺激,使用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仪,消毒皮肤后将电极片放置于患侧的肢体肌群上,设置相应频率进行电刺激,1~2次/d,20 min/次。3)电动起立床或平衡站立架训练,20 min/次,2次/d。4)空气压力循环治疗;5)指导使用助行器。并对患者实施睡眠干预,指导患者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控制噪声、灯光等刺激,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减轻入睡前的躯体紧张、思维兴奋等。对照组连续干预3个月。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康复干预+服用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康复干预的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小续命汤药方基本方组成为麻黄6 g、桂枝9 g、杏仁9 g、川芎9 g、炮附子6 g、党参15 g、生姜3片、白芍9 g、防风9 g、防己9 g、炙甘草6 g、黄芩6 g。先将附子煎煮40 min,再加入其余药材共同煎煮30 min,复煎1次,每剂煎共取200 mL左右药液,分装为2袋,100 mL/袋,患者每天早晚各服用1袋。连续用药3个月。加减:若头晕、目眩较甚,且痰多、咳痰不爽者,加半夏、陈皮、胆南星、天竺黄;若心悸、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党参、太子参、红参;若肢体麻木、刺痛不移者,加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若肢体痉挛、抽动者,加桑枝、钩藤;若舌强不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若便干、便秘,加大黄、火麻仁、栀子;不寐较重加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等。

1.5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内容分为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其评估分值最高分别为66分与34分,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 Index,BI):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打分,满分100分,61~99分为轻度残疾,41~60分为中度残疾,20~40分为重度残疾,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该量表总分为2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其中评分在14分及以上的被评为睡眠障碍。

2 结果

2.1 Fugl-Meyer评分比较 在干预前进行2组之间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的该项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Fugl-Meyer评分比较分)

2.2 BI分值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的B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该项分值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BI分值比较分)

2.3 PSQI分值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的PSQ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该项分值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PSQI分值比较分)

3 讨论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恢复期常见的一类功能障碍,现代康复医学利用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理论,通过康复干预产生的反射调节刺激,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刺激神经,提升肢体活动能力[6]。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白天活动少,休息过多,导致睡眠规律被打破;负面情绪容易造成患者思维兴奋,入睡困难;脑梗死引起的脑神经损伤可能对睡眠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加强脑梗死患者的活动能力康复及睡眠功能康复对其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在Fugl-Meyer与BI这两项评分上,观察组的分值相比于对照组均更高,观察组在干预后的PSQI分值低于对照组。表明在脑梗死恢复期运动障碍治疗中,在常规康复干预与治疗基础上增加小续命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与睡眠质量。

脑梗死恢复期属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类,以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黄帝内经》曰“正气不足,风邪入中”,指出“风”贯穿该病始终,或兼痰、或兼火、或兼瘀、或风痰瘀三者互结为病;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属于中医的“偏枯”,偏枯发生的主要病机在于正气不足、风痰瘀阻。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风乘虚袭入,伤及营卫气血,风邪侵入,经络阻塞致瘀,又中气亏虚,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风、痰、瘀互结阻滞经脉,中医证型为风痰瘀阻,出现眩晕、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行走不能、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7]。同时,气血失用,导致心神失养,发为卒中不寐;痰瘀阻滞,心神被困、神魂不安,致嗜睡,卧不宁。因此,中医治疗应当以扶正益气、调和营卫、祛风化痰、行瘀通络为基本原则。

本研究的药方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小续命汤为基本方加减,因患者处于恢复期,气血不足、外风残留肢体经络之间,故将小续命汤进行化裁,使用小剂量的麻黄汤及桂枝汤起到驱散风寒而不至于过度温燥,驱邪不伤正。方中附子、党参温阳益气,配合白术、生姜、甘草共同完成健脾以益气、扶正以祛邪[8]的目的;桂枝助阳通络,解表散风寒,白芍酸甘敛阴,合用调和营卫,营卫调,腠理密,以御外侵;麻黄发汗驱表之风寒,防风祛风解表通络,杏仁辛温发散、宣肺达邪,麻黄、防风、杏仁合用可启闭塞,开腠理,导风外泄,与桂枝合用使外风去而营卫和;川芎活血化瘀,“血行风自灭”,且擅走窜,具有疏通经络的功效;防己祛风除湿,主中风,疗手足挛急,能开腠理,能利九窍[9];黄芩味苦性寒,以防止麻黄、桂枝、附子、川芎等药物温燥过度;甘草调和诸药。故小续命汤治疗能够起到扶正益气、调和营卫、祛风化痰、行瘀通络的功效,治疗患者的正气不足、风痰瘀阻、气滞血瘀之症,从而减轻其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并且能够解除患者因气血失用、痰瘀阻滞引起的不寐症状。另外,在现代医学的大鼠实验中发现,小续命汤提取物具有改善脑损伤、减轻脑水肿、神经炎症以及保护颅脑神经的作用[10]。基于此,由于运用小续命汤治疗能够增强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进而减轻睡眠功能受损程度。桂枝、杏仁、川芎在现代药理学上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因此,在常规的营养神经、循环改善等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小续命汤治疗,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

综上所述,脑梗死恢复期运动障碍治疗中采用小续命汤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活动能力,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