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衡阳 421001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诊断、治疗、抢救的场所,加之患者术中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因此增加患者病原菌感染风险。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预后,而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增加医疗纠纷,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对确保手术室患者手术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多点感染反馈管理模式是针对医院感染控制而提出流程优化、组织变革、人员行为追溯、人员培训、安全文化等“多角度”系统性感染防控措施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研究表明,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从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严格人员管理等多个管理要素着手,实施感染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旨在为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1~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5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19年7~12月130例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征得患者知情同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照组年龄18~73岁,平均(48.8±5.2)岁;疾病类型:脑外伤25例,心胸外科28例,骨科37例,妇科35例。实验组年龄18~75岁,平均(48.9±5.6)岁;男67例,女63例;疾病类型:脑外伤28例,心胸外科30例,骨科35例,妇科37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②患者入组时神志清醒,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晓。排除标准:①入组前已经出现感染者;②术后出现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③中途转院或突然意外死亡者。

1.2 手术室护理人员结构

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5名,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29.3±3.8)岁;工作经验3~15年,平均(7.2±1.4)年,学历:大专14名,本科21名;职称:护士18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 4名,副主任护师1名。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由专科护士进行日常病原菌防控,对患者及家属说明院内感染的原因、预防对策。实验组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1)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2019年7月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医院感染控制科主管护士2名,手术室主管护士2名,消毒供应中心主管护士1名,组成院感质控小组,由手术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并设置专职督导人员。(2)感染反馈管理措施:①记录院感数据:医院感染控制小组通过查阅手术室2019年1~6月收治的患者病理资料,总结院感发生情况,并将相关内容〔包括医生分管床位患者、院感病原学、是否存在院内感、是否多重耐药菌(MDROs)、是否上报、是否贴隔离标识、是否隔离等〕通过科室会议进行公布。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将院感数据记录在医院感染管理系统中,医院感染科与手术室根据数据反馈情况制定持续改进计划。②多重耐药菌株筛查常规化:医院感染控制小组通过收集患者痰液,并将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氢霉稀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纳入为常规化筛查项目,检查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时应立刻将病例汇报至感染管理中心,并在患者病历、腕带及床头上张贴红色隔离标识,并单独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③职业防护标准化:规范手术室护士穿戴标准,护士必须戴口罩及手套,若需对患者进行换药等操作时,需穿戴隔离服。护士完成操作后需及时脱去隔离服及手套并做好手部卫生。④仪器设备消毒程序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仪器设备表面消毒登记要求及细则,明确仪器表面及床单清洁消毒要求及注意事项,由责任护士对医疗设备进行校正及消毒,每班次采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同时管理小组通过荧光标记法督促科室护士做好保洁物体表面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评定,每班护理组长负责督促责任护士落实消毒工作,并于消毒合格后签字确认。⑤抗菌药物管理:由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护士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培训,使护士能熟练掌握抗菌药物特点,如不良反应、作用时间、抗菌谱等,要杜绝抗菌药物滥用。⑥多部门协作医院感染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牵头,手术室与检验科共同商议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措施,每月统计及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根据科室反馈情况及平时目标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持续改进方案,以预防医院感染。⑦绩效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天不定时督查科室护士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并将措施落实情况与绩效挂钩。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通报感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个人,并在当月工资中适当扣除相应薪资。

1.4 观察指标

① 院感情况:记录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率、MDROs发生率、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院感染漏报率。②医院控制情况:记录实施前后急诊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符合率、环境卫生合格率、6 s洗手依从率、洗手操作正确率。③满意度:应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对医疗感染管理流程、医院感染措施落实、消毒隔离、人员管控等方面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

(%)〕表示,采用

χ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MDROs发生率、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院感染漏报率低于对照组(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时间例数医院感染率MDROs发生率医疗不良事件医院感染漏报率对照组1259(7.20)10(8.00)8(6.40)8(6.40)实验组1301(0.77)1(0.77)0(0.00)1(0.77)χ2值6.9948.0728.5895.934P值0.0080.0040.0030.015

2.2 两组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室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符合率、环境卫生合格率、6 s洗手依从率、洗手操作正确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手卫生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符合率环境卫生合格率6 s洗手依从率洗手操作正确率对照组125102(81.60)105(84.00)103(82.40)104(83.20)103(82.40)实验组130127(97.69)126(96.92)127(97.69)128(98.46)126(96.92)χ2值18.02312.48216.85318.08714.676P值0.0000.0000.0000.0000.001

2.3 两组手术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手术患者对医疗感染管理流程、医院感染措施落实、消毒隔离、人员管控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组别例数对医疗感染管理流程满意率对医院感染措施落实满意率对消毒隔离满意率对人员管控满意率对照组125108(86.40)109(87.20)112(89.60)113(90.40)实验组130124(95.38)126(96.92)128(98.46)127(97.69)χ2值6.2688.3359.0396.121P值0.0120.0390.0030.013

3 讨论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手术作为风险性治疗操作,每个环节都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确保患者救治安全的前提,而医院感染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研究指出,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相关信息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将有助于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相关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情况,从而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属于院感管理防控方法,该管理模式通过对护士进行个体化指导及业务素质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院感防控意识,使护士能更好地落实院感防控措施,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率。

本研究表明,多点反馈模式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漏报率,提高患者院内治疗安全性。考虑原因以下:①通过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管控,使患者感染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及团队化,强化了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提高了手术室护士院感管理积极性及护理质量,从而有效防范医院感染发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②通过早期MDROs主动筛查,能有效预防MDROs扩散传播,降低MDROs发生率。③通过多部门协作,使传统的个体式转变为限度小组协作及决策模式,提高了科室全体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④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记录院感数据并每周在科室中公示能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本研究表明,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能力,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这可能由于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强化了护士手卫生管理,同时完善了医疗环境及设备消毒制度,增强了科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依从性。另外,医院感染反馈管理过程也是对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教育、普及过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结合实际对科室护士加强培训,使护士能更易理解及接受院感管控知识,从而提高科室护士院感防控能力。

患者对医院感染的满意率是反映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表明,多点反馈控制管理模式可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这可能由于多点反馈管理通过成立医院感染管控小组对手术室实施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导标准化感染管控流程,使各环节护理工作无缝隙衔接,强化了团队协作,增加了医护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降低院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度。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