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21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神经愈加敏感,常导致不良情绪出现,人们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中,易产生焦虑症。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紧张、坐立难安、心悸、手抖、尿频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导致患者自我效能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焦虑症通常预后较好,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而该疾病患者病情特殊,常规护理措施往往效果不佳,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而亲情护理结合激励式护理是利用亲情的力量,辅以鼓励性支持,以增加患者治疗信心,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在焦虑症患者中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焦虑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纳入标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均大于50分;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就诊;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其他精神疾病,如人格分裂;存在器质性脑部疾病;存在重要脏器损伤;存在交流障碍、药物依赖者;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观察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2.54±4.0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15例;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7±0.52)年。对照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2.98±4.1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16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8±0.65)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激励式护理。①精神激励:鼓励或引导患者发泄内心感受,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待患者发泄结束后,理性帮助患者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绪,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如患者对治疗无信心,可通过讲述疾病治疗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信心。在病区贴上激励标语,鼓励患者。②口头激励:护理人员与患者一起制定治疗计划表,待患者完成一项治疗计划,护理人员可进行口头表扬,如你真棒,你很厉害等激励患者完成下一阶段治疗计划。③物质激励:每周举行座谈会,让患者分享一周的治疗计划及完成情况,评选出完成度最高患者,并选出最为乐观的患者,分别给予奖励,可在床头插上小红旗,还可将患者照片贴在荣誉墙上。④下调比较:可将患者与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差的患者进行比较,可增强患者信心,保持乐观情绪。⑤组织活动:可组织击鼓传花等趣味活动,或收集患者建议,根据患者投票情况组织活动,使患者处于轻松的氛围中,有利于患者治疗,活动期间患者任何进步都应给予鼓励。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①环境干预:病室墙壁可使用米黄、淡粉等暖色调,病房内配有日常生活设备,可增添绿色植物;保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使患者感到舒适,营造一种家庭氛围,使患者感到安全感及归属感。②心理干预:交流过程中态度应和蔼,语言亲切,面带微笑,对患者的称呼适宜,不可采用开玩笑的态度面对患者,尽可能地拉近与患者之间距离。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不可敷衍了事,使患者感到被重视。为患者进行操作治疗时应告知患者,如药有点苦,可多喝点水,给予患者关怀。③家属干预:护理人员应多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告知家属亲情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家属的支持可增强患者幸福感,从而提升治疗信心。家属可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想法,照顾好患者日常生活,告诉患者家人是其坚实的后盾,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情况,积极配合治疗。单独举行家属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家庭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重要性。④组织家庭活动:可举办家庭活动,增强亲情关系,如包饺子等团体活动,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氛围,提高患者生存希望;还可组织疾病教育课堂,鼓励家属与患者共同参与,可讲解疾病知识、治疗重要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⑤可鼓励家属及患者共同制定亲情护理计划,如一人家一起散步、聊天、打麻将等计划,将亲情的力量发挥至最大。⑥换位思考:护理人员应学会与患者共情,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用心体会患者内心世界,理解患者所作所为,以患者角度出发,以满足其对亲情的渴望。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4〕评估患者对日常生活突发事件及各类难题的应对态度评估自我效能感,总计1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最高评分40分,评分高则自我效能感好。②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标准:共计13个条目,采用0~4分评分,以7分为分界值,7~14分可能焦虑,14~21分代表有焦虑,21~29分代表明显焦虑,>29分代表严重焦虑。③护理满意度量表(Cl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CSQ-8)〔5〕评估患者满意度,共计8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总分范围8~32分,评分高表示满意度高。④健康信念水平:采用Champion进行评估,包括健康动力、益处、易感性、严重性4个方面,采用1~5分评分,分数越高,健康信念水平越高。⑤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共计8个条目,1~7题采用0~1分计分,第8题对应5个选项分别对应1分、0.75分、0.5分、0.25分和0分,满分为8分,<6分表示依从性差,6~7分为中等依从性,8分为依从性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GSES评分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SES评分(分,

2.2 两组HAMA评分

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MA评分(分,

2.3 两组满意度

干预前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评分(分,

2.4 两组健康信念水平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健康信念水平(分,

2.5 两组用药依从性

干预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用药依从性(分,

3 讨论

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通常与患者家庭、个性及不良事件刺激有关,患者一旦发作,即会出现极度恐惧心理,体验到濒死感,且通常无法控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6〕。焦虑是任何精神疾病的原发症状之一,因而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其他精神疾病。同时一旦患者发作,行为失控,可伤及他人,严重者会出现自残、自伤或自伤行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积极治疗对焦虑症患者至关重要〔7-8〕。

亲情护理结合激励式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发挥亲情及激励的作用,促使患者自身做出改变,真正意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加速其康复进程。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满意度评分、健康信念水平、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可有效提高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焦虑状态,提高健康水平及用药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吴静和王锦渝〔9〕研究显示,实施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激励式护理是通过基于适当的外部奖励,以一定的计划,借助奖励等措施来激发、引导、规范患者行为,以提高其自我效能和目标的护理措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及情感生活的需求亦不断提升,人们均期望得到尊重、认可及赞美。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可调动患者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努力完成治疗计划,实现护理目标,使患者产生超越他人的欲望,挖掘出自身潜力,提高其自我效能〔10-12〕。通过激励式护理还可缓解患者焦虑状态,使其充满激情的面对生活,提高治疗信心及生存希望,使患者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念,促进其早日康复〔13-15〕。亲情护理是为患者提供家庭般就医环境和亲切体验的医疗服务理念,以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在激励式护理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干预可为患者营造温馨的治疗氛围,减少患者对医院及治疗的恐惧,可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信任度,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16-17〕。加强心理干预可疏导患者心理顾虑,缓解其不良情绪,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同时可增加护患之间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充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增加其治疗依从性〔18〕。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干预可使家属认识到家人关怀对患者的重要性,通过家属的陪伴,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提高患者安全感,弱化不安情绪,缓解患者痛苦,还可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及认知对应方式,提高自我效能和健康水平〔19〕。通过组织团体活动,强化亲情关系,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力量,从而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及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此外,实施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尊重患者内心情感世界,为其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20-21〕。

综上所述,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亲情护理联合激励式护理有一定价值,可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改善其焦虑状态,提高其健康水平及用药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