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钰杰

上海大学,上海 200072

引言

会展活动为旅游注入内容,旅游为展会提供服务;会展为地区带来游客,旅游为展会增加内涵。目前,在传统旅游业边际效用递减的同时,会展对旅游业的驱动作用变得更为显着。受疫情影响,全球会展、旅游业备受唏嘘,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会展旅游不容质疑的社会发展价值,尤其是时代急需的经济循环功能。办展的决心不容改变,会展对城市的发展助推作用不可小觑。社会需要重新建立产业信心,让会展与旅游业一同助力上海直面挑战,继续努力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一 会展与城市的关系:从城市到会展

(一)城市提供会展所需的社会条件

“聚落”是城市的雏形,随着聚落的形成,社会出现了农业、手工业、制陶业、冶铜业等社会独立生产部门与产品交换行为。而在固定时间地点发生多对多的产品交换行为就是会展的雏形[1]。在郑州地区城市起源的研究中,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内的大型排房建筑、城墙、广场是承载聚落生活和祭祀的场所,证明了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功能,并创造了展会和祭祀等活动的社会条件[2]。

城市是发展会展的前提,但城市发展会展还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便于展品运输和客运的地理条件、完整可支撑展会活动的产业链的市场条件[3]。欧洲部分地区自然条件优渥、文化深厚、交通便捷、产业链完整、市场分工明确孕育出了一大批会展产业坚实的老牌会展城市,是中国发展值得参考的案例。

(二)城市发展造就会展业

城市在发展和壮大的探索过程中创造了会展。国共对峙时期,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目的是改善民生和战时粮食供给、检阅生产力、教育群众发展产业同时扩大对边区的影响力。这是为了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而组织策划的大型活动,强化了民众对延安的认同感、建立了积极的延安城市形象、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工作,并反映了地区政策变化与社会转型[4]。

二 会展与城市的关系:从会展到城市

大型会展活动的营销可增强城市对资本等发展要素粘性[5],使资本和产品从流动空间向场所空间进行转变, 并对城市的物理空间、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关系进行重塑,所以会展对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一)会展反映城市发展水平

在中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史中,抗战时期解放区展会的展品相对低端,以肥皂、牙刷、粉笔等为主;但新中国成立后,展品向中高端转变,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升级。在展览场所方面,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展会仅使用简陋的窑洞,而1954年为迎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的来华展示,国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建造了四座展馆,见证了中苏友谊与国家经济文化的成长,并肯定了四个城市的战略地位。同时,展会的规模、受众的范围、资本的流动等方面都可展现城市发展水平。

(二)会展带动城市经济

在杭州的案例研究中,学者通过定量统计分析得出“会展对杭州的经济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6]。”同样,2010年世博会也为上海带来了的巨大经济效益,全市固定资产提升了10.68个百分点、劳动力投入年均增涨了5.14个百分点、产出指标年均增长3,68个百分点[7]。会展同样有益于三线城市发展。研究发现,近年来镇江积极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农产品博览会、水产品博览会等一系列展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合作,带动了关联产业,尤其对旅游业与房地产业作用明显[8]。

(三)会展带动城市建设

会展活动对场地的需求可直接优化城市硬件。1929年西班牙世博会并没有帮助巴塞罗那和塞维利亚这两个举办城市获得直接的经济盈利,但他们都在城市规划与设施建设方面得到发展,并直接提高了国际知名度。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承办,帮助城市管理部门完成了计划了数十年的基础设施升级,加速了蒙特利尔新区的城市化,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9]。

(四)会展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给予人们的整体文化感受,包括历史文化、现存物质与现代文明等,是文化资源或文化符号[10]。从传播学认为“城市形象”可作为会展传播的信息内容之一,在空间中发布和传递。会展是一个窗口,可面向世界展现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文化魅力[11],从而优化政府形象、激活产业活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提升市民生活品味、增强城市凝聚力等[12]。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最终强化城市的正面形象、淡化负面形象或塑造崭新的城市形象。正如陈艺匀所说,“国际会展是最大、最有意义、最有特色的城市广告”。

(五)会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的综合指标,包含影响力、知名度、经济实力、历史文化、科技水平、设施建设等。会展产业是“火车头型”服务业,具有高成长潜力、高附加值和高创新效益的特点,享有“城市面包”的美誉。会展还具有“文化熔炉”的作用,可传播新技术、知识、观念的传播,可生产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13]。研究发现,西安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展览、体育赛事及文化活动”,带动了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从而加速其与国际接轨,提高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14]。

三 上海与会展产业的适配关系

城市会展业的生成、发展要与城市功能的“能性”“能级”“能位”相适配[15]。会展业的产生需要城市拥有一定素质的“三能”作为基础,而城市的“三能”对城市会展的发展又具有约束作用,这将为上海适宜发展会展业提供依据。

(一)能性分析

“能性”包括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功能,一般要求城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具有“工业生产中心、商品流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金融中心、科学技术中心等。”而上海就具有十分坚实的“能性”基础。工业方面,早在2010 年上海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2019年达35487.05亿元[16]。交通运输方面,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稳居世界第三,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17]。在金融方面,2019年上海市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933万亿元[18]。在科技方面,至2018年有效期内的高企数量达到9250家,并且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微纳电子、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海洋、药物等优势领域开展布局”;同时拥有一大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全年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期刊发表原创性文章共计85篇,全市有47项牵头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上海的城市“能性”之强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素质体现,具备发展会展业的坚实基础。

(二)能级分析

“能级”表示城市的影响力,能级越大则城市影响力越大。依据能级我们可以将城市分为“国际性城市、全国性城市和地方区域性城市“三个种类。在科尔尼公司于发布的《2020年全球城市指数》中,上海综合排名位居世界第12位,领先于旧金山、维也纳、阿姆斯特丹等国际城市[20]。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使上海备受全球最优秀企业和人才青睐,利于吸引投资,可为展会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

(三)能位分析

“能位”表示在地区中具有不同功能和规模的城市的地理位置关系。有利于研究会展业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同时合理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而目前,我们依据能为的概念发展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带,包括“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东部会展经济带,中西部会展经济带”。

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带的龙头,也是一带一路的示范者。《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2017)》 构建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并建议进一步明确长三角经济带的市场分工,以避免地区之间的产业趋同,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带功能[21]。长三角一体化将有效地为上海提供全方位的优势发展环境,有助于会展产业的更高更快发展。

四 结语

可见,会展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具有驱动旅游业的功能。而上海的优越条件是会展业的沃土,并将受益于“城市面包”的推动作用。坚持发展会展业是坚定疫后经济信心,助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性举措。但健康是最根本的发展资料,法制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还要抓紧严防严控的治理措施并坚持完善会展法制,才能更为坚实的推进城市会展业工作,建设成为全球卓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