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隆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内江 642150)

专项资金作为公共卫生机构资金结构的重要组成,发挥着非常特殊的作用。目前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与控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以强化政府职能、增强部门活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是为了实现具体目标和特定任务由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为了预防及控制主要传染病,对影响居民健康的卫生因素进行干预,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于保障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公共财政职能的体现和发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加大对公共卫生机构财政经费投入,其中专项资金投入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在使用和管理方面直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产生影响,强化专项资金管理能够充分有效的提升和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能促进公共卫生机构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近年公共卫生机构不断发展充实,公共卫生职能体系划分也越来越细,如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为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能,除了加强业务领域工作力度,还需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不仅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的,还能对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能发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既推动公共卫生机构工作全面开展,又重点突出重大疾病防控等重要工作,促进公共卫生事业整体协调发展。

(三)能减少项目资金运行管理风险

专项资金具有开支用途固定、政策性强、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特点。针对其特点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资金分配文件入手,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制定方案,保证经费支出与工作一一对应,能有效防范资金挪用、挤占、扩大支出范围等财务风险,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在资金管理中突出病种特点,建立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专项资金的拨入、使用、结存进行督查,反馈项目工作效果,能切实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效控制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发生。

二、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一)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性、盲目性

在预算管理方面,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由于种类较多,用途不同,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而现行项目方案通常仅有大的原则、粗线条式的说明,没有明确开支范围等细化规定,因此缺乏操作性。在项目实施前,许多单位没有对该项目工作及经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预算。实施过程中,仅根据已发生的事项,随意在某项目明细下列支,造成某些项目资金支出超范围、某些项目资金又大量结存的现象,既违背了专项资金针对性强,有效控制特定病种的初衷,又浪费了财政资金,降低了项目绩效。

在资金运行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切合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流于形式,执行力度不够,仅仅按照习惯性思维管理,项目资金存在随意和盲目使用的情况,常常出现擅自改变资金使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改变资金用途,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现象,大大增加资金运行风险。

在工作协调方面,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或沟通协调不到位,导致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财务人员只专注于事后会计核算,未参与到事前事中监督管理中来,业务人员只负责开展业务工作,未及时向财务人员了解掌握资金动态,造成业务工作与资金管理脱节,资金使用存在盲目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在财务核算管理方面,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涵盖的内容很多,核算口径及标准也不一样,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在核算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财务人员如果对专项资金认识不到位、不能熟悉专项业务工作特点、对资金使用的范围界定、收支核算要求技能掌握不足、对执行效果的监督和检验的能力不足,就容易混淆专项资金和日常经费。在这种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专项账务处理不规范,既不能准确有效地核算资金,也不能产生有效的数据信息,降低了专项核算的严密性,削弱了专项资金管理力度。

(二)专项资金与部门经费混淆,缺乏科学统一性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既是针对某个病种的特定补助,也是强化公共卫生机构相关职能的必要补充,因此处理好专项资金与部门经费的关系,是决定专项资金能否发挥最大效益的关键。但工作中随处可见,有的单位专项意识薄弱,忽视专项资金的专门用途,混淆专项资金与部门经费界线,将日常公用经费项目化,另一方面,有的单位片面强调“专款专用”,为体现专项资金的独立性,将专项工作与事业工作截然分开,在完成事业活动之外再进行专项工作,繁杂的工作不仅造成人财物资源的浪费,更由于精力不足导致专项工作不能充分展开,形成专项结余过多。

(三)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较差,缺乏动态监督评价

目前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在专项资金管理中缺乏动态监督机制,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发挥。项目资金在预算、使用、决算等环节缺乏全过程的跟踪与监督,事前没有制定可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事中没有及时的进度反馈,事后没有综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更无多元化角度分析及内部审计等措施,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综合考评和监督,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资金使用率低,浪费与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细化专项预算编制,强化资金内控管理

编制科学合理的专项资金预算方案是保证项目资金利用效率提高的前提。根据上级下达的资金文件,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应积极配合,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和财务管理要求,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细节预算,如每一个开支类别应细化为哪些小项、每一个小项下应采取何种形式进行支出、具体的支出标准和数量是多少、报账的支撑材料要对应哪些业务工作记录等。预算方案中既要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又要有相应的经费数据,这样在专项工作开始前就已经形成轮廓,了然于心,以增加实际操作性、避免盲目随意性。

制定和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是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要从预算、使用审批流程、进度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做出系统规定,具有可气操作性。在实践中,一切工作要以严格的专项资金制度为准绳,大到预算编制,小到费用报销,都不能脱离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要求,确保专项目工作在规范、完善的制度监督下进行。要强化专项资金内控管理,确保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约束力。

各部门间协调配合是推动项目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财务部门除了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还应主动了解业务活动进展情况,业务部门在完成自身业务任务的基础上,也应积极掌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只有业务工作和财务管理高度一致,密切配合,才能促进项目工作整体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规范严密的财务核算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基础。公共卫生机构在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发挥财务人员的控制参与作用。财务人员应加深对专项资金的认识,不断夯实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要进行基础财务操作,还要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充分的利用,参与到专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中,才能对每项资金的使用支出状态进行判断、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规范核算专项资金账务,提升资金的利用率。

(二)正确处理专项资金与部门经费的关系

专项资金与部门经费一定要科学区分,有机结合。在工作安排上,根据专项资金预算方案,公共卫生机构应对单位整体事业活动和专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整合安排,把专项工作任务穿插在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工作计划中。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条件,既按照项目管理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特定工作,也全面履行公共卫生机构自身职能,不重不漏做好每一项工作。在经费使用上,根据真实有效的支出凭证,通过科学的分类汇总,利用翔实的证明材料,将属于专项范围的支出归集在项目支出类别下,客观真实地反映专项资金运行情况,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三)建立动态监督评价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将绩效管理贯穿于资金设立、分配、使用、绩效全过程,促进公共卫生机构把工作重心从重资金申请转向加强项目建设、注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上。在工作中可采取定期编报专项资金进度表、各部门召开项目进度反馈会、定期进行绩效指标考核等方式,对项目资金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管理。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创新监督方法、实施动态和全方位监控监督。引入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理念,实现专项资金财务数据整合系统化、自动化,达到全方位资金财务分析目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将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对违规行为加大问责和处罚力度,落实责任到位,促进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积极提高资金效益。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专项资金管理几个方面的思考,我们认识到加强公共卫生机构项目资金管理的迫切性,在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局面下、在人民群众日益注重卫生健康的形势下,要把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管理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多方面推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政府职能,才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大众生命健康、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